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醫聖張仲景對中醫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李伯禺


醫聖張仲景是方書之始祖,首創六經辯證理論體,開創了辨證論治之先河。


道生蒲有傑


張仲景,今河南南陽出生,他從小很愛讀醫書,在他10歲左右的時候,就拜當地的一位醫生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

張伯祖是當地一位很有名的醫生,不愛說話,性格沉悶,生活簡樸,對醫學卻是一絲不苟。找他看病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癒,他在當地很受百姓尊重。張仲景跟他學醫非常用心,經常跟著師傅外出診病、抓藥抄方,上山採藥、回家熬製,從來不說苦說累。張伯祖非常喜歡這個學生,把自己畢生行醫積累的豐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張仲景。

張仲景因為他的父親給政府部門工作過,所以他被州郡舉薦,進入官場。被朝廷指派為長沙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要知道在那個封建年代,做官的不能隨便進入百姓的家,不能靠近百姓。可是張仲景喜歡的是醫術,不喜歡做官,不接觸百姓,就不能為他們治療,見不到各種病症自己的醫術也就不能提高。於是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他選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時間,開放衙門,不談政事,讓有病的百姓上門,上衙門來,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個地為老百姓看病。

他讓手下貼出告示,告訴老百姓這一消息。這個舉動把老百姓都驚呆了,老百姓都拍手稱讚。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慣例。每到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個地方求醫看病的百姓,甚至有些人帶著行李大老遠趕來。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裡給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生”,用來紀念張仲景。(原來坐堂醫生是因張仲景而得名)

張仲景生活的年代是在東漢末年,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盪的年代。政府黑暗,皇權無力,統治階層內部出現相互爭鬥殘殺。地方軍閥搶佔地盤,彼此混戰。黃巾軍起義就出現在這時候,普通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只能逃亡,流離失所者不下數百萬。百姓死於流離路上的數不可數。

據史書記載,在那段時間接連發生瘟疫大流行,許多人因此喪生。

現在看來,那時期的瘟疫大流行,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死在路上的人太多了。

張仲景的家本來也是個大家族,他的家族成員也有二百多人,不到十年時間他的族人因為瘟疫,也死了一大部分,只剩不到七十人。

面對這樣的情況,瘟疫肆虐,朝廷動盪,張仲景辭去官職,潛心研究瘟疫傷寒病的診治,他到過很多地方,研究各地傷寒病的病情與特徵,不斷的給百姓看病,豐富自己的經驗,最後整理成書。終於讓他寫成了最為著名的臨床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這本書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作用。

張仲景的著述除《傷寒雜病論》外,還有《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一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一卷、《口齒論》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僅此一部《傷寒雜病論》的傑出貢獻,也足以張仲景成為海內外景仰的世界醫學偉人。

傷寒症是什麼病?

由傷寒沙門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有持續高熱、腹痛、玫瑰疹、肝脾大等症狀

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

水和食物被汙染可致暴發流行

到今天為止,《傷寒雜病論》仍是我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見歡迎留言。


燕歸來說歷史


張仲景(約150或154—215或219),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作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代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



波波視屏


我來黑一波[摳鼻]貢獻挺多,就讓其他人去說吧,我來點黑材料,中和一下。

金匱要略(十九章) 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

金匱要略(二十三章) 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方: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成湯,內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滓,分溫三服。

金匱要略(二十四章) 婦人妊娠,食雀肉,令子淫亂無恥。

金匱要略(二十四章) 婦人妊娠,不可食兔肉、山羊肉及鱉、雞、鴨,令子無聲音。

金匱要略(二十四章) 魚無腸膽者,不可食之,三年陰不起,女子絕生。

金匱要略(二十四章) 治食鬱肉漏脯中毒方:燒犬屎,酒服方寸匕,每服人乳汁亦良。

金匱要略(二十四章) 食馬肝中毒,人未死方:雄鼠屎二七粒,末之,水和服,日再服。兩頭尖者是。又方:人垢取方寸匕,服之佳。

金匱要略(二十五章) 食諸菌中毒,悶亂欲死,治之方:人糞汁飲一升,土漿飲一二升,大豆濃煎汁飲之。服諸吐利藥,並解。

金匱要略(二十三章)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馬屎一升,水三鬥,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稀糞也一升,溫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

金匱要略(二十三章) 救小兒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狗屎一丸,絞取汁以灌之;無溼者,水煮幹者,取汁。

