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文|温粥暖酒立黄昏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是一部以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齐名的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古典长篇小说。

作者李汝珍用多种创作手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世界。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中隐藏着作者对天命、科举、女性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将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与分析以及产生这些观点的原因。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 “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出现的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大约成书于1820年,是李汝珍花费了近三十年的心血创作出来。

故事发生的背景不是作者生活的清朝,而是设置于唐朝武则天的统治时期。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神话融入创作之中。

借用王母寿辰,嫦娥和百花仙子的赌约为缘由,百花仙子输了赌约自愿下界经受历练,众花仙子也甘愿受罚。李汝珍因此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虚幻的海外世界,以及在那个世界中发生的种种事件,借用虚幻的世界来反应当时的清朝社会现实。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全书的线索简单而且明晰,共有一百章。前五十章为我们讲述百花仙子输了赌,甘愿再入轮回,脱胎于唐敖家中。主人公唐敖科举落榜,失意落寞,眼看功名无望,在仙人的托梦中让他寻访百花,事成之后便可以位列仙班。

途中刚好遇到妻舅林之洋,一同出海,在船工多九公的帮助下,出游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并在途中解救百花托生之人,后来进入蓬莱仙岛。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花神之首的百花仙子下凡托生的唐敖之女唐小山,因思念父亲,不顾艰难险阻,在多九公和林之洋的帮助下去蓬莱仙岛寻找父亲,在蓬莱仙岛得到一份“天书”,并遇到一个樵夫稍带着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并参加科举考试。

后五十章写武则天首开女试,遭贬的百花之神托生的众女子都得了名次,在人间重聚,后来唐小山又重新入山。结尾写唐中宗复辟,武则天又下诏明年重开女试。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每部著作不但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更是作者思想的表达,从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想法以及透漏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念。李汝珍的《镜花缘》中表现出了他对天命、科举、女性的看法,在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环境具有进步意义。

一、《镜花缘》中的天命观

(一)天命观来源

“天命观”是儒家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一,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建构的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渗透着敬天、知命、畏天命的“天命观”思想。

其中,对“天”的态度,是敬;而语及“命”时,多和人事结合起来,强调如何在“天”意的指导下更好地处理人事,因此更注重的是在“天意”之下的现实的生活。孔子的天命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自然之序或客观规律、二是道德教化与政治立言、三是无常的命运,包括人的生老病死。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二)天命观的表现

1.尊重自然规律客观时序

《镜花缘》开篇以王母过寿辰,众仙前去给王母贺寿,百草仙子和百花仙子在路途上遇到魁星女相,这里是一个暗示也推动了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贺寿的过程中,嫦娥仙子为难百花仙子道:“仙姑何不趁此也发个号令,使百花一齐开放,同来祝寿?”百花仙子答道:“小仙所司各花,开放各有一定时序。”

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花有花开的时序,是自然届既定的时节,从百花仙子的话语中看出她是一个尊重自然时序的人,坚守自己的底线。也正是这一点的自信她才敢于和嫦娥立下赌约。

后来人间帝王下令不顾时序和自然规律让百花在严寒的冬季盛开,恰巧百花不在,众仙没有了主心骨,但又不能违背人间帝王。便擅自让百花盛开,玉帝因此大怒,将百花及众仙贬下人间。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唯有尊重自然规律,不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2.道德教化与政治立言

唐敖与林之洋出游海外,途径四十多个国家,李汝珍用想象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奇幻和庞大的虚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国家各具特色。

君子国境内,其国宰相吴之和对天朝不宰牛以祭祀反而拿来烹煮一事难以认同时说:“宰牛的固然有罪,而吃牛肉之人其罪更不可逃。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况世间之牛,又焉知不是若辈后身?”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因果报应的理论来规劝世人 遵循道德,弃恶从善。

在大人国中,所有的人脚下都会有云彩,腾云而行,但是每个人的脚下云彩颜色各不相同。这些云彩会根据人们心中的善恶变换出不同的颜色;在两面国中,所有人都会有两面,一面是善良,另一面是隐藏起来的丑恶。

通过唐敖的视角讲述他在海外的所见所闻,实则是李汝珍用他构想中的世界来宣扬善恶因果,整本书都透露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来实现道德教化,为政治立言。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3.无常的命运

《镜花缘》中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听天由命的思想。众花仙遇魁星女相,和嫦娥输赌约被贬是天命;唐敖中探花被撤职,无缘仕途,出海游历是天命;文芸称赞余承志之父为国捐躯、忠心耿耿,又说“大丈夫做事原当如此。

至于成败,只好 听之天命,莫可如何”;小说第七十一回也提到对于众位才女“薄 命谁言座上无”之判词也只得“听之天命”,而不可任性妄为,从而遭至天谴。所以对于将来的命运,《镜花缘》中人多抱持等待和顺从的态度,表现出听天由命。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二、《镜花缘》中的科举观

(一)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

1.人才的流失

主人公唐敖是李汝珍塑造的儒家理想人格典范,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够和一般人一样走向仕途,做一官半职,但是屡试不第。后来在他最后一次参加考试中喜中探花,但是遭到弹劾,从此和仕途无缘。

因此李汝珍之所以刻意将唐敖塑造成一位才高德馨几近完美的人格典范,并为其安排了逃遁现实寻仙访道的人生归宿,其深层用意就是以这一形象来寄托科举时代无数满腹才华却功名蹭蹬的失意士子的一腔郁愤。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2.考场的黑暗

