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系列(12)——河北唐縣走出來的虎將馬衛華

將軍生平:馬衛華,新中國開國少將、原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1937年參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許多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候補中央委員。1985年8月24日因病逝於北京,終年66歲。

抗戰立功,九死一生

馬衛華,原名馬榮昌。唐縣南上素村人。1932年由保定河北省立第六中學轉入博野四存中學。1936年考入太原軍官教導團。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由太原回鄉參加唐縣抗日民主政府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唐縣遊擊大隊大隊長,在唐縣、曲陽一帶發展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


開國少將系列(12)——河北唐縣走出來的虎將馬衛華

冀中游擊戰


1940年4月任唐縣抗日武裝委員會主任,參加了百團大戰。之後參加八路軍正規部隊,歷任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等職。1943年夏、秋,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四十二團參謀長,在神仙山與數千名日本侵略軍作戰三個多月,大小戰鬥46次,始終參與指揮,殲日軍800多人。

同年年12月7日,日本侵略軍一個大隊運輸50多個馱子,由兩架飛機掩護,撤退至草莊臺夜宿。8日凌晨,馬衛華帶兩個連和一個機槍排設伏,正遇日軍在沙灘集合。他果斷指揮機槍、步槍一起開火,當場擊斃日軍70多人。日軍倉皇敗退,他又帶領部隊乘勝追擊,共斃、傷日軍100多人,四十二團無一人傷亡。

1944年在保衛麥收戰鬥中,馬衛華率軍遭日軍重兵包圍,他率部與日軍浴血戰鬥,在危急時刻,他毅然跳下懸崖,身負重傷,後脫險。

解放戰爭

1947年1月,馬衛華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縱隊三十二團團長時,率部強攻國民黨軍隊盤踞的王京村,以60發炮彈摧毀敵之工事和碉堡,經一晝夜激戰,殲敵400多人,攻克了王京。此後,歷任旅參謀長、副旅長、師長等職,參加了張家口保衛戰和淶源、保南、正太、青滄、清風店、石家莊、平津、太原、寧夏等戰役。

開國少將系列(12)——河北唐縣走出來的虎將馬衛華

解放平津


1948年12月,馬衛華率部阻擊國民黨三十五軍於新保安,對實現平津戰役第一階段計劃起到重要作用,受到了兵團、縱隊的通令表揚。

建國之後

建國後,馬衛華任第十九兵團64軍參謀長。1951年入朝作戰,在朝鮮歷任64軍參謀長、副軍長兼參謀長,參加了第5次戰役、陣地防禦作戰、1952年春、夏季鞏固陣地作戰和朝鮮西海岸反登陸防禦。馬衛華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開國少將系列(12)——河北唐縣走出來的虎將馬衛華

馬衛華將軍


回國後,1953年馬衛華任1軍副軍長兼參謀長,1956年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1969年任北京軍區參謀長。1969年10月,林彪視察張家口,陪同的有空軍司令吳法憲、副總參謀長閻仲川、北京軍區司令員鄭維山和馬衛華。1970年,馬衛華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馬衛華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候補中央委員。1985年8月24日,馬衛華將軍因病逝於北京,終年66歲。

組織閱兵,揚我國威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在1984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35週年之際,組織1959年國慶10週年以來的第一次國慶慶典活動,同時舉行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軍容最為嚴整和裝備最為精良的國慶閱兵式,以集中反映我國建設成就,反映我軍建設成果,從而極大地鼓舞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開國少將系列(12)——河北唐縣走出來的虎將馬衛華

1984年大閱兵


12月27日,以北京軍區為主成立了"國慶35週年首都閱兵總指揮部",秦基偉任總指揮,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馬衛華、參謀長周衣冰任副總指揮。

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盛大閱兵式,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紐約《美洲華僑日報》則說:"北京閱兵大振國威軍威,全球炎黃子孫激動不已。"

人物評價

馬衛華英勇作戰,多謀善斷,屢建戰功,是我軍傑出的指揮員。建國後,馬衛華為我軍建設勤奮工作,特別是在軍事訓練、部隊管理和機關、院校建設上,創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卓著。馬衛華有堅強的黨性,堅持原則,遵守紀律,顧全大局。

在"文化大革命"中,馬衛華長期遭受林彪、"四人幫"的誣陷,但對黨的事業始終忠貞不渝。馬衛華衷心擁護和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與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馬衛華多次參與和成功地組織了重大的軍事演習和閱兵,顯示了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