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到五十岁逝去,如果上天再给他三十年时间他将会让大秦帝国变成什么样?

江口星


秦始皇如果晚去世二十年会有什么变化?历史不可以假设,本人一直是个历史规律论者,认为历史不会以某个人的改变而发生本质变化。但是,在秦始皇对历史影响的这个问题上,却不敢这么肯定。因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几千年封建史的影响实在太大,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在生死这种大问题上。另外,秦始皇是非正常死亡的,这种偶然发生的事件本身就会使历史发生突变,而没有按原先轨道继续行驶。换句话说,如果秦始皇不突然死亡,别说再活二十年,就是再活十年、五年甚至一年,只要他顺利回到长安,历史可能都大不一样。

首先,必然是扶苏正常登基,秦国按更加和缓的步伐前进。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也是长期培养的接班人。秦始皇众多的皇子中,只有他得到长期力量和培养。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跟秦皇有分歧,但丝毫不影响他登基的可能,因为压根没有人可以取代他。同时,在秦王暴毙前,更是把扶苏派到蒙恬身边历练。蒙恬是手握重兵的大帅,这一安排几乎就是确立了扶苏王储的地位。扶苏这个人,沉稳而宽和。跟他父亲不一样,他虽然也是秦法的坚定捍卫者,但他主张的是以更加宽和的方式推行秦法,以便蓄养民力,缓解统一六国而负担在老百姓头上的称重负担,所谓轻徭役、减赋税。众所周知,秦国之所以速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徭役和赋税太重,胡亥上台后不仅没有减轻百姓负担,反而大兴土木,大搞严刑峻法,使老百姓没有活路只有揭竿起义。两相比较之下,扶苏与胡亥代表了秦国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秦王暴毙,赵高狡诏,胡亥登位,这一系列偶发事件把历史推入了不归路。

其次,法家而不是儒家,占据思想舞台的正中心!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势力。事实说明,而秦国与法家的结合产生了无穷的化学反应,使其从边陲小国一举变成超级巨兽。商鞅变法使法家观念深入秦人骨髓,法家治国理念更是根植到秦帝国的血脉之中,不可剥离!反观儒家,在秦人眼里只是一个思想流派,而且与法家观念格格不入,所以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一说。秦王不暴毙则胡亥不会上,胡亥不上则秦国不会亡,秦国不亡则汉朝不兴,汉朝不兴那就不会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儒家和法家,谁会占据两千年封建史中华夏族的思想制高点,很难说。

其三,边疆治理会上一台阶,匈奴之祸可以延迟或避免。秦始皇是个有大抱负的皇帝,在华夏民族对外拓展空间上很有作为,南边开发岭南卓有成效,北边修长城、御匈奴很有建树,且不论民力消耗如何,至少出发点是为了国家的巩固。为了开发岭南,秦始皇不惜移民数量巨大的关东百姓充实岭南,以至于秦国根基老秦人数量锐减,这也是秦国在叛军面前不堪一击的重要原因。假设秦皇没有暴毙,而是顺利完成权力交接,那么南面的赵佗大概率不会割据称南越王,秦国对岭南的开发和统治将会继续。而北面,如果没有秦国内乱,蒙恬三十万秦军精锐足以对匈奴形成压倒性震慑。而在秦军长期监控和压制下的匈奴将会难以发展,亦或提前迁移到西亚东欧也不是没有可能。





周周说古今


如果秦始皇不是50岁不到就去世,还能再活30年,我觉得他一定会做以下几件事,会把大秦帝国经营的更为强大。

首先,他会东进,拿下朝鲜半岛和日本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后期比较羡慕神仙,曾派多人东出大海,寻访神仙,想求长生不老药。根据秦帝国的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东边紧邻的就是朝鲜半岛和日本。

以秦始皇的性格,如果徐福迟迟未回,他一定会派人去问个究竟,那么就必然会东渡黄海,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

以大秦帝国的强势,占领朝鲜半岛是分分钟的事,东渡日本可能会费些事,但是既然徐福能去,大秦帝国应该造船技术不差,秦始皇必然会大规模造船,然后率领庞大船队东渡黄海,登陆日本。

那时候的日本,还处在蛮荒时代,在大秦帝国的强弓硬弩之下,估计很难存活,日本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大秦帝国版图的一部分,也就成为我国的固有领土,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次,秦始皇会继续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就开始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制度。

首先,他将六国的贵族全部迁入咸阳,使其处于中央政府直接管控之下,这样六国轻易不敢反叛;