在唐敖和多九公出海游历到黑齿国的时候,这个国家道路分作两边,男子靠右边行走,女子靠左边行走。国家里的人全身上下全是黑色,并且相貌丑陋。但是在后来的接触中,到了一个“女学塾”的地方,卢紫萱和黎红微的学识让一众人佩服无比。

但是她们却榜上无名,正如黎红薇所言 : “如果不识真才,所谓无心之过,倒也无甚要紧;无如总是关节夤缘,非为故旧,即因钱财,所取真才,不及一半”。

科举考试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公正,这也正是科举制度生命力的体现。如若连科举考试都没有了公平,那么什么地方还有公平可言,现今连监考官都按钱财的多少是否给予官职,考场的黑暗一览无余。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3.对八股文弊端的揭露

明清时期规定用八股文作为考试的文体,讲究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八股取士逐渐成为了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导致知识分子日渐只埋头于书本之中,不再关心国家事情,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时知识分子们逐渐精神匮乏,日益麻木,毫无灵魂可言。

李汝珍借用唐敖在淑士国的经历,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刻的批判。淑士国中,所有的人都一身儒生穿着,张口闭口全都是“知乎者也”。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二)对科学科举制的构想

1.提倡清廉考风

李汝珍借用黑齿国的构想,一方面表现出对考官受贿,考场黑暗而批判,另一方面也是他对正常科举制的希望,那就是公平公正清廉的考场风貌,李汝珍的这一观念借用唐小山的口吻说出:“我们中原乃万邦之首,所有考官,莫不清操廉洁。 况国家不惜帑费,立此大典,原为拔取真才,为国求贤而设,若夤缘一个,即不免屈一真才,若果如此,后世子孙岂能兴旺? 所以历来从无夤缘之事。”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2、提倡公平公正

李汝珍在书中也构想了不论身份地位,不论男女,只要参加科举考试,无论会什么科目都能取得功名,体现出公平公正。他的这个想法借用淑士国一老者对唐敖道及本国的考试制度之口说出:“考试之制,各有不同: 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辞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 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只要精通其一,皆可取得一顶头巾,一领青衫……”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三、《镜花缘》中的女性观

(一)提倡女性的健康之美

裹脚也称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

到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八旗妇女开始不缠足,之后也有缠足的习惯,她们的缠足方法不同于“三寸金莲”,而是把脚缠得“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条儿’。”后来政府虽然多次禁止,但却愈演愈烈。也正因此,妇女缠足在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仍是男权社会中,李汝珍为我们展示了“女儿国”。在这个国家里女子穿男装,男子要裹脚穿女装,让男子体验女子裹脚的艰辛,对裹足也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折断脚骨,鲜血淋漓。表现出裹脚对女子身体上的残害,并对女子裹脚这件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倡女子的健康之美。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二)在一定程度上提倡男女平等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女形象,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才华出众,卓尔不群,身上的某些特质超越男子。

在封建社会中,科举是参政的先声。而在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中,女子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受到君权、父权、夫权的多重压迫,且被排除在政治之外。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服役于家人,料理家务,就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

但是《镜花缘》却对于女性参政议政给出了中肯的回答,并主张女性积极地参与国家政事。可以和男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在武则天的开试中全部获得名次。并且选取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写入小说中,这也是对女子的肯定。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四、李汝珍天命观、科举观、女性观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矛盾日渐尖锐

小说《镜花缘》产生于 18 -19 世纪,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鸦片战争前夜。李汝珍原籍直隶大兴,乾隆四十七年,其兄李汝璜就任海州板浦场盐运司大使。李汝珍随兄寓居板浦20余载,这期间也正处清末衰败之时。

清王朝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加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压迫、剥削,并对不利于其统治地位、封建制度的思想进行无情压制。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骄奢淫逸与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广大民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社会畸形发展,凡此种种,触动着知识分子的心灵,这也是李汝珍想要变革的原因,作为读书人,只好将自己的构建的理想社会用文字书写出来。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二)儒家传统文化的浸润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更是中华文化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在封建社会中更是大多居于正统地位,儒家经典更是成为科举考试的数目。李汝珍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其中天命思想也是对孔子天命思想的继承的表现。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三)齐鲁文化和吴楚文化的浸润

海州地处齐鲁文化与吴楚文化的交汇之处,受齐文化影响较深。齐国东临大海,航海业发达,齐文化带有鲜明的开放与重商的特征,这也加深了李汝珍对公平公正的理解,和对妇女地位的再度思考。

齐文化又是一种富于幻想的文化,烟波微茫的大海,海市蜃楼的奇观,极易触发人的幻想,因而齐地有许多海上仙山的传说。

海州一带神奇壮美的山海景观,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长于想象的精神氛围,开放进取的思想意识都深深地影响了李汝珍的创作,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从《镜花缘》中看李汝珍的价值观

结语

在《镜花缘》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李汝珍不但接受儒家文化浸润,还在海州地区生活,深受开放与重视平等的齐文化的影响,并且海州地区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这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封建社会政体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更加刺激了作为文人的良知。

这使他在书中不仅表现出了儒家尊重自然、道德教化、命运无常的天命观,也对旧有的科举制的弊病进行了批判,同时表达出了他对科举制的构想,要提倡清廉和公平公正。最后更是对封建妇女道德观及约束提出批判,提倡在身体上的健康及在地位上的平等。具有进步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