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你開始放下手機去讀書?

用戶92366370785


又是一年開學季,9月1日晚,央視《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46歲的董卿優雅、淡然地出現在熒屏上,紅白格子衫搭配白色直筒裙,氣質嫻靜且知性溫婉!很快,“董卿氣質”這一話題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被網友熱議“氣質這塊拿捏得死死的”。

董卿的氣質這麼好,來源於她的“腹有詩書氣自華”。這麼多年,董卿一直活躍在央視各類晚會的舞臺上,直到《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的播出,她不凡的談吐、優雅的氣質才終於讓大家明白,這一路,董卿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讀書。

董卿多年來保持著一個良好習慣:無論多忙,每天睡前雷打不動總要抽出時間讀書。而且像手機、平板電腦這樣的電子設備,也從來不會拿進臥室。

在節目中,她曾鼓勵在路上背誦古詩詞的外賣小哥:“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我們讀過的書也許會被忘記,但是會在不經意間洗滌我們的思想與靈魂,讓我們永遠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而那些讀過的書,終有一天也會成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骨。

培養孩子的氣質,也應從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開始。

看過這樣一段話,覺得非常好,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沒時間陪孩子,請讓他閱讀,書會陪他,一個人在寂寞的時候懂得去看書,就不會太孤單;

如果你不會教孩子,請教他閱讀,書會教他,只要拿起書,他就能與各路大師進行一次深度的免費對話;

如果你害怕有一天自己終將離開孩子,不再能為他出謀劃策,遮風擋雨,也請教他閱讀,未來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們仍可以培養孩子閱讀,讓孩子永遠與知識相伴。”

閱讀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1、父母以身作則

先看看下面幾個情況你都中招了嗎?

  • 每天在家大多時候手裡拿著手機刷朋友圈、看電視,玩遊戲。
  • 陪孩子出去玩,在車上或走路的時候也會時不時看手機。
  • 經常在工作、家務或很累的時候,把手機或平板給孩子當玩具玩。
  • 孩子是你的一面鏡子,他一直在模仿、復刻你的行為和習慣,你如何做,他就如何做。

2019年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在《中國詩詞大會》三戰三捷的武亦姝被推上熱搜。

小時候的武亦姝也是老師眼裡的"差等生",父母也為之苦惱過。但武亦姝的父母在某次拜訪一位朋友之後看到朋友家的孩子很自覺地看書,驚訝之餘問出如何培養,朋友的一番說辭對他們有很大的觸動。

此後武亦姝的父母不再去棋牌室,回家也放下手機,開始讀起來《二十四史》和《山海經》。

父母的以身作側使武亦姝不斷向父母看齊靠近。這才成就了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以及成了上海市的高考狀元。

2、塑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在回鄉的列車上,對面坐著一位要帶孩子去參加藝術高考面試的爸爸。他說:“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孩子上學後,就把家裡的電視拆掉了,每到晚上吃過晚飯,大人就開始看報紙雜誌,孩子也自然而然坐下來看書學習。久而久之,家裡的書越來越多,大人和孩子都養成了每晚閱讀的習慣,孩子的成績不差,大人也收穫良多。”

在家中的任何地方擺放書籍,到處可見,隨手可觸,長此以往孩子也會養成一種閱讀的習慣和興趣。除了在家裡,去圖書館閱讀學習、或者逢週末節假日帶孩子參加一些閱讀活動,也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愛上閱讀。

3、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播下的。美國教育提倡——每天給孩子朗讀15分鐘。說起來容易,堅持下來卻不容易。但只要幾個月的時間,你就會發現孩子對閱讀的熱愛。

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一個兒童聽父母講故事的時間長短,與他數年後的閱讀水平有很大關係。給孩子大量地閱讀可以顯著提高他的聽、說、讀、寫能力。

最重要的是,閱讀也是有胃口的,給孩子讀的好書多了,兒童時期一旦養成了閱讀習慣,孩子不僅會在精神上得到滋養,今後還會主動找書來讀,不經意間,孩子收穫的精神財富遠遠比想象中多得多。

4、經典原著改編的電視電影可“做媒”

閱讀不能強迫,要適當引導。

雖然要少看或不看電視,但是有選擇性地看一些經典原著改編的電視電影還是有必要的。

如果可能的話,孩子直接讀原著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樂意,可以先用電視電影來“做媒”,吸引孩子去讀原著。

一位家長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時候看《西遊記》連環畫的樂趣,但是孩子不喜歡看。後來他就先給孩子看了幾集《西遊記》的電視劇,孩子的興趣馬上就來了,不再排斥連環畫,並且漸漸地喜歡上了讀原著。