其次,他销毁兵器,铸造12个巨大的铜人,矗立在咸阳宫殿之中,让天下无兵器造反;

第三,他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法制等制度,建立国家标准,促进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统一;

第四,他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划分为36郡,加强中央集权,修建驰道,设置驿站,加强信息传递与沟通。

第五,他将继续广招人才,加强国家的管理与统治,秦朝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并且善于纳谏,如果不是秦二世胡亥和赵高滥杀重臣,增加兵役和赋税,秦朝应该没那么快灭亡。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虽然百姓还会有意见,但是只要大秦帝国强大,大家还是轻易不敢反叛的,即使有反叛的,只要秦始皇还在世,估计很快就会被镇压下去。

第三,他将北击匈奴,南征东南半岛

秦始皇是以法家思想治天下,只要国内不乱,他一定会继续对外用兵。

北边的长城已经修的差不多了,下一步该反守为攻啦,有长城天险守卫不受侵犯,一定会大军出境,进攻匈奴,那么广袤的西伯利亚高原,可能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南边的百越已经被征服,并且派了大量人员去戍边,秦始皇会继续用兵进攻其他地区,那么以秦朝的战斗力,东南半岛也将很快就会沦陷,东南半岛也会被纳入秦朝版图,也会成为我国的固有领土,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能你会问,那西部地区呢?其实西部地区,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已经征讨过,西戎已经被打怕,轻易不敢进犯。但是,西部全是高山、沙漠和高原,估计进攻难度也比较大,秦始皇不会轻易进攻西部,主要以防守为主,但也不排除秦始皇继续向西拓展的可能性。

结语

当然,这些都是假想,毕竟秦始皇没有再活30年,秦朝的暴政已经逼的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了,所以秦朝灭亡是必然的,不过如果秦始皇真的能再活30年,估计还会为咱们大中华做更多贡献,至少小日本和越南不会再和咱们叫板了!您说呢?


管理故事会


我想象了下再给秦始皇30年的场景,蒙恬带领三十万铁骑一路向北,最后转了了半圈到了巴格达,任嚣赵佗带领30万铁骑向南最后也到了巴格达,回复给始皇说地球打完了,始皇这时大笑三声说,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如果给秦始皇多个三十年那以后的汉地就会包括现在东南亚 ,江南提前会撤底汉化,东南亚也会汉语,在秦始皇前包括现在江南几乎都是蛮荒,秦始皇在不到十年就把江南变成了秦的一部分,在过三十年有可能整个东南亚只有汉字,从秦以后汉民族就在秦地上走了一圈又一圈,都没有开扩,都是在动乱才跑,如果在强盛时就把汉民族向周围发展那几千年世界就可能只有汉字了。

秦统一六国全国还有4000万人口,刘邦项羽一闹,十室九空,到汉朝最鼎盛的时候才恢复4000万的人口。所以秦始皇多活几年,于公于私都有好处。秦始皇有个弱点,追求长生不老。毕竟一人执政时间长达三十六年有多,又统一了六国。属于和平时期,难免会有人拍马屁,搞和平演变?最后他死在派徐福去寻找什么长生不老药,又迟迟未归?国内也生乱,张良还刺杀过他?总之死于失望多?还能怎样,长城建好,帝陵建好,宫殿建好,然后求长生之路,你放心他不会香外扩张,不然怎么会建长城,多活几十年只是不停的作,因为这是古代皇帝的局限性,统一六国对他来说就等于统一天下了。

还是只能多活三年,三年后项羽起兵,秦军还是那些秦军,项羽还是那个项羽,秦军能用的将领还是章邯和王离,结果一样,三年后还是会被项羽刘邦推翻,历史记录是:秦始皇享年53岁。没有刘邦有李帮,没有项羽,有张羽,到那个阶段就要换,看看五千年文明史是不是这样多的也就三百年,开朝修生养息,达到盛世,阶层固话,战争转移矛盾,成功的话在等几十年,失败就散摊子。说实话秦始皇的确是千古一帝,他找人修长城,给自己建墓地这些就可以看出他伟大与神奇,只是死的太早儿子不行,就像我爷爷样非常聪明掏便宜钱买地建楼房那时是村里或者镇上第一个建楼房的人那时候也可以说他是村里或镇上富点的人家,可是到了我爸和我小叔这一辈就跟不上我爷爷这辈人家里开始家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说原因不在秦始皇。

