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8大用药误区,你是否正在中招?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肾、眼等靶器官的损害。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年轻化。

数据统计,每4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这个数字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也足以让人提高警惕。

得了高血压,用药无疑是必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关于降压药,有很多误区,你中招了吗?


降压药8大用药误区,你是否正在中招?


误区一:难受了才吃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总是会自行停药,等感到难受了才吃药,吃吃停停使得血压忽高忽低,不受控制。这样做反而不利于血压稳定,很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比如脑溢血等。


误区二:相信虚假广告不相信医生


高血压患者往往容易被天花乱坠的各种虚假广告误导,反而不信任医生的处方,不但被骗财,还会延误病情,得不偿失。


误区三:频繁换药

频繁换药也是高血压患者容易踩入的误区。

其实任何一种药发挥疗效都要有一个过程,都要使用者进行磨合、调整。而且,降压太快太猛并非好事,这样的药也并非好药。


误区四:老盯着副作用

副作用是长期用药的人不可避免需要注意的事情。但是均衡疗效和副作用,往往疗效的权重更值得重视。

更何况,大部分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其发生率是比较少的,甚至只是对某些特殊患者或者特殊情况做出的特殊提示,并非百分之百就会发生。


误区五:用药时间不对

其实,血压在一天的时间中是波动的,很多人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出现高峰,甚至出现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吃降压药。但是反而很多人喜欢在吃完早饭或者晨练完才吃药,就容易导致意外。


误区六:服药不测血压

如误区五中提到的那样,一天中的血压时波动的。因此,如何用药、何时用药,最好在亲身测量血压以后再决定。

不要在血压低时降压,在血压高时反而不用药。


误区七:跟风吃药

每个高血压患者对不同降压药物的反应不同,病情也不相同。别人的药不一定适合自己,如何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能自行决定,盲目跟风。


误区八:抵触联合用药

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很多高血压患者都认为只服用一种药物可以减少副作用,使用多种药物会增加副作用。其实,大量的临床应用表明,单药治疗对高血压的控制率较低,增大药量又会显著增加副作用。临床上更提倡采用小剂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合用药方式,例如平欣+氨氯地平、平欣+氢氯噻嗪等组合。


小剂量联合两种或更多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协同降压,提高疗效,还能让彼此的副作用抵消或者至少不增加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