5、既重視輸入,又重視輸出

在孩子閱讀書籍之後,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來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閱讀,所看的書可能只是堆砌在腦中的信息。如果家長能鼓勵他說出自己的讀後感,在他表達之前實際上他經歷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達的過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鍛鍊了自己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這對他今後寫作能力的培養非常有用。

有位爸爸是這樣做的:“每次我讓孩子看書,他都以功課忙為理由,一律拒讀。但我卻找到了他的一處軟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寫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讓他看了一本書,讀一遍,記一遍,讓他將所有能理解的詞彙儘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結果,老師的評語是‘語言生動形象’。於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寫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動找書來讀。”

6、閱讀不能急功近利,要靜待花開

閱讀是一輩子的修行。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閱讀貴在堅持,不能急功近利。孩子讀書越多,知識和知識之間能夠產生的連接就越多,日積月累,不經意間驚喜就會到來。

所以,和孩子一起堅持閱讀吧,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


至尚學邦


我覺得是生活,因為我想要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我試過玩了一天的手機,一天的時間就悄然離去,而我毫無知覺。

這一天,我刷著某短視頻app,打著手遊,追著電視劇。短暫的歡愉,彷彿一切都無味了。為了填補內心,我又繼續玩起了手機。

夜晚,遲遲不能入睡。我心裡知道,這種習慣已經影響了我的生活。不知你們是否也一樣?

家附近有個依山而建的公園,清晨人影稀少。這應該是我第一次丟下手機出去晨跑,內心還是有些空蕩的感覺。時不時還會下意識摸摸口袋。

如果有人問我,手機有沒有影響到你的生活?我想我的回答的是有。因為我控制力比較差,很容易受到誘惑。

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放飛自我,通宵熬夜玩的不亦樂乎。手機幾乎成了我精神的寄託,不能失去。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我想我們少了一份能靜下來的心。而是多了一份浮躁。

如果你不刷抖音快手,不王者吃雞,不熬夜追劇。我想是不是與年輕人脫節了?我是不是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了?我是不是一個思想迂腐的人?

我曾經也是那麼認為的,但是現在的我不會在去這麼想。我還年輕,我有夢想。我要去讀書,我要去創業,我要環遊世界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馬雲說過,如果你們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刷著淘寶微信。和我在七八十歲幹有什麼區別呢?

手機絕對不是我墮落的藉口,我的生活是自己掌握的。

在這快節奏的社會,人們似乎都存在要種壓力過大的怪象。手機往往又是大多數人選擇的宣洩方式。

我嘗試著少拿一次手機,多出去走走。我嘗試著安靜的看一本書,與書籍作伴,品味世間百味。我嘗試著一些新的運動,挑戰自己不服輸的精神。我嘗試著自律,提升自己。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為了更好的生活。

想來,你也在做這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情吧。相信我,生活會給我們一個最好的答卷 。熱愛自己,熱愛生活。

生而平凡,創造不凡。生而為人,怎能給這小小手機給困住了?

提筆至此,希望能影響你。也許你會做出第一步嘗試,我想也是值得。做出改變吧。

這是我的故事,人生很長。為自己活一次,為自己拼一次。夜晚的萬般星辰,見證著你我燦爛的一生。

誰願服輸?我放下了手機,好好讀書工作。你也如果也不願,答應改變自己好嗎?


花岸文化


有的時候真的好好去學習,不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現代社會知識,八九十年代的知識好像已經不能應付現在的一切,發展的速度快的驚人,曾記得自己九十年代玩的智能手機自我感覺可以,到現在滿大街都是,全都是低頭一族,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玩的比大人還大人,有些東西還得不恥下問,自己發狠心把所有的書在翻出來拜讀,老咯,前面看,後面忘,時間久了還覺得有點頭疼,前年我從太原坐火車回德州,鬧出一個笑話,當時進站上車不用人工檢票,我都不知道怎樣去檢票,站在檢票口的驗票機前呆呆的看著,多虧後面的一個哥們過來幫我投票從後面取票過關,過去後千恩萬謝這位哥們,不知道自己臉有多紅,不敢抬頭看四周的人群,那是前年的事情,如今已經是刷臉驗票,這是一個最小的例子,我們不學習能行嗎?任憑時代將你拋棄嗎?光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是不行的,毛主席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絕對是硬道理,不知道哪位文豪曾經說過,熱愛書吧,書是知識的源泉。


狼31531968


是什麼讓你放下,手機開始讀書的?


