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鎮壓吳成七起義,都失敗了,但他出馬便成功了

  • 葉琛(1314—1362),字景淵,麗水(今蓮都區)人,浙東四才子之一,明朝開國功臣。元至正二十年(1360),與劉基、章溢、宋濂應召同赴金陵(今南京市)輔佐朱元璋。二十二年,為叛將祝宗、康泰等所害。洪武元年(1368年),追封南陽郡侯。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鎮壓吳成七起義,都失敗了,但他出馬便成功了

元末至正間,黃坦(也作“黃壇”)註定是一段不平靜的歷史,這裡發生了浙南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吳成七①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江浙行省幾次派兵鎮壓,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後派遣了葉琛②領兵鎮壓。對吳成七的鎮壓,葉琛有兩次黃坦行跡。

王府探穴

至正十三年(1353),黃坦吳成七率眾起義,他們南攻溫州、建寧,北伐處州、鶩州,聲勢浩大,江浙行省派兵來鎮壓,卻屢剿屢敗,損兵折將不少。不久,吳成七自封吳王,在龔宅(今共宅村)修建了吳王府(俗稱“石鼓樓”),據說還在這裡開科取士,一時間聲勢浩大,勢力範圍迅速擴張,很快就危及了整個浙南閩北地區。十四年十月,吳成七乘著浙東道宣慰使司同知副都元帥石抹宜孫③率師討伐松陽、遂昌山寇的機會,大舉進攻處州城(今麗水市),石抹宜孫緊急回援,最後退回黃坦。

十五年六月,行省起用了在青田享有很高威望的原青田縣縣令葉琛,拜為同知處州總管府事,兼青田縣縣令,讓他領兵平定吳成七。出發前,葉琛退還了軍隊,隻身一人上任。聽說葉琛來當縣令,逃亡的人們逐漸從巖穴裡搬回了家,甚至有一些小股起義軍也來投案自首。葉琛到任後,人心所向的形勢給吳成七增添了不少壓力,整個人都坐立不安起來。

十月,吳成七接納了手下“劫請葉琛,以求自安”的計策,派了張惟徳和吳伯賢領兵前往縣城劫請葉琛。至縣庭,葉琛危坐責問;張惟徳長跪,請求到黃坦開導山民;葉琛表示開導山民可以,但不能毒害青田縣民。不等說完,張惟徳、吳伯賢等簇擁著葉琛徑直走黃坦。同時,被劫請的還有縣尉薛徹徹禿。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鎮壓吳成七起義,都失敗了,但他出馬便成功了

到黃坦後,吳成七對葉琛是照顧備至,大擺筵席以示歡迎,讓他住自己的吳王府,請一些伶人供他娛樂。相傳,吳成七還要拜他為軍師,葉琛先是不從,後來考慮到自己來青田的任務,最後還是屈從了。當了軍師後,吳成七給了葉琛很高的活動自由度,可以隨時出入山寨,每次進出山寨時,他總是暗暗記下他們的活動規律、聯絡方式和暗號等等。幾個月下來,葉琛對吳成七的軍事摸了個透,對各山寨的兵數、行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策應等等,都瞭如指掌。閒暇時,還給頭領們分析形勢,陳述禍福道理,一來二去,有些頭領也為之所動。

十六年四月,居家的同知延平路總管府事項棣孫派女婿祝彥芳抵黃坦,陳諭福禍之理,吳成七感悅,遣還葉琛和縣尉薛徹徹禿。

率師伐吳

十八年春,江浙行省承階升葉琛為處州路總管府治中,讓他率軍討伐吳成七,初戰告捷,擒獲了李夾等十餘名頭領。三月,率軍攻破楊山(楊火崗,今屬西坑)、黃坑(今屬西坑)等二十餘座山寨,頭領皆降。接著,率兵圍攻長坂,起義軍極力抵抗,直至糧盡才退守高洋。吳成七大駭。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鎮壓吳成七起義,都失敗了,但他出馬便成功了

