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哪些,能一直承襲嗎?

不出意外的話,皇帝的眾多兒子中,只有一個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下一代君主。在清朝,其他皇子如果沒有犯錯基本都會被封為親王,但是他們的子孫卻不能一概承襲王位。那麼,這些皇室後代以後會如何發展呢?

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哪些,能一直承襲嗎?

(康熙皇帝影視形象)

早在清朝入關以前,皇太極就規定: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其餘伯叔兄弟旁支子孫稱“覺羅”。宗室系黃帶子,覺羅系紅帶子,由此以示區別。

黃帶子是滿清王朝的中堅力量,滿族貴族的核心。從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落,直到皇太極建立大清,多爾袞護持寡嫂孝莊和侄兒順治入主中原,宗室黃帶子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哪些,能一直承襲嗎?

(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影視形象)

犯錯的宗室會被革退,位列皇族家譜《玉牒》之末。例如,“九子奪嫡”中失利的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就被革去了黃帶子,並由宗人府除名。

《清史稿》雍正處置八阿哥時,道:“允禩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自絕於朕, 斷不可留於宗姓之內,為我朝之玷!謹述皇考諭,遵先朝削籍離宗之典,革去允禩 黃帶子,以儆兇邪,為萬世子孫鑑戒。”

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哪些,能一直承襲嗎?

(康熙帝皇子影視形象)

清宗室爵位一共分為14個等級,分別為: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三等)、奉恩將軍。

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閒散宗室,視四品官待遇。

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哪些,能一直承襲嗎?

(清末貴族照片)

宗室子孫襲爵有兩種制度:

  • 降襲制度

為了皇權的集中,防止宗室爵位氾濫,清代制定了降襲制度,即父死子降一等襲爵的制度,但也有例外,主要是看皇帝的心情。

以雍正的第五子弘晝一脈為例:雍正十一年,弘晝被封為和親王。在他死後,乾隆對弟弟額外加恩,沒有讓他的兒子永壁降襲為郡王,而是直接承襲和親王爵位。從永壁的兒子綿倫一輩才開始降襲,為郡王;孫子奕亨襲貝勒;曾孫載容襲貝子,後又加了貝勒銜。

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哪些,能一直承襲嗎?

(弘晝影視形象)

  • 世襲罔替

而清初的幾個著名旗主王公,擁有世襲罔替的權利。他們的主爵位不必世襲遞降,可以由長子繼承主爵位,但其他的兒子還跟其他王公一樣,世襲遞降。

世襲罔替的王爵,也稱為“鐵帽子王”,共有十二個。

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哪些,能一直承襲嗎?

(醇親王奕譞)

清初有八位,分別為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

另外還有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胤祥(雍正偏愛的十三阿哥)、恭親王奕訢(咸豐的六弟)、醇親王奕譞(光緒的父親)、慶親王奕劻。

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哪些,能一直承襲嗎?

(恭親王奕訢)

除此之外,還有幾家清初立過軍功的入八分公世襲罔替,如褚英後人的奉恩鎮國公,就是世襲罔替的。

滿清剛入關時,黃帶子只有數百人。經過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幾朝幾代的繁衍,到了嘉慶年間,黃帶子竟已多達幾萬人。他們與清王朝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慢慢由盛而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