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二、郭沫若先生的《百花詩》與《榮寶齋畫譜》


1959年,雖然“反右運動”最嚴酷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人們在言論出版方面卻顯得俞加謹慎。對於榮寶齋這個只能“間接”為工農兵服務的機構來說,在出版選題策劃上更需倍加小心。但是,看著當時這麼多優秀的畫家都無事可做,而榮寶齋在複製品種上又顯得過於單一現狀,我們一直在琢磨,如何能夠做到既出版了新作品,又符合當時的政治要求

有一天,侯愷經理想起了郭沫若先生在1958年創作的《百花詩》,這是一組“大躍進”背景下孕育出來的詩作。侯經理認為可以考慮出版一本以郭老的《百花詩》為主題的詩配畫。我當時覺得這個選題太好了,可以借郭老這個“革命的浪漫主義詩人”地位為我們的出版物提供政治保護。同時,我建議說,郭老不僅詩好,也是中國當代著名大書法家之一,如果郭老能將他的詩抄寫一遍,這本詩配畫就更精彩了。當時有人擔心說,郭老很忙,我們要的又急,恐怕不一定成。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於非闇像

那時,郭老經常來榮寶齋。在我們商量好這個選題沒多久,郭老就來了。侯愷經理立即召集我們相關的人與郭老座談。郭老聽了侯愷經理的介紹,非常高興,並很痛快地答應抄寫《百花詩》。當談及找哪個畫家為詩配畫時,大家都停住不說話了。因為,齊白石先生那樣的大寫意花卉不能充分表現這一題材,而畫小寫意花卉的幾個有名的畫家,如王雪濤先生等,當時被打成“右派”,不好啟用。我知道郭老比較喜歡色彩鮮豔、筆觸精緻的工筆畫。看看沒有人說話,於是我說,可以考慮找於非闇先生配畫。郭老聽說後很贊同,並說他很喜歡於老的工筆花卉。這樣,詩配畫的《百花詩》選題策劃就完成了。不久,郭老就將抄好的《百花詩》送來了,還為出版寫了題。曾被一時傳為美談的“侯愷給郭老改文章”的故事,改的就是這個題中的一個字。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田世光像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俞致貞像

當我們與於非闇先生聯繫時,於先生說,他因病,久已沒作畫了。但是,他向我們推薦了他的兩個學生——田世光和俞致貞。因為當時兩位畫家的名氣還不是很大,我不知道他們的聯繫方式,就找門市部的人與兩位先生聯繫,請他們來榮寶齋相商此事。兩位先生很快來了。侯愷經理將我找去與他們一起商量為《百花詩》配畫的事。兩位先生聽完侯愷經理介紹了這個選題計劃後,非常高興,俞致貞先生興奮地說,“這下,我們這朵‘老花’也要放一放了。”接下來是分工。我想,雖然於非闇先生現在不能畫了,但是,作為當代工筆花鳥畫大家,也應將其符合選題主旨的作品收錄一些進來。於是,我們去於先生家,從他以往的畫作中選了《蘭花》《牡丹》和一幅白描《水仙》。剩下的由俞、田兩位先生自己挑選。田世光先生當時正值壯年,畫畫速度較快,他承擔了較大部分,大概有60幅左右。分工完畢,兩位先生說,其中有一些花他們沒見過,比如“十姐妹”“風信子”和“蒲包花”,在傳統花卉畫中,這些花很少入畫,榮寶齋是否可以幫忙查找一下。後來,這件事被郭老聽說了,他立即安排兩位畫家去北京植物園尋找標本、寫生。後來聽田世光先生說起過,有些花的名字是郭沫若先生的家鄉稱謂,如:“天鵝蛋”“柳穿魚”等,他不知是什麼花,就去請教郭老,郭老指著自家窗臺上的“仙人球”說:“這就是天鵝蛋嘛!”並說,“柳穿魚”就是北方人所說的“龍頭花”。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百花齊放》詩畫集封套、封面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郭沫若手書《百花齊放》詩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位畫家從沒有過這樣的創作機會,因此,對這次機會十分珍惜,很快就畫出了第一批畫。我們立即組織分版勾描、刻版。採用了創作、分版勾描、刻版、印刷同步進行的立體實施方案。即便如此,這套詩配畫的《百花詩》也耗時一年多才完成。這些畫的畫面雖小,但畫面色彩豐富,平均下來,每張畫都有20多套版,全書總版數達2000多套。其中,比較多的要屬於非闇的《牡丹》、田世光的《蜀葵》和《十樣錦》《大麗花》等,每張都將近40套版,最多的是最後一張《其他一切花》,將近100套版。當時參與分版勾描的有李伯實、郭慕熙、董燕娜;除張延洲之外,刻版技工都參與了;而印刷的技工就更多了,當時只要手上沒有其他緊要活的人,就都參與了印刷。按規程,每版活兒最多可印300張,我們就按最高數開印。《百花詩》印完,裝訂成上下二冊,共300套。並使用了郭沫若先生為榮寶齋題寫的“百花齊放”手書作為書名題簽。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木版水印《百花齊放》於非闇配畫《牡丹》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木版水印《百花齊放》俞致貞配畫《仙客來》