傷寒論(十四章) 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裩散主之。燒裩散方:右取婦人中裩近隱處,剪燒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則愈。婦人病取男子裩當燒灰。


天天練天天


博大精深的中醫中藥代表中華民族繁衍強勝之一。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生成了草木本綱,本綱草木精湛又生成了萬物生靈,生靈萬物生成了最高端人類,因此人類的生生息息與萬事萬物的聯繫,與草木本綱的聯繫,這是感應,人與自然的感應。多災多難中華民族的古代繁衍發展到如今,離不開中醫中藥的救治與貢獻。本民間美術雕塑畫家創作的雕塑畫《好藥藏深山,國醫甚精彩》自去年即己亥年十月開始,到如今,己完成大半,估計再化半個月完成了,希望各位多多指正。







新文藝復興oK


張仲景的主要貢獻是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應用於醫療實踐的專書,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鉅著。《傷寒雜病論》的貢獻,首先在於發展並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

擴展資料:

《傷寒雜病論》把外感熱性病的所有症狀,歸納為六個證候群(即六個層次)和八個辨證綱領,以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來分析歸納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和轉歸,以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來辨別疾病的屬性、病位、邪正消長和病態表現。

由於確立了分析病情、認識證候及臨床治療的法度,因此辨證論治不僅為診療一切外感熱病提出了綱領性的法則,同時也給中醫臨床各科找出了診療的規律,成為指導後世醫家臨床實踐的基本準繩。





梁小勿猜l


1. 對體質學說有貢獻在《傷寒雜病論》辨證論治體系中,張仲景從臨床醫學的角度將體質與發病、體質與病位病性、體質與病證轉歸及預後、體質與治法方藥等方面理論與臨床實踐充分結合起來,豐富和發展了中醫體質學說。結論:《傷寒雜病論》建立了以體質差異性為基礎的病因病機學和辨證治療學思想,開創了體質與病證結合進行辨治之先河,為後世體質學說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 對皮膚科的貢獻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是我國最早的治療雜病專書,對臨床各科均起指導作用。在中醫皮膚科方面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形其外的諸多皮膚損害提出了病因、病機、症狀、發展及其預防,而且還提出了內治、薰洗、外敷等特殊的療法,實為中醫皮膚科的發展開創了先河。本文論述了狐惑病、陰陽毒、癮疹、黃汗、浸淫瘡、肌膚甲錯症、幹血癆證、腸癰、黃汗變證、陰蝕、多汗症等八種有明顯皮膚損害的疾病進行了討論。從本文的論述可以看出,張仲景對皮膚病的論述散在各章節中,但確實對中醫皮膚病科的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3. 對治未病的貢獻“治未病”是中醫學中影響深遠的學說之一,代表著中醫學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對疾病預後康復中的積極主動的防治思想,是生命醫學研究的重要命題,對於人類的健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治未病”思想源於人類早期的實踐經驗,其理論形成於《內經》(《黃帝內經》簡稱,下同)和《難經》。《內經》首次提出“治未病”概念,形成了未病先防,患病早治的思想,並且提出了內容豐富的養生防病的原則和方法。《難經》繼承了《內經》的“治未病”理論,明確提出了防止疾病傳變的思想和方法,使“治未病”理論更加具有臨床實用價值。“治未病”理論的形成標誌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標誌著我國醫學的發展已從被動治療提高到主動預防的水平。張仲景是我國醫學史上傑出的醫學家,他的醫學著作《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初步形成了中醫的辨證論治診療體系,為中醫臨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張仲景因此也被後世尊為醫聖。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繼承了《內經》、《難經》的“治未病”思想,並使之用於診療實踐之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這一理論。在未病先防,早期治療方面,張仲景基本遵循《內經》中提出的原則。在臨床方面,把“治未病”思想運用於治療過程之中,注重對未病臟腑的保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臨床治療學。4. 創立辨證論治體系,直到現在仍然具有重要意義。三陰三陽辨證方法,俗稱六經辨證,出自《傷寒論》,在中醫辨證論治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三陰三陽辨證方法的內容豐富,實質上在三陰三陽各系統病病變基礎上,參照患者的體質類型所進行的方劑辨證,即"辨方證\


踮著腳尖看世界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夢一水山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


晴天見雨耳聞雷


他的一本傷寒雜病論就夠現在的中醫大夫,讀一輩子了,更何況對古人的影響。它被稱為醫聖,現在有很多派,知道的有氣化派的還有很多派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