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為何造反?性格決定命運

安祿山為何造反?性格決定命運

安祿山本是營州柳城的胡人,骨子裡便繼承了胡人的遺風。安祿山後天性格的形成與他從小遠離親情,失去呵護,缺少管教有很大關係,其中更離不開他多次當養子這一因素。他從小失去父親,缺少父愛,並且他母親是一個突厥巫師,依靠巫術苦苦支撐家庭並且他母親沒有足夠的文化和道德修養來教導安祿山,這使得安祿山自小沒有得到良好的道德和文化修養,不僅目不識丁,還在道德上有很大的缺陷,作為獨子的他無法在情感心理上得到傾訴和幫助,使他的性格根基的塑造在年輕時就已經傾斜並且無法挽回。年少時的悲慘生活,以及後來接觸到將軍的上流社會,使他從小便有著同齡人不曾擁有的性格。

安祿山為何造反?性格決定命運

開元二十四年,安祿山討伐契丹失利,養父張守珪請奏朝廷要將安祿山斬首,這種大義滅親的舉動讓安祿山學會了忠誠,也學會了無情,安祿山的逆臣性格也最終形成。

在唐玄宗面前,安祿山裝的很憨厚朴實,拜玄宗為父,貴妃為母,極盡一切掩蓋自己的罪惡之心,而表達出赤膽忠心。

安祿山為何造反?性格決定命運

叛逆和偽裝的性格為安祿山提供的只是權利地位金錢,也就是發動叛亂的物質基礎,而最終決定他叛亂的則是他的野心。《隋唐五代史》中記載:“錄山性悖戾,非他蕃將僅邀戰功、利官利爵者必,遂蓄逆謀。”年輕時的生活困苦,以及擔任互市郎是所接受的弱肉強食的法則,使他對更高的權利有著強烈的嚮往和追求,尤其是他在取得眾多成就享受了巨大美好之後,他的野心和慾望就更加膨脹,他看到玄宗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愛我所愛、為所欲為,很嫉妒很眼紅,也想嚐嚐當皇帝究竟是什麼感覺。

安祿山為何造反?性格決定命運

於是“更築壘範陽北,號雄武城峙兵積榖,養通羅、奚、八千人為假子。畜單於嚄真大馬三萬,牛羊五萬,潛遣賈胡行諸道,歲輸財百萬。”發動一切人力物力財力,一場叛亂正在積極的醞釀之中,最後以一個不算是藉口的藉口,發動了改變唐朝命運的安史之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