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傷害孩子心的話,我相信不少父母都曾經說過。這篇文章來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也告訴家長們,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有意無意間就會對孩子說些這樣的話?


1

“笨蛋,沒用的東西”


告訴孩子:你不笨,你很聰明。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標籤?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請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翹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2

“我說不行就不行”


別耍“因為我是你爸爸/媽媽”的威風。“獨斷專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懼怕不等於信服,尊重孩子的選擇,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瞭解孩子在想什麼,為什麼這麼想。


3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便好了”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別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停止空洞的說教。尊重是最好的辦法,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4

“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給孩子爭辯的權利,培養有主見的孩子。學會與孩子說話,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5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6

“膽子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否定孩子的害怕等於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麼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7

“你又做錯了,怎麼這麼笨”


哎呀,你怎麼又……”充滿抱怨或無奈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失敗後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8

“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將來...”


擺正期望的天平。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鍊,去自我成長,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9

“都是孩子,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訴孩子,成功不在於角色的大小。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10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讓孩子適當地玩會電子遊戲或者看會電視,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要勞逸結合,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今天孩子最缺的4個方面:童年快樂的缺失,精神文化的缺失,親情溝通的缺失,成就感的缺失。


給各位家長的5句忠告


1、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現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象,什麼都替孩子幹,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念書。


最傷孩子的10句話,第2句你一定說過,請家長們嘴下留情


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很小的孩子看著煮雞蛋發呆,我說:


“你不愛吃嗎?”

“愛吃!”

“那你怎麼不吃呢?”

“這雞蛋跟我們家雞蛋長得不一樣!”

“你們家雞蛋長什麼樣?”

“我們家雞蛋是白的、軟的,這雞蛋太硬咬不動!”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所以別老預設結果,而要重視成長過程,走好腳下的路,輸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經歷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都說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鍊、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


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後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牆。


3、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0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4、對話比對抗重要——別跟孩子“較勁”


正處於敏感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幹”,四五十歲的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5/6歲的孩子自我意識正在萌芽發展,但心理卻不成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


5、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鬱,甚至產生厭世情緒。


其實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別瞧人家,大膽為自己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蹟。


教育孩子是個漫長又富有智慧的過程,多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少挖苦、諷刺,讓孩子在溫暖又和諧的家庭環境下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