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的日本,由於中醫一個穴位,掀起全民性的健康運動

日本一個叫原志免太郎的人,由於小學時體弱多病,西醫也無能為力,被迫在家休學。他的母親就經常為他艾灸足三里穴,慢慢的身體變得壯實起來。後來,原志免太郎不但順利完成了學業,還寫有《灸法醫學研究》一書,並寫到:希望上自大臣,下至國民,皆體驗三里之灸,以建設世界第一健康之國土。1937年元旦,日本政府衛生部發出通令,號召國民掀起"人民三里灸健康運動"。

按理說,那時的日本醫學科技遠遠領先於中國,怎麼會對中醫三里灸如此重視呢?

83年前的日本,由於中醫一個穴位,掀起全民性的健康運動

原志免太郎所著《《灸法醫學研究》》


今天,給大家介紹中醫四大補穴之一: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4橫指,旁開1橫指處,按壓有酸脹感。中醫認為,經常按摩、艾灸或者針刺足三里,達到調脾健胃、益氣活血、補血養陰、補腎填精的功效。

83年前的日本,由於中醫一個穴位,掀起全民性的健康運動


【1】足三里穴的四大作用

01 調脾健胃:

當發生胃痛、腹痛、腹脹、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的疾病時,按揉足三里能明顯緩解症狀,達到健脾和,燥化脾溼的功效。《四總穴歌》中講到"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腹部的疾病都可以通過足三里穴來治療。

02 益氣活血:

全身氣血不和或陽氣虛衰引起神疲乏力、胸悶、氣短、心慌、心煩、氣急、失眠健忘、精神不集中、唉聲嘆氣等病症時,經常敲打足三里穴就能明顯緩解,達到生化全身氣血的功效。

03 補血養陰:

據現代研究發現,刺激足三里穴對於多個器官系統的功能都具有雙向的調節作用,具有很好的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作用。通過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用於治療痛經,具有補血、止痛、暖宮的作用。

04 補腎益精:

按揉或者針灸足三里穴,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少精、面色萎黃或產後體虛、頭暈、少乳閉經、月經量少等症狀,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特別適合久病體虛的人。

83年前的日本,由於中醫一個穴位,掀起全民性的健康運動


【2】足三里的操作手法

  • 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以產生酸、麻、脹、痛或走竄等感覺為宜,持續3-5秒後,逐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即可。
  • 敲打法:空心拳或者經絡敲打錘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時,以酸、麻、脹、痛或走竄等感覺為宜,每次捶打30下,可逐步增加次數。
  • 艾灸法:足三里最經典的保健方法就是艾灸。對足三里施灸時,取清艾條一根。將其點燃後,靠近足三里約3釐米,用雀啄灸或迴旋灸均可,每次灸10-15 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施灸1 次,每月灸10 次即可。
83年前的日本,由於中醫一個穴位,掀起全民性的健康運動


足三里的價值,不僅僅是中醫的認知。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足三里穴對於多個臟器系統的功能都具有雙向的調節作用,能刺激骨髓造血機能,使紅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增多,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具有很好的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作用。

83年前的日本,由於中醫一個穴位,掀起全民性的健康運動


轉載請註明出處:註明作者信息、網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