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鴨必看(1):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大家晚上好,隨著疫情陸續解除,各地陸續開始進雞苗,鴨苗,今天同大家一起討論下鴨苗一週內的育雛工作要點:

一、進苗前準備工作

棚舍內外要徹底清掃沖洗(高壓)乾淨後進行消毒,地面可用2-4%的火鹼溶液消毒;網床、棚頂、塑料布和養殖設備可用聚維酮碘、季銨鹽類等消毒液消毒。

一般在接苗前8-10個小時進行預溫,檢驗棚舍的升溫效果。

飲水器:60只/個,要求消毒徹底:

小料槽:60只/個,要求消毒徹底;

常用的消毒程序是:畜禽糞清除→畜禽舍清掃→高壓水槍沖洗→乾燥→消毒液噴房頂、牆壁→鹼液噴灑地面→乾燥→三氯異氰尿酸鈉→密閉24小時→通風→進苗

爐子:1500只/個,數量要充足,擺放要均勻。

煙筒:注意接口和走向(不要高出網床)如下圖所示:


養鴨必看(1):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養鴨必看: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照明設施:可選用100w的白熾燈或光照強度較強的節能燈

溫溼度計:溫度計水銀頭要與鴨背持平,遠離爐子。

毛氈:棚兩側要掛有毛氈,(小鴨怕冷,最近肉鴨呼吸道疾病、漿膜炎多發,

多數與通風有關,前期一定不能讓鴨受到冷應激)如下圖:

養鴨必看(1):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養鴨必看: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塑料布:棚內隔斷要用雙層塑料布,中間間隔1-2間;

飼料:548破碎 1000只/1袋(每袋40公斤);

二、1-7日齡飼養管理要點與注意事項:

鴨群的均勻度、成活率、均重是整個飼養過程的關鍵點,如何在第一週肉鴨飼養打好基礎,主要關注一下幾點:

1、 溫度:由於小鴨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體溫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因此,溫度偏高,會出現飲水量增加、採食量減少、生長速度降低、羽毛生長不良等現象,嚴重時雛鴨受熱出“汗”形成僵鴨或羽毛脫落成為“光背”沒毛鴨。溫度偏低對小鴨危險性更大,不僅吃料飲水減少、新陳代謝下降、生長速度降低,還會誘發“白痢”,造成死亡率明顯上升。

怎樣才能掌握好育雛溫度呢?應該做到“看鴨給溫”。仔細觀察雛鴨的吃食,飲水和休息的行為。如果鴨群吃飽後一個挨著一個整齊平靜地躺著,頭頸向前伸,自然的歪向一側,兩翅微微張開,呼吸平穩呈悠閒自在的樣子,說明溫度最為適宜;如果雛鴨遠離熱源而“打堆”,尖叫,說明溫度太高;如果雛鴨都擠向熱源打堆尖叫,說明溫度太低,應當儘快調整。

必需注意,在短時間內溫度變化幅度不宜過大,應該是逐漸平穩地改變為最好。

根據季節的變化要提前預溫,特別是冬季寒冷的時候要提前一天預溫。目的是為鴨子儘快適應出殼溫度,防止鴨苗因溫度低擠壓致死如下圖所示:


養鴨必看(1):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養鴨必看: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遵循逐漸升溫的原則,一般進苗之前棚舍溫度在28℃,鴨苗進入棚舍後逐漸升溫,

1日齡—3日齡:31℃--33℃

4日齡—7日齡:27℃--29℃

以上溫度僅供參考,要考慮棚舍的整體的保溫情況,溫度計與鴨背平行,儘量使用電子溫度表。

2、相對溼度:相對溼度問題容易被大夥忽視,溼度的高低取決於棚內地面的情況,假如是硬化地面棚內的相對溼度前期比較乾燥後期比較潮溼,假如不是硬化地面棚內的時候可以達標甚至溼度過大鴨子出現高溫高溼容易造成脾壞死,一般育雛期間的溼度掌握在60%到70%之間,過於乾燥鴨苗容易脫水,溼度過大容易引起絨毛溼鴨子感受的溫度低,容易引起引起聚堆壓死鴨子,給黴菌的繁殖創造極佳的環境,也給肉鴨後期生長埋下了“定時炸彈”。

3、密度生產實踐證明,肉用鴨增重速度、飼料轉化率和成活率飼養密度成反比,但飼養密度太小,屋舍設備利用率低,會造成能源浪費,成本增加。

因此,從這兩方面考慮,應保持適當的密度。

1日齡—4日齡:35只—40只/平方米

5日齡—7日齡:25只—30只/平方米

4、飲水:通常把雛鴨第一次飲水叫“開水”。這既有利於採食、消化、剩餘卵黃的吸收和利用,同時又有利於防止雛鴨脫水,維持水的平衡,促進糞便排出和加強新陳代謝。在“開水”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最好飲用與室溫大致相同的溫開水(舍內升溫時提前對水提前預溫),並在飲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維生素,以保證雛鴨健康和促進生長。

2)、保證供水,每60只鴨應有1只飲水器,位置與喂料處不宜相距太遠。育雛期間飲水器中不能斷水,斷水時間過長會引起暴飲,影響鴨群健康。

養鴨必看(1):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養鴨必看: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5、開食:抓好開食工作。出殼後第一次喂料叫做“開食”,一般在雛鴨進棚後8小時--10小時“開水”為宜,破碎料一般按500只鴨子/40公斤,均勻散在料盤上,擴大采食麵積,讓雛鴨儘快均勻的吃到開口料,為以後生長打下牢固的的基礎。

1)、合理飼餵:開食時和開食後應堅持勤添少喂的原則,以減少飼料的浪費。

2)、防止飼料汙染:平養式育雛一般是將塑料布鋪於墊料上,將飼料撒在塑料布上開食。由於糞便容易汙染飼料而造成飼料浪費,所以要少喂勤添。

3)、及時檢查“開食”效果,做到心中有數。每次喂料以後,大家應輕輕隨機捉十多隻小鴨用姆指和食指觸摸一下嗉囊部,檢查雛鴨開食的比例和吃料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避免均重不達到標。

6、光照:育雛前期光照一般在3米一個100W/的燈泡,小時鴨苗視力弱,光照過於低影響吃料。

7、疾病控制:育雛期常發的疾病沙門氏菌引起的脾壞死、病毒性肝炎、一氧化碳中毒都是我們這個階段預防的重點問題。

養鴨必看(1):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養鴨必看:從進苗到7天一週內的養鴨工作重點,建議收藏了


第一週能打好基礎,鴨子體重達標(7日齡在260克左右),後續只要管理不出問題,就不會出大毛病。

如您在鴨苗育雛期間有不瞭解的可以隨時聯繫我,關注我,第一時間解答養殖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