八月,吳成七向三校(今屬泰順)求援,三校頭領率七千人馬來援,駐紮龔宅死守,準備與葉琛決一雌雄。葉琛先是親率精兵控制三岱嶺,切斷馬坪寨及瑞安方向的起義軍支援。其次,採納了劉基④的燈籠計,晚上讓士兵在黃呈垟嶺上往返挑燈籠,上嶺時滅掉燈籠上嶺,下嶺時點著燈籠挑著下嶺,直至雞鳴三通才結束。十餘日來,吳成七及部將夜夜關注黃呈垟嶺,看著源源不斷的下嶺燈籠,誤以為葉琛新增援了人馬數萬之眾,心思敗局已定,又無計可施,於是軍心大動。隨即,葉琛下令部將夏廷輝猛攻龔宅,吳成七大敗,起義軍被擒殺八百餘人,只得退守洞尖山(俗稱“吳成七寨”或“金山寨”),再作算計。看著吳成七兵敗,周寶、宋茂等頭領放棄了馬坪寨、支坳塘,奔走洞尖山,協助吳成七在洞尖山山腳連建七營,形成相互策應之勢,與葉琛部隊對峙。葉琛分兵十道,控制住洞尖山的進出要害。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鎮壓吳成七起義,都失敗了,但他出馬便成功了

九月,葉琛命部將陳仲珍率軍從金山村(今屬大嶨鎮,原屬瑞安)方向偷襲洞尖山後方,殺死了宋茂等頭領。接著,葉琛又採納了劉基的火攻計策,九月的洞尖山被燒得火光沖天,起義軍迅速崩潰,吳成七收拾一千多殘兵敗將向百丈林退去。葉琛領兵緊追,至百丈林,與起義軍再戰,擒獲頭領七人。晚上,吳成七乘夜色出逃,葉琛兵分三路急追,至筱村(今屬泰順),吳成七見大勢已去,自縊於林中,千夫長徐徳俊斬其首級,獻於葉琛。

至此,歷時六年多的吳成七起義,在葉琛的兩次黃坦行跡裡鎮壓了下來,在鎮壓的同時,也對黃坦作了安撫。在整個過程中,不管是葉琛、劉基,還是吳成七等,他們都是黃坦的歷史文化名人,在這裡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如吳王府遺址、石鼓、金山寨、馬料坦、馬養山、支坳塘、黃呈垟嶺、跑馬田、寨溝洞等文化遺址;又如《草王吳成七,紅王朱元璋》《燈籠計》《大腳娘娘》《豬欄養兵》《火燒吳成七寨》《劉國師封官》《吳王墓》《吳成七寶藏》等傳說故事……

江浙行省多次派兵鎮壓吳成七起義,都失敗了,但他出馬便成功了

注:

  • ①吳成七(?-1358),文成縣黃坦(前屬青田縣)人,元末起義軍首領。宋濂所撰文獻記作“吳德祥”,而溫處方誌、家譜、傳說等多為“吳成七”,故本文署為“吳成七”。關於吳成七和吳德祥,學界有主張吳成七和吳德祥為同一人,也有主張吳成七和吳德祥為父子關係,本人認同二者為同一人。
  • ②葉琛,吳成七傳說有誤為“朱元璋”,也有誤為朱元璋派遣的主將。
  • ③石抹宜孫(?-1359),字申之,今山西省高平市人。葉琛行跡黃坦時,石抹宜孫任浙東道宣慰使司同知副都元帥等職,主政處州。
  • ④劉基(1311-1375),字伯溫,文成南田(前屬青田縣)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功臣。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武宗正德九年(1513)追贈太師、諡號文成。葉琛領兵鎮壓吳成七時,相傳劉基任軍師。

作者:本文以宋濂《葉治中歷官記》為主線,結合文、青、瑞、泰四縣方誌,宋濂、劉基、蘇伯衡、邢松棋等人之文獻,以及吳成七傳說等編撰而成,所述不一定準確,敬請方家給予指正。

原標題《大明開國功臣南陽郡侯葉琛的兩次黃坦行跡》

文 / 雷克醜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