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班主任新格局

當代班主任新格局

王澤中

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車爾尼雪夫斯基)

教育者的心中時刻要這樣情懷:這個學生可能就是將來的瓦特,那個學生可能就是將來的牛頓,這個學生可能就是將來的愛迪生。(本文作者)

——題記

摘要:眾所周知,迪拜有世界上最高的樓,它是如何保持世界最高呢?原來,該樓的鋼箍結構設計的理念很特別:事先準備好隨時加高的想法。設計師先設計蓋150層,一旦出現有比它更高的樓,就立馬加蓋,不保持世界第一,決不罷休。曾國藩說過“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我想,迪拜市中心的哈利法塔的設計師可能受曾國藩這句話的啟示吧。班主任是一個班的總體設計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治國如治班,教育格局決定了國家與民族興旺的的格局。因此,班主任要胸懷大格局意識,站得高,看得遠,胸懷學生未來的前途和國家的前途,要有全新教育理念,要有全新全球大視野,為學生打開一個廣闊的發展舞臺,要放眼全世界的未來大格局。

關鍵詞:愛心膽量 智慧 使命感 創新 責任心 眼光

時下,幾乎老師都在抱怨,學生素質是一屆比一屆差,老師難當,班主任難做。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學生不再是一個等著灌水的空瓶子。每一個學生的內心都是一個豐富的未知世界,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夢想、社會交往的需求、求知的渴望。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一個等待開墾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希望的世界。他們渴望獨立,他們希望得到自尊和理解,他們需要信任與溫暖。如果我們還用以前的舊觀點、老思想和新時代的學生來相處,就會覺得現在學生的有些做法難以置信。

在新時代,對班主任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人曾這樣給新時代班主任定標準:批得了作業,寫得了評語,上得了課堂,跑得了操場,開得好班會,訪得了家長,勸得了情種,管得住上網, 管得住多動,控得住輕狂,忍得了奇葩,護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鎮得過囂張。

針對當代中學生思想所具有複雜特點,班主任要在遵循“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素質為本,全面發展”前提下,運用新思維、新理念的模式教育學生。因此,新時代下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與時俱進的大格局。

一、要把師德和愛擺在教育過程中的首位

最近網上傳出的教師虐童事件,教師借各種名義亂收費,教師根據家長的送禮的多少區別對待學生等等。每當這種事情被媒體暴露在大眾的視線中,人們不禁要問:“師德何在?”“教育過程需不需要愛?”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及規範。韓愈在《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前蘇聯老一輩革命家加里寧說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誇美紐斯“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 陶行知先生說過: “唯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當代班主任,應把教育當成一種堅守愛的信仰。教師應該有寬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高遠的境界,在淡泊中牽引學生的靈魂。注重內修外練,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通過自身的禮儀修養,塑造良好的形象,展示人格魅力。

愛是教育的原動力,是師德的核心內容。有了愛心,才能平等真誠地對待每位學生。教育是愛的事業,這種愛不分高低貴賤,不分成績好壞。  

對學生有包容心,同樣是一種愛。包容是一種期待,一種機智,一種策略。以包容的心對待犯錯的學生,不僅給了學生機會,也體現了師德的偉大。包容不是放縱,不是無原則地漠視學生的缺點和過失。
  公平地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好的要愛,學習差的要愛;活潑的要愛……只有注入了愛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走近學生的心靈,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無論何時,教師要盡“傳道、授業、解惑”和“誨人不倦”之職。欲使人昭昭,必先自己昭昭。

二、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促進教師和學生健康成長

理念約束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在普遍追求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只有教師大腦中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促進教師自我完善。 “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教師的胸懷有多大,孩子們的世界就有多大。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做人”,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們不只關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還要關注孩子明天走得遠不遠。當學生離開學校時,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三尺講臺連著世界,小小教室關乎天下。日常教育中要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發現和賞識學生的創造熱情,引導和培養學生不斷探索。這就是教育者應具有的超前的教育理念。

三、學會欣賞與鼓勵,永遠是一種智慧

一個智慧的班主任要學會欣賞學生,懂得從學生的角度尋找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些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從各類班主任教育管理類書籍中汲取營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時代的變遷不能改變教育的真諦。

