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再上车

写在前面:明早有个互推环节(晚上删除),请你不妨本着兼听则明的开放心胸,关注一波,了解一下。

谢谢你的理解。

周五美国三大指数尾盘多军反攻,道指收跌1.39%,标普500收跌0.82%,纳指尾盘强势翻红,收涨0.01%。

考虑到美股也在挤泡沫,因此维持昨天文章的判断不变

下面兑现此前的征题结果,分析一波汽车。

2018年底,我在九斗数据服务号发表过一篇介绍黑马榜的文章,曾写过汽车行业。

重点摘要如下:

(分割线)

汽车工业自上世纪初形成以来,一直都是工业制造的重点领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发达国家的骄傲,诞生了通用、大众、本田这些常居世界500强的企业。

然而汽车也在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之间摇摆。做为耐用消费品,其需求随着经济牛熊,处于周而复始的波动当中。

彼得林奇就依靠总结周期规律,和精明的选股,在汽车领域多次挣了大钱。

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相对滞后,政策刺激对周期节奏的影响更大。历史上实施过减免购置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车补贴等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

2005年、2008年、2011年、2015年,分别对应我国汽车行业的周期底部,大致上3~4年完成一轮牛熊,和政策刺激的节奏呈现强相关。

(分割线)

文章发表的2018年底,车市氛围已经很低迷。

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很多人开始抢跑做多汽车板块的股票,因为大家都会归纳总结。

然而东风愣是没吹来。

2019年的成绩单已经出炉。

宏观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消费信心不足,以及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低迷,连续18个月出现负增长。

2019全年新车销售2576.9万辆,同比-8.2%,降幅比2018年扩大5.4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销售2144.4万辆,同比-9.6%;商用车销售432.4万辆,同比-1.1%。乘用车销售不振,是整体市场下滑的主因。

其中下半年降幅好转,来自较低的基数。12月当月整体销售同比-0.1%,乘用车-0.9%,与同期基本持平。

商用车市场全年下滑,但出于基建投资回升、国Ⅲ汽车淘汰、新能源物流车快速发展、治超加严等利好因素,销售好于乘用车,月度增速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

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下半年各月均呈现同比负增长,特别是9月~11月。

不同新能源车种的销售同比,纯电动汽车-1.2%,插电式混动-14.5%,燃料电池汽车逆势增长79.2%,但绝对销量只占0.23%。

整体结构上,高端豪华车型销量仍维持增长,低端经济车型则下滑严重。

2019年的乘用车政策收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是燃油标准,国五向国六切换,既引发了消费者观望情绪,也对汽车厂家生产、经销商进货意愿、库存的处理带来影响,去库存促销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价格秩序,也透支了消费需求。

第二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快速退坡,带来新能源汽车成本升高,销量降低。特别是6月的大幅退坡,更加剧了这一状况。致使各车企原有的部分畅销车型,由于盈利能力不足,不得不退出市场。

那么后续,政策面将如何发展?

我曾在前期文章提到了,国家坚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之下,“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战略性方针。

中金公司也曾总结过“纯内需”的投资配置思路。根据中汽协,2019年全年我国整车出口102.4万辆,仅占整体销量的4%,拉动内需消费,汽车是绝对绕不过的方向。

拉动汽车消费的三大路径:放开限购、补贴、税费减征

其中放开限购是高层政策指导直接提到的手段,在近年财政吃紧的背景之下,这也是最合理的举措。

至于补贴,则分为旧换新、新能源两部分,也都已经有一定的政策出台或指引。

最大的悬念在

税费减免,这是拉动汽车消费的大杀器,会否再现?

一个个来看:

2月20日,商务部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2月21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提出,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出台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

目前,我国实行摇号限购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杭州、深圳和海南7个省市。期待全面取消限购不现实,而部分放开限购带来的增量推估在大几十万辆,拉动作用大致在1%~3%之间。

以旧换新,利用国三旧车的保有量来估算理论空间,2018年环保部门统计国三保有量占比约5%,2019年底公安部统计全国私家车保有量2.07亿辆,按此推算,国三保有量约1000万辆。每1%的保有量做了换购,能起到2%的拉动作用。

不过毕竟政策效果不能只看理论空间,补贴力度才是关键。

佛山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发布措施鼓励汽车消费的城市,3月1日起实施,效期1年,其中旧换新的补助额是每辆车:3000元。(脑中响起:买新车,上毛豆。。。)

比起2009年底修订按排量给予的6000至18000元补贴,这次佛山的力度,比较一般。

我们需跟踪观察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后续出台旧换新政策的力度。

至于新能源的补助,分为新支持政策,和旧补贴延续。

从目前各地已发布新支持政策来看,对象一是充电桩建设,二是出租车电动化。

旧补贴,我们先看2015年财政部的原规划:

2017年—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

2019年—2020年则下降40%

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

根据1月份工信部发布会答记者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退坡。这个口径自然是好于原本的“年底补贴完全退出”,而且至今还添加了疫情因素,新能源补贴得到延续或退坡放缓,应该是有机会的。

最后就是税费减免了。目前乘用车消费涉及两道税,一是在消费端征收的汽车购置税,二是在生产端征收的汽车消费税。

汽车购置税统一10%的税率标准,历史上有过多轮减征,但对于财政的负担较大,根据券商按2019年销量测算,对1.6升及以下排量减半征购置税,财政收入减少超600亿元。

汽车消费税在2008年仅有的一次调整后,按排量大小设置了1%~40%七档税率。

若减征消费税,对财政的负担显著小于减征购置税,而且有可能采取更灵活的阶梯式减征,来加大力度。

当然,这整个假设是比较大胆了,如果成真,那对于行业的提振会很大。

最后再归纳一下:(确定性自上而下依次递减)

1、放开限购:追踪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杭州、深圳和海南等7个省市的政策;

2、补贴:追踪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区的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是否延续或放缓退坡;

3、税费减征:追踪购置税或消费税减征举措是否出台。

以上就是汽车行业当前能否走出拐点最重要的政策面分析。

今天暂时说到这儿,下周另开文章说说个股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