历史有真的吗?有几个后朝代不极力抹黑前朝。看历史第一就不能相信历史书上写的九成。十里挑一即可。秦始皇厉不厉害自然看他的功绩。无论怎么评论依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尽信书不如无书,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者的基本素质。秦始皇统一华厦,如果只信奉武力,而不是政治手段,千古一帝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文治武功勤政务实,可不是说着玩的。始皇帝的学识水平,可不是几个看了几本没看懂的所谓的历史知名公知能看的明白的。

再给始皇三十年,还是不能避免秦朝最后灭亡的结局,表面看始皇统一了天下,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他没能做到,那就是人心,民心没能统一,始皇以武力统一人心,而刘邦则以仁心,仁政收复人心,这就是刘邦最后能成功的原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秦朝的农民起义没多久就灭了,其他的都是六朝遗部带领反叛,胡亥忙着杀内部反对者呢,朝堂不稳,抵抗的能组织出什么军团来助阵,竟然还有用修骊山的囚徒来组建军团的,难道横扫六国的军队都退休了,隋朝的反叛者大多是各个军阀集团,隋朝也是自己手握重兵推翻前朝建立起来的,手握重兵谁不找机会做皇帝,李家和杨家还是亲戚呢。

陈涉吴广起义后,不久被六国带了节奏。君不见,涉广被灭时,六国已复立,否则楚汉战争怎么会那么吃力,不仅是高祖与项王的争斗,其中还夹杂不少复立的新六国东插西弄。历史上几个较有作为的皇帝后半生都迅速变差,居功自满,贪图享受,秦始皇到后期也追崇长生不老,也费可很多钱财精力,不爱惜民力,他同样走不出由盛变衰的导路,他的死不可惜,可惜未传位于太子。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这是历史事实、不管谁来反驳、都无法改变2000多年的历史、不管你是心在疼还是蛋在疼、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不想接受现实的人、都自己骗自己。


历史深度揭秘


不用30年,只需要10年秦朝都有不同的景象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秦朝内部新人崛起和灭国老功臣之间的矛盾冲突。如果过多10年,崛起的新人处事更成熟,而灭国老臣们基本上都老死了。

2、六国贵族和野心分子的叛逆之心。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情况下,他们不敢反叛,即便反叛了,也只能被称呼为盗匪,在历史上不会留下姓名。10年过去,六国贵族也死得差不多了,野心分子也老了。

大秦帝国会有什么不同

1、秦始皇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和处置自己儿子们;

2、秦朝会继续从胡亥开始的秦律改革历史;在这点上,秦朝是否灭亡都不会改变;

3、中国历史将继续以效率和实用为核心的律法为主、儒道为辅的治理模式;

4、匈奴只能在漠北称雄,漠南将被秦朝控制,河西走廊由归附秦朝的月氏继续控制;

5、秦朝有可能继续深入和开拓中南半岛和滇缅之地;

6、在社会上,不存在汉朝的贵族,只有王族、平民、奴隶三种阶层;

7、在思想上,实行法家为主、王道为辅的治理思想。

核心来说,在多出的10年时间里,秦始皇必须:

1、创建在不封建、不破坏郡县制的情形下,处理好嬴姓王室利益的模式,保持王室和皇帝之间的友好共处;

2、主动进行秦朝法治改革,将过时的秦律进行修改、废黜,创立新的律法。胡亥即位法治改革、刘邦萧何汉中梳理秦法、吕后颁布二月律令、汉文帝废除肉刑等都是秦朝法治改革的进程,不管秦朝是否存在,都不会改变这个进程。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他在大秦未必没有反事。首先,陈胜吴广活不下去,造反才不管你始皇或者二世。估计刘邦也是如此。项羽能行刺,估计也不怕始皇帝。那么就是说,始皇帝或者也就是多拖几年,或者被起义搞得死的早,二世即位即便扶苏,但是此时天下不稳,并非文景之治的时代,他的仁政仁义此时就成了懦。

蒙恬本事最大,未必敌过项羽。此时,王离章邯等为副将又能咋样。

其实,最多始皇帝再活三十年,再三十年暴政,刘项陈等人都死了。然后始皇死的时候,再换一伙人亡秦,起义更加猛烈。


浩浩和汤汤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始皇用了仅仅九年的时间,就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大秦帝国。在位期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入侵,可以说以秦始皇嬴政的功绩,他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美誉。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如此完美的一位皇帝,年仅49岁就不幸因病去世,而正是因为他的突然离世,导致秦朝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那么很多读者就会想了,如果再给秦始皇30年的时间,他能够打造一个“大秦盛世”吗?实际上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如果秦始皇真的还能再活30年的话,那么秦二世胡亥就绝对没有可能登上大秦帝国的宝座,事情都会按照秦始皇所预算的方向有条不紊的走下去。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对于手下的大将们给予了足够的荣誉,比如说蒙恬等人都被秦始皇派往边疆镇守长城,并且秦始皇还将自己未来的继承人扶苏送到蒙恬的身边,可见秦始皇的心胸有多么宽阔。即使对于那些不能作战的老将,比如说王翦,秦始皇也是赏赐给了王翦大量的金银珠宝,为这位老将解决了后顾之忧,这就是一代明君的气度。

