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因素決定孩子未來的走向?

了凡先生名叫袁黃(1533年—1606年),字慶遠,初號學海,後改了凡,了凡是他的號,是明代的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傳甚廣。

袁黃青少年時聰穎敏悟,機緣巧合的一個機會,了凡先生遇到了雲谷禪師,其後他受教於雲谷禪師,對天文、術數、水利、軍政、醫藥等無不研究且卓有成效。

了凡先生童年喪父,小的時候他母親讓他“棄舉學醫”,不願意讓他走仕途這條路。他母親對他說:你學醫可以掌握一門技藝,可以濟世救人,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並且這是你父親的心願。

了凡先生很聽話,就依照母親的願望去做了。

一天,了凡先生在慈雲寺遇到一個飄飄若仙的老者,了凡先生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敬意,並對老者施禮表示敬重。

老者看了看了凡先生說道:“你本來是一個仕途中人,明年就可以進學,為什麼你不去讀書?”

了凡先生把自己不讀書的原因告訴了老者,並叩問老者的尊姓大名以及來自何處。

老者沉吟了一下說道:“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

老者說的什麼意思呢?

大致意思是,我姓孔,是雲南人,我已經得到了邵雍皇極術數真傳,並且這個術數應該傳給你。

邵雍:(1012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

了凡先生知道邵雍是一個有大本事的人,想必這個老者也不會簡單。

於是,了凡先生把這個老者領回了家,並且把和老者交流的過程告訴了母親。

母親和他說:“好好對待這個老者!"

此時的了凡先生是個十五歲的少年。

其後,雙方經歷了一番互相考驗接觸。最後誰能說服誰?了凡先生又會做怎麼樣的選擇呢?他的選擇也許會對現在的孩子有一定的借鑑意義。請看後邊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