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知識就是力量。而現在,我們可能要說“數據就是力量 ”。數據主義正是當前社會與政府內部爭論的原因。
隨著社交媒體逐漸佔據主導地位,現在的個人數據變得極易被獲取。想要知道別人的穿著、聽的音樂、以及他們生活、工作、用餐、度假的地方,或者其他更多信息。你可能只要快速瀏覽一下他們的社交媒體賬號,就能得到大部分信息。並且他們手機上的其他App也會持續獲取這些信息。
對部分人來說,這涉及到嚴肅的個人數據隱私問題;而有些人則認為,它預示著一個更光明、自由的未來的開始。這被稱為數據主義。
// 什麼是數據主義?
"數據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2013年,當時David Brooks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Philosophy of Data》的文章。這篇文章,檢驗了數據在過去十年內,如何被用來驗證(或推翻)人們對世界根深蒂固的假設。
這個詞後來被歷史學家Yuval Noah Harari在《未來簡史》一書中使用。《未來簡史》中,數據主義把宇宙看作一個數據流系統,而對象和人的價值是由他們處理數據的能力決定的。曾經,人類是地位最高的數據處理者,但現在新的機器和算法正在取代我們。
對數據學家來說,大數據在宇宙中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套用一句科幻流行語,數據必須流動。
根據Harari的說法,發展下去,很快大數據的算法會比人們更瞭解他們自己。類似亞馬遜這樣的網站會追蹤你的購買習慣——你的購買訂單、搜索歷史、願望清單,甚至是與朋友的聊天記錄——然後用這些數據來給出購買推薦,其精準度驚人。
他最後提出了一個相當尖銳的問題:"
當無意識但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們更瞭解我們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麼變化?"// 大數據與生活的相關性
如何利用大數據是許多體系的重要部分。我們已經討論過大數據是如何定製化個人網購體驗的。另外,它還決定了你可能會看到的廣告推廣。
包括簡單地根據你的IP地址以確保你收到來自當地企業的廣告,再到更復雜的追蹤你的搜索歷史以推薦相關產品。例如,如果你經常搜索與日本有關的信息,你很可能會看到日本旅遊折扣的彈窗廣告。
// 對大數據的擔憂
大數據還被用於更嚴肅的方面,比如政治圈。在2016年英國的歐盟公投出現爭議時,加拿大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ctia調用Facebook中8700萬的個人資料推出了針對性的廣告。一些政治評論家認為,雖然影響到底多大還沒有確定,但這種有針對性的宣傳的確導致了脫歐陣營最終以微弱優勢獲勝。
出於對個人數據及其使用的擔憂,歐盟起草並通過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這意味著在其管轄範圍內運營的公司必須公開透明其如何收集、使用和分發數據。此外,它要求在使用前得到個人的同意。否則將面臨16億美元的鉅額罰款。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登陸網站後會不斷收到網頁cookies通知的原因。
// 大數據的優點
然而,拋開對大數據的擔憂,其為一些方面的確提供了幫助。
例如,正是利用大數據,地圖軟件才能避開擁堵,為你順利導航。另外,有時,只要注意有多少人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疾病的症狀,就可以比專業醫療機構更早地預測疾病。
數據專家考慮的更深入,他們認為,通過公開所有的個人數據,可以更好地造福人類。
例如,如果所有的醫療數據都可以在網上被免費搜索,病患只需要搜索相關條件就可以找到自己對應的類似案例,這將極大地加快對治療方法的研究。數據庫越大,就越容易找到對應樣本,得到答案。
試想如果一個潛心科研的人能夠快捷地獲取全世界的數據。他將會額外增加多大的可能性?
// 企業與消費者的衝突
面對大數據,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消費者對暴露個人隱私的擔心。個人數據將能夠被陌生人獲取,這其實挺可怕的。
還有一種擔心是大數據可能被用來操縱人們,無論是向他們推銷不必要的商品,還是向他們推薦謀求公職的政客。這種擔心並非是空穴來風。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數據信息屬於誰?是信息相關的人,還是收集數據的公司?未來有沒有可能Facebook會開始向你收取訪問自己數據的費用?根據數據所有權的法律,這並非不可能。
還是我們應該遵循數據主義的規則,讓這些數據自由地傳播,對每個人公開,讓每個人使用?
畢竟,數據公開化確實有好處。企業可以更好地做產品推廣以迎合消費者的偏好。更易獲取的醫療信息將能幫助拯救更多生命。研究和創新也會變得更容易。
// 預測大數據的未來
歸根結底,這是有關依賴性的問題。人們比起過去更依賴數據信息。20年前,根本無法想象你會向全世界宣佈你在哪家餐廳吃飯,你目前在幹什麼,或是你剛剛抵達某個度假目的地。
但在今天這個充斥著社交媒體的時代,公開記錄我們的生活已經成為常態。不過憤青們是否有也有質疑的理由?誰知道我們的數據信息在未來會發生什麼,或者它會被如何使用?
無論大數據是一隻需要被釋放的囚鳥,還是一隻需要被牢牢鎖住的危險野獸,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閱讀更多 Hult霍特國際商學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