印製完成後,我們按規定給郭老開稿費,但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要。最後,郭老想了一個解決辦法。他說:你們用這稿費,請榮寶齋所有參與出版印刷《百花詩》的人一起到鴻賓樓吃頓飯。聽說郭老要請客,大家都非常高興。那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的中期,飢餓是每人每天都必須忍受的感覺。這次請客一共去了30多人,坐滿了兩個大大的圓桌。除了榮寶齋參與勾描、刻版、印刷及輔助人員,還有田世光、俞致貞兩位畫家。那天,薩空了社長也來了。此時,於非闇先生已經去世了,沒來得及看到這件盛事,實為遺憾。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木版水印《百花齊放》田世光配畫《柳穿魚》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木版水印《百花齊放》田世光配畫《天鵝蛋》

在《百花詩》印製過程中,欣賞著這些精心描繪出來的花卉,我發現,從總體上講,當代畫家的繪畫技藝絕不遜於古人,甚至,當代畫家在技法和用色上更為豐富、更有創造性。因此,我就有了仿照《芥子園畫譜》,以當代優秀畫家畫作為基礎新編一套畫譜的想法。當時我的想法是編四卷,分別為花卉、人物、動物、山水。當《百花詩》完成後,我就立即動手,從中選取了51幅畫,並請俞致貞先生為“芙蓉花”畫了步驟圖解,同時編寫了技法教程。採用木版水印技術印出51幅畫的白描線條、“芙蓉花”技法步驟和幾幅完整作品,編輯了一本《榮寶齋畫譜——勾勒花卉部分》。這本畫譜編好後,我就被派到黨校學習。我從黨校回來後聽人說,我在黨校期間,有一天,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王崑崙陪陳毅同志來榮寶齋參觀時,侯愷經理將編輯《榮寶齋畫譜》一事向陳毅同志講了,並請他作序。在王崑崙副市長的“慫恿”下,陳毅同志痛快地答應了。一週後,陳毅同志就讓秘書將其用毛筆手書的序送來了。陳毅同志在序中寫道:“畫譜的刊行我們拍掌歡迎。近代作畫的不讀《芥子園畫譜》是例外,好像作詩詞的不讀《唐詩三百首》和《白香詞譜》是例外一樣。古人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話講出一個真理,就是我們搞任何學問要老老實實,先搞基本訓練。討便宜、走捷徑,是不能成為大器的。《榮寶齋畫譜》保留了中國曆代畫學的傳統,又照顧到各時代的流派且著重具有生活氣息,而製作者又系現代名手,可以肯定說,他的水平大大超過了舊譜以上,值得歡迎,值得介紹。”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侯愷像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木版水印《畫譜》封面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陳毅為木版水印《榮寶齋畫譜》題詞