其次,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始皇重用法家人士,严格推行依法治国,虽然少不了严刑峻法,但是却有力的保证了秦朝法律的公正性。正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正是因为秦国上下尊重法律,大秦才能够让万民得以臣服。至于秦始皇收缴了天下的兵器,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对百姓的一种限制,但是实际上,这种限制也是为了保护百姓,如果能够减少民间的杀伤性武器,那么民间就能够减少很多的伤亡流血事件。

总的来说,秦始皇为人勇敢果决,杀伐果断,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业的帝王,如果他还能活30年的话,那么赵高等人也休想觊觎帝位,而一旦公子扶苏继承了皇位,那么秦朝传个几百年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大秦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秦始皇离世过于突然,从而留下了权力真空期。而此时的丞相李斯又和赵高串通一气,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皇帝,最终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的遗憾结局。


完颜翠花


可以很肯定的说,不说三十年,就算十年,以后怎么样不好说,但是肯定现在汉人会称为秦人,秦将成为汉族的代号。

首先,秦始皇在世,赵高和李斯不敢作妖,六国遗族也会很安分。为何大家都要刺杀始皇帝,难道死个皇帝秦国就不行了?确实这是事实,始皇帝当年的影响力太大了。如果秦始皇多活十年,刘邦老了,扶苏大了,权利安稳过度扶苏,而扶苏历史记载是个温和的人,可以跟秦始皇互补。

其次,汉乘秦制,开国不得已才去分封和郡县并行,而后面几十年也证明了分封的弊端,经过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才消除了影响,从此大汉开疆拓土。要知道当时北有蒙恬,南有赵佗,如果秦始皇不死,匈奴根本就撑不到霍去病出生。所以最多秦三代就能完成西汉的巅峰。

最后,最大的影响可能是法儒之争,现代社会已经证明了,法家才是治国的根本,因此如果秦朝能多撑一百年,大概就没儒家什么事了。


夜如何其k


再过三十年,秦朝无敌于世界,秦皇万寿无疆,徐福不会东渡,日本不会有天皇,还是一个无名岛国,既然无名,就不会称霸,不会称霸,中国就不会遭殃,也不会搅局二战,更不会偷袭珍珠港,青天白日旗高悬,中美亲亲我我,封建专制依然一统华夏,八股依旧盛行,互联网遥不可期,微信支付宝,今日哪有头条?

时空之河,浩浩荡荡,人事兴废,青山不改,去去来来,来来去去,末了终空,唯心依旧!



九宗门


许多人认为秦朝的灭亡那是赵高弄权、秦二世昏庸无能所致。在他们看来,以秦始皇之雄才大略,如果让其再多活二十年或者继位为君是公子扶苏而不是胡亥,秦朝就不至于灭亡。其实这都是一叶障目的看法,论雄才大略,吴王夫差、隋炀帝也未尝不雄才大略;拿破仑以及那第三帝国元首也未尝不雄才大略,然并卵

以秦始皇那些“作”的行为,秦始皇就该是亡国之君,他的下场本该是与那后世的隋炀帝一样。其幸运之处,就在於其死的时机恰到好处,让其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名节,而让那胡亥替其承担了“无能败家”的恶名。

为什么说是胡亥替了秦始皇承担了“败家”的恶名?这是因为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而随即起义就如同烈火烹油一般在全国蔓延开了。秦末的起义是跟隋末、元末的起义一样的,都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起义,这种起义一旦爆发就意味着已被宣布到了癌症晚期,是没法扑灭的,而只能坐等死。

而像明末的闯献起义,虽然起义规模也浩大,但是是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早期是陕北出现了饥荒而起义,后因河南出现的大灾荒而起义壮大。起义军主力仅限于陕北与河南,这种起义其实是完全可以安抚的。

