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於政事的崇禎為啥挽救不了垂死的大明王朝

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曉,城外火光映天。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崇禎帝恨恨地說:“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言畢,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時年33歲。

勤於政事的崇禎為啥挽救不了垂死的大明王朝

敢於直面死亡的人都是有節操的人,然而志向遠大的崇禎卻抓起了一把臭牌。

前任留下的爛攤子不說。自登基以來,陝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飢寒交迫流離失所。陝、晉、冀3省2次遭受鼠疫,百姓大面積感染死亡。

勤於政事的崇禎為啥挽救不了垂死的大明王朝

此時北方努爾哈赤、皇太極集聚多年軍事力量,開始不斷騷擾入侵,飢寒交迫的農民起義又此起彼伏。

崇禎帝壓力山大,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他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

兩線作戰需要鉅額的軍費開支。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缺軍餉就會導致軍隊譁變。

鼠疫的流行與旱災、蝗災及戰亂的接踵而至,明王朝自然抵不住清兵南下。苛捐雜稅層出不窮,民不聊生,又引發更多的農民暴動搶劫殺人。

勤於政事的崇禎為啥挽救不了垂死的大明王朝

李自成樸素的“均田免賦”的口號,喊出了百姓心聲:要活下去,就要種地產糧食填飽肚子,對災區疫區國家應不徵或少徵稅。但崇禎實際未做到體恤民情,一味反向操作,不減稅而是加稅,不安撫卻加軍餉去鎮壓。

一件小事可見崇禎的做事風格。一日,崇禎帝學習騎馬,好不容易騎到馬上,竟然從上面摔了下來,顏面受損,為此下令,將馬重責四十大鞭,然後罰往苦驛當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