由於這本畫譜在當時並不屬重點項目,因此,按正常情況投入人力,費時將近一年,當時售價定為50元。雖然受到眾多人的喜愛,但是,一看到定價就都放棄了。根據當時的國家標準,城市人均月生活費也就6元錢。由於銷售不暢,另外又有其他緊要的事,就將《榮寶齋畫譜》這個選題放下了。沒想到,一放就是十多年,直到1979年才有機會重新恢復《榮寶齋畫譜》的出版。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米景揚像

起因是這樣的。有一天,米景揚來找我說,河北一家出版社組織了一本王雪濤先生的花卉技法書,由於對政治方向把握不準,一直猶豫不敢出。我們能不能拿過來出版。我一聽,這正是我一直在琢磨的事。我趕緊說:“好吧,拿過來,我們出。”這樣,王雪濤先生就與河北這家出版社辦理了退稿手續,很快將稿件送了過來。我們只作了一些文字加工,加上了一些說明文字,就付印了。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膠印《榮寶齋畫譜》

當時,我策劃《榮寶齋畫譜》的本意,就是要為廣大中國畫愛好者提供一種高水平的普及教材,搞一套現代版《芥子園畫譜》。為了達到普及的目的,我們吸取了第一冊《畫譜》的經驗,沒有采用木版水印,而是使用了膠版印刷。雖然膠版印刷的效果遠不如木版水印,但售價卻大大降低了,當時售價僅為2元。沒想到,這本《榮寶齋畫譜(一)·王雪濤繪·寫意花鳥草蟲》出版後,引起了空前熱銷,它及時地滿足了當時人們對學習中國畫的渴求。第一版開印3萬本,一搶而空,兩年間再版五六次,印數達十幾萬。此後,《榮寶齋畫譜》成為了一個長線出版物。1992年被新聞出版署列為1991—1995年國家重點圖書選題出版計劃,1994年獲中國圖書獎和新聞出版署直屬單位優秀圖書一等獎,目前,《榮寶齋畫譜》已出版了200餘卷。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膠印《榮寶齋畫譜》第一冊

這本畫譜的出版,也為當時沉寂的美術出版界打開了一扇大門。那些外省市的美術類出版社看到榮寶齋出版了這樣的《畫譜》,卻沒有遇到“政治問題”,於是也開始嘗試著出版一些沒有什麼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出版物。在改革開放之初,榮寶齋的出版物幾乎成了美術出版行業的風向標,不少出版社都在參考榮寶齋的出版物來確定自己的選題。我想,這應當得益於榮寶齋當時所處的社會地位。此時的榮寶齋已從人民美術出版社分離出來,再次成為新聞出版署的直屬單位,並再次成為中國面對世界的“文化窗口”。

現在,大多數人只知道“王雪濤寫意花鳥草蟲”是《榮寶齋畫譜》的第一卷,其實,從其起源講,《榮寶齋畫譜》的第一卷應當是那本1963年出版的、以《百花詩》為基礎編印的木版水印版《榮寶齋畫譜》。這本《榮寶齋畫譜》連接並承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兩位中央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

(連載)

摘自《榮寶舊事》孫樹梅回憶錄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孫樹梅,1928年生於河北省容城縣。自幼喜愛繪畫,7歲時開始通過臨摹學習中國畫,後師從王雪濤先生學習小寫意花鳥,並自習山水。獲美術副編審職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歷年任榮寶齋編輯室主任,負責木版水印全面工作;榮寶齋編輯出版部(榮寶齋出版社前身)主任;榮寶齋經理助理。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獲獎作品有:1989年裝幀設計的木版水印《八大山人涉事冊》獲得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首屆中國優秀美術圖書銀獎;1991年策劃、設計的《榮寶齋畫譜》被列為1991—1995年國家重點圖書選題出版計劃,並獲中國圖書獎和新聞出版署直屬單位優秀圖書一等獎;1994年編輯、裝幀設計的木版水印《虢國夫人遊春圖》獲中國第一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出版有《孫樹梅畫集》、《簡筆松鶴自習叢書》多部。

木版水印背後的故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