能針對某個具體情境或突發情況而靈活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採取超乎常規做法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那是靈感突現的即興發揮,這偶然中包含著必然,這就是智慧。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是怎樣地研究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教師的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能隨機應變地及時採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家所熟知的陶行知的“三塊糖”的故事,對於做壞事的孩子採用獎勵的方法來解決,這其實就是智慧的體現。

四、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

經驗是班主任帶班的財富,但也可能成為束縛班主任發展的枷鎖。如果僅僅停留在經驗的積累,甚至只運用經驗來帶班,班主任是無法實現自我超越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教師在做了十幾年、幾十年班主任之後仍然在原地踏步,甚至離時代越來越遠的緣故。

注重經驗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是要成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班主任,必須把經驗教育學生轉變成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生。德育儘管不同於學科教學,但同樣有科學性的;有科學性,一定有規律可循。

五、教育手段不斷創新

所謂的教育創新,即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它是在大量常規教育工作基礎之上,能制定出一套適合學生髮展的有戰略意義的教育計劃。這種教育計劃富有個性,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量身定製。

班主任想法總是與眾不同,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出乎人們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他常常能給學生帶來驚喜,帶領學生從一個成功走向下一個成功,讓學生感覺到在這樣的班主任手下做學生是幸福的。

教育創新,是教育工作的靈魂,她能讓教育效果更高效。

六、由專制型向民主型轉變

從專制走向民主,是教育理念的徹底變革。它不是停留在理論探討上,而是要付諸行動,落實在班主任教育學生的各個方面。如果觀念還停留在“我說你聽”“我要你做什麼你就要做什麼”上,只憑教師職業賦予權威來完成帶班任務,那肯定是一個完全失敗的班主任。任何專制型老師,不能創造和諧教育和創新教育。提倡民主型教育,是時代的呼喚,她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和創新精神。這是民族的偉大希望。

七、由單向輸出型向雙向互動型轉變

事實上,傳統教師是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的。因教師自認為有學識、閱歷、經驗,包括觀念的正確性都遠勝於學生,所以教師內心有著下意識的優越感。他們認為,被教育改造的只能是學生,而不是教師自己。教師的話就是正確的。教師和學生地位是不能平等的。但現代教育過程理念卻不同了,而是師生的雙向平等互動。陶行知先生說:“人只曉得先生感化學生,鍛鍊學生,而不知學生彼此感化鍛鍊和感化鍛鍊先生力量之大。”此語與教育相長不謀而合。

 八、班主任工作要有計劃性

提到班主任計劃性,是針對盲目性而講的。班主任工作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有持久性。制定工作計劃是班主任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也是完成工作任務的重要保障。同樣是做班級工作,有的人做得緊湊有序,班級工作有聲有色,有的人感覺自己天天在忙碌,總覺得有許多事要做。有了合理的計劃,班主任才會由“救火式”工作,變為“防火式”的工作,工作由消極被動變為積極主動。毛澤東的“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的著名軍事論斷,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九、班主任要善於觀察發現

由於每個學生的出生背景不同,勢必造成思想狀況各不相同,加上中學生思想的不穩定性和情緒波動性大的現狀,偶然性、突發性事件經常發生。因此,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做到善於觀察發現。通過觀察,及時發現他們的細微之處,以便及時應對,特別是班級中性格內向沉靜的學生。一旦學生心理有問題,常表現有些反常。一個成功的班主任總是能從平常中發現異常,能夠從風平浪靜中看出巨浪,能從萬里晴空中找到暴風驟雨的影子。班主任只有做到善於觀察,才能早做準備,才能讓班級工作做得從容鎮定。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曹雪芹說過“處處留心皆學問”。試想一想:不先觀察,哪有發現?  

綜上所述,我們無法選擇學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方式和超前教育模式。教師職業的崇高在於奉獻和犧牲。班主任是這項崇高職業中的基石,官雖小,但責任和作用非常重大。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一位好班主任既要有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又要有教育學生的藝術,還要有寬容博大的胸襟,更要有新時代的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