中国32年无战事之启迪

王云飞 三策智库

导读:御敌化战端,备战不求战,以战止战事,战临敢胜战

自1988年中越“3.14”赤瓜礁海战后,中国已经32年无战事了。国运昌隆,国家得以休养生息,一心一意谋发展,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多年来天下并不太平,有霸权遏制包围,有“台独”滋事挑衅,还有周边虎狼环伺。中国在险象环生的世界中能做到32年无战事,至少给世人有以下几点启迪。

御敌化战端

在世界性的军事大国中,美国、俄罗斯都奉行“先发制人”军事战略,只有中国奉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

中国与14个国家陆地接壤,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难免与邻国存有领土纠纷、海洋权益争议等。但在防御性国防政策的指导下,32年来中国既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也没有主动发动过出境打击行动。尽管有的国家对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不够理解,但中国睦邻友好、求同存异的积极姿态还是获得了不少国家的积极响应。

现在《南海行为准则》有序推进,与菲律宾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取得重大进展,中日关系逐步回暖,与美国签署的《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对避免双方海空摩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对消除误解、避免误判、缓解对抗、化解冲突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但积极防御并不是消极防御、被动挨打的战略,而是主动进取的攻势防御。无论是避免摩擦的国际规则、准则,还是化解冲突的方案措施,其基点都必须放在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应对原则之上。对“航行自由行动”者识别、查证、驱离,南海海空巡逻,钓鱼岛巡航,都是积极防御战略的灵活运用。

备战不求战

人类文明进步到今天,丛林法则依然盛行。落后就会挨打,实力严重不对称时,弱者更容易挨打。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正在进行中的叙利亚战争莫不如此。

由于军事力量相对落后,中国屡遭霸权的恃强淩弱。1993年“银河”号货轮被强权势力无理查扣,1996年台海危机时被美国航母编队威慑,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驻南联盟使馆被炸,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中肇事方拒不道歉,2016年南海危机时霸权势力操弄非法国际仲裁案,以上事件无不让中国人刻骨铭心。

所幸中国痛定思痛,在上世纪末前后首先在军队掀起新军事变革浪潮,继而实施武器装备发展重点工程;两次进行大规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取消军区,设立战区,理顺军委统一指挥,军种主建、战区主战指挥管理体制;军费投入也由1989年时的18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1776亿美元,三十年间几乎增长了10倍。2019年青岛海上阅兵和国度阅兵展示的055大型驱逐舰、歼20战机和东风41、东风17导弹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大大缩短了与强手之间的差距。南沙岛礁体系建设使中国从此掌握了一张在军事战略上制衡强国的好牌。

持之以恒的努力,使解放军在台海方向实现了军事实力对比的逆转,在东海方向改变了长期落后潜在对手的局面,在近海形成了与强权抗衡的军事能力,在远海形成了一定的自主防卫军事能力。

但军事实力的增长没有动摇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初衷和决心。没有随“台独”分裂分子起舞轻易动武,仍致力追求两岸和平统一;没有在实力绝对占优的情况下军事惩罚南海周边个别国家,仍致力追求南海地区的稳定;没有对进入西南国境的印度军人采取歼灭行动,仍致力维持边境地区的安宁;没有被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干扰和破坏,仍致力维护中美两国关系大局。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正在推行印太战略,已将其海空兵力的三分之二调整至亚太地区,目标直指中国,从阿富汗等地撤军也明言是为了集中兵力与中国竞争。

军事力量是筹划军事战略的基本依据。面对强敌,是以武逼统还是决战决胜,是区域拒止还是深海决战,是速战速决还是持久作战,军事力量的水平和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必须承认,中国目前的军事力量和水平,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统一还存在不少短板,更不足以支撑获得全面战略优势。

不求战的前提是有充分的备战。想要避免类似“银河”号事件、“炸馆”事件、撞机事件等悲剧重演,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还任重道远。

以战止战事

西方国家军队战争文化强调以战制胜,通过战争手段制服对手;中国军队战争文化强调以战止战,通过战争手段制止战争。

近两年来解放军空海军战机编队、海军舰艇编队多次绕台行动,严正警告了“台独”分裂分子不要轻举妄动;2019年6月辽宁号航母编队远航至关岛附近,轰六K携带导弹多次突破宫古海峡和巴士海峡;今年2月南海舰队驱护舰编队抵达夏威夷附近的西太平洋实弹射击训练,强力宣示了在未来制止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中,如若别国军事干涉,袭击中国海空兵力、打击大陆目标,中国军队必将给予对等回应。别国可以随意打击中国大陆,中国不能打击别国本土的日子将一去不覆返。2019年6月底到7月初在南海进行弹道导弹打击海上大型平台实弹演习,警示海上强权,航母编队随意到中国近海军事威慑的日子也将一去不覆返。

尽管努力贴近实战训练,但我们要承认,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军队实战经验与其他大国相比还有差距。美军常年打仗,数十万军人、几乎所有先进常规武器装备,都投入过真实的战场环境;俄军在近几年的战争中,有近7万名军人、大部分军官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实战经验,仅在叙利亚战争中就测试了370种先进武器装备。

中国连续32年无战事固然可喜,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加强实战性锻炼。向国外派遣维和部队只能锻炼军队的局部能力,是否可能在条件下许可时,通过军事观察、训练顾问、军事调停等途径将官兵投入战场锻炼,通过军贸军援等方式在实战中检验武器装备,等等,需要创新战斗力生成和检验模式。

战临敢胜战

虽说32年无战事,但战争和冲突危险从未远离中国。特别是美国调整军事战略,放弃反恐主要目标,以与中国战略竞争为主要目标以来,加大了舰机穿越台湾海峡和在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的力度,造成中美舰机经常性紧张对峙。

南海撞机事件中王伟的英雄行为极大教育和激励了部队官兵。美国军舰每次在南海的挑衅行为都遭到了中国海军的强力驱离,2018年9月底中国海军兰州舰在南沙南熏礁附近抵近美军迪凯特舰仅41米,进行了海上拼剌刀式的驱离,迫使美军在通话中发出了“我在无害通过”等于承认中国岛礁主权的喊话。在中印洞朗危机中,中国军队快速反应调整部署,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外交交涉为途径,成功逼退了印军的无理越界行为。

今天的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水平大大提高了,战斗精神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上去了,战斗精神下来了,会“钢多气少”;武器装备上去了,战斗精神也上去了,则会如虎添翼。

战争年代,中国军队的战斗精神源自对中国共产党的忠,对毛泽东思想的信,对旧社会的恨,对新中国的爱。今天中国军队仍然需要忠、信、恨、爱,但军队所处国内国际大环境与过去相比已有巨大变化,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培养新时代官兵的战斗精神,恐怕比发展武器装备要花更多、更大的力气。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愿国运亨通,如果再续30年左右无战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覆兴将指日可待。但未来中国国家安全一定会面临诸多风险与危机,希望中国军队能从过去32年无战事的经验与教训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中国32年无战事之启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