隋末大起义,是隋炀帝接手皇位七年之后才发生的,所以就自然得由隋炀帝担责。而胡亥甫一接手大秦朝,大秦朝便已到了癌症晚期。所以,秦朝灭亡的恶名就实不该由秦二世承担,而应该由秦始皇承担。诚然秦始皇要比秦二世雄才大略的多,如果是其在位会为起义军增加些难度,但其作用也就仅限于此。至于扑灭起义军却绝无可能,起义军越多头,起义的生命力就越强壮,并会从中杀出一批批的百战名将来了。像楚汉之际、唐初、明初出现的那么多名将都是从大起义的烈火中淬炼而出的。所以,即便让秦之名将白起、王翦复生也未必能当项羽、韩信;而且起义军里还有彭越、英布这些能独当一面的战将,并且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而秦军会越来越陷於穷困,渐至灭亡。

秦朝灭亡的根源在於其并国的速度太快,使得秦国并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去支配山东六国的领土。我们再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还继续对外用兵,北击匈奴可以理解,那是为了边防的安全。而用兵於百越那更是用兵於无用之地了。我国真正有能力大规模地开垦所谓的“百越之地”,是到了宋室南渡之后。秦人本身也就500余万左右的人口,这点人口用来防范山东六国的人民起来作乱都不够,哪还有什么能力去开拓什么百越之地?这纯粹是其个人好大喜功所致。秦之败亡,并非是出于“暴政”,秦之所谓“暴政”又不是一两天的事,秦人都能忍受上百年了。其根源在於秦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凭武力强取天下,与山东六国的人民结怨极深,却又滥用其民力。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秦朝的统治基础也只能是秦人。但是,秦人的人口数量却远远地不足以去支配、监督这些地方的人民。这些都是秦始皇种下的因,是其务虚好名,急名利於一时而导致强吞不化,以致秦之败亡,实与秦二世无尤。


城边的吃货


谢谢用户9680787685709 的邀请,如果你是秦皇粉的话,我只能说抱歉了,赢政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出众的才能,他未必会比秦昭襄王这些前辈更优秀,如果他再活三十年,大秦帝国也照样完蛋,甚至他很可能连个善终都无法得到。

秦之所以灭亡,原因不在于秦二世有多昏庸,赵高有多少霸道,这些恶对于一个大帝国而言,绝对不是致命伤——可以参考西汉和东汉的那些无能皇帝和霸道宦官,他们哪一个比二世和赵高逊色?

关键在于:秦帝国的政治体制是注定短命的。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在大秦统治之下,无论是谁,都看不到自己的希望。最普通的国民,譬如关东的陈胜吴广这些人,他们既不是六国皇族,又不是儒生方士,你秦始皇灭了六国与他们有毛关系?你秦始皇杀儒生方士又与他们有毛关系?可是北修长城、南征百越,这就和陈胜吴广有关系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送命的关系!

如果你是大秦的百姓,你自己肚子里轮一轮,皇帝和那些官僚老计划着抽人去前线,前天刘能去修长城被砖头砸死了,昨天赵四在广东被越人毒死了,眼瞅着就要轮到你了,你有什么打算?

而不但是百姓,就连普通的公职人员,其实也朝不保夕,官位最低的譬如亭长刘邦,他也明白,朝廷抓人去送死,必然有人逃亡,而一旦人员不满,他这个小官也得死!刘邦也不傻,凭啥就得让我死啊,反啰!

甚至是李斯这样的高官,也有一种时刻在高空踩保险丝的感觉,为什么?朝廷体制严,那可是一视同仁的,说不定哪天皇帝不高兴了,或者只是皇帝身边的某个宦官不高兴了,他李斯就有掉下去的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

这么讲吧,大秦帝国,就好像一个绷紧发条的杀人机器,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别以为电视剧里那些个情节都是真的,那纯属瞎掰而已。从上世纪以来,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歌颂大秦?很简单,就是因为大秦第一个统一了六国而已。但你不想想,为什么从秦亡一直到20世纪之前,有识之士都一致地对秦深恶痛绝,如果秦有一丝好,也不至于如此啊!

(歌颂秦、清两个朝代的电视剧成为时代潮流,背后大有文章)那么为什么到20世纪以后,会有一股一股歌颂秦的浪潮出现呢?很简单,因为世界大势变了,在中国实践了近两千年的汉家制度不能用了。于是有人就说,汉家制度不好,还是当年的秦朝牛啊!——实际上不是汉家制度不好,而是更先进的制度出现了,这就好比你觉得华为手机不好,行啊!但你说小米(秦)手机比华为(汉)好,这不瞎掰吗。老实说,以这些媚世之徒的功利,学秦你也学不到,最多拍几部以真实为名以虚构为实的剧骗点老百姓的收视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