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總是不講課,並且讓學生上去講。然而大家對學生講課的理解程度不深,我們該怎麼辦?

二古基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中。這句話,在近幾年的教育改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這麼做是否真的有用,還是僅僅是為了迎合所謂的教學改革而做出的調整,結果還不得而知。

老師不講授,讓學生上臺分享的模式,是否真的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是有以下兩個方面是老牛想和大家分享的。

一、這種做法有效,但要根據學生情況來判斷

“翻轉課堂”“微格教學”等形式對學生是否真的有幫助,逐漸成為家長們討論的大方向。那麼,怎樣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孩子怎麼做,才不會落後呢?學生不懂,老師還要堅持讓學生上去分享嗎?

1、自主學習模式的不適應

很多課堂都是老師教,學生學,知識都是靠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積累成的知識點,利於學習,利於學生理解。但是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了學生,學生本來就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很難立馬適應這種教學模式,所以在知識的獲取和整理上就會出現疏漏。橫向和縱向的拓展和衍生不到位,就會產生我是不是學得不夠好的錯覺。

2、自學能力強的學生不會產生不適感

有少許孩子從小就被家長訓練自學能力,可以快速學習,整合知識點,學習起來反應速度快,能夠舉一反三,對這種模式很喜歡,有了自主學習的時間,自己留存的時間也很充足,反而越學越開心。

3、自學能力差的孩子產生不適感

有的孩子不會自學,不懂得如何自學,給他時間就覺得時間多到不能自已,隨便看看書就啥也不管,那怎麼可能有用?

二、這種模式帶來的好處

1、學生上臺演講能力

很多學生害怕當眾演講,但是這種模式就可以讓學生有機會走上講臺,鍛鍊當眾說話的能力。也有利於整理學生的思路,幫助老師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

2、提升自學能力

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狀況,逐步學習自學,掌握更多的學習能力和技巧。

3、課堂不再沉寂

學生講,很多時候會比老師講更吸引人,只要認真準備,收穫肯定會比老師一味地講要好得多。課堂氣氛也會更活躍。

那麼針對題主所說的大家對學生所講的內容體不深,老牛則想對教師提出一些建議。

首先,課堂交還給學生,不是讓你什麼都不管

要從中點撥。針對學生不理解的,困難的知識點,要有側重地去分析。學生畢竟還處在學習階段,不可能什麼都懂。老師不能只圖輕鬆。

第二,合理設置課堂答疑討論時間

學生肯定有不懂的地方,也不知道在哪裡拓展知識點。此時,教師就應該在課堂預留十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提出疑問的機會,還可以順著學生的講授去拓展延伸,給學生深入體會課程的機會,避免出現學生白講,不會運用知識點的情況。

第三,安排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要學會根據學生的反饋去合理調整課堂結構,目的是提升學習效率,而非撒手。

希望對你有用,不足之處還請大家補充指正。


(注: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