在我失業在家的時候,我有大把時間可以看手機。倒是我歪打正著的學習了李笑來老師的課。開始寫作後,開始放下了手機


最早也是一天不停看手機的時候。各種電磁波,刺激著我的大腦。看的時候,有滿足感,不看的時候,就很空虛。


在李笑來的課上,我瞭解到手機的內容以及電視劇的內容,為什麼這麼上癮呢?因為手機和電視的內容,其實都是由別人設計好的。他們會絞盡腦汁,設計一環又一環的東西,吸引你,不斷地讓你投入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

後來,就跟著老師開始學習寫作。因為要寫東西,需要閱歷,就從書本上汲取。讀書是不會上癮的(除了小說)。書裡的內容安靜地呈現在那裡,你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收放自如。思考快與慢都是由你決定。


寫作是最好的個人投資嘛。當我開始寫作以後,就需要不停的去讀書。然後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讀書的樂趣。


我不可能走遍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但是我可以跟著作家的視線,用作家的視角,去看到每一片真實的土地發生的事情,從而去體會到其他的人的喜怒哀樂。


讀書,更多的是讓我學會了思考。當我讀完一個觸動很久的話,我會用自己大腦的思想去和書中作者的思想碰撞,會去和她交流。


讀書就像是和一個學者在對話,兩個思想的碰撞結果,可就不僅僅是兩種思想了,它們會產生更多更大的化學反應。


因為一次課程,我真正意識到自己注意力的寶貴性。也希望看到這個問答的人,都是拿起書本,開始精進。


鴨梨悅讀


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愛讀書的好榜樣。

具體的說是因為一件小事。有段時間我發現家裡孩子總是吵著要玩我的手機,我仔細想了問題出在哪裡,最後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確實如此。我之前總是有事沒事玩手機,刷視頻,我家孩子也常常湊了過來和我一起看,看著看著,就被手機裡的新世界吸引了。

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我決定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在家時,只要沒重要的事,基本上不再拿手機,把玩手機的時間用來陪孩子看書,講故事。

現在我家寶貝已經變成愛看書的寶寶了,作為媽媽真的是很欣慰了。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最重要,而身教更是重於言傳。要想孩子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最好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曾經看到過,父母陪孩子學習考試,雙雙考上大學之類的新聞。真是很佩服這樣的父母。有如此愛學習的父母,教出優秀的孩子也是很自然的事。

我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和一個不愛讀書的孩子,氣質一定是不一樣的,擁有的未來也會是不一樣的。

放下手機拿起書,給孩子做好榜樣的同時,也給自己一個積極的生活方式,為彼此的未來更加美好多添一份可能。


晨星5010


很可惜,我可以說我深刻認識到了手機碎片化閱讀的危害,抖音視頻及手遊造成的拖延,於是幡然悔悟,放下手機,重新拿起紙質的書本,開始真正的閱讀,但是如果我真那麼說了,我就是在撒謊。而真正讓我放下手機去讀書的以下三個並不怎麼深刻的原因:

1、手機沒電的時候

我承認如果我的手機有電,我很難放下手機去讀書。比如此刻我在作問答,手機是非常方便的,我的寫作思路和速度甚至超過了我用電腦的時候。而且,手機查閱資料也是很方便的,用百度搜索的效率也要遠遠超過查閱紙質資料。所以,一般時候我都是在用手機進行創作和閱讀,手機沒電的時候,我才會拿起書本。

2、手機查不到所需資料的時候

上面說了,百度搜索很方便,一般都能夠滿足我的需求。但是網上的資料大家也知道,有時候良莠不齊,真假難辨。這個時候,我會放下手機,去紙質書上查找我所需要的資料。慚愧的是,我的藏書並不多,所處的小縣城裡也沒有設施先進、種類齊全的圖書館,想去新華書店裡看看,書都被塑料封皮包得嚴嚴實實,實在尷尬。

3、眼睛看得不舒服的時候

作為一個喜歡閱讀的人,每天都在手機上閱讀新聞、文章,但畢竟人已到了中年,眼睛不如年輕時好使,看手機時間長了,眼睛會幹澀、痠痛,還一度出現了“飛蚊症”這個時候,我會放下手機,拿起紙質書來讀。

暫時想到了這三個原因。也許以後我會真正放下手機,重新開始傳統的閱讀,但顯然不是現在。就這樣。


磊落故人


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想起自己以前荒廢的時光。下班回到家就葛優癱,一邊用iPad放著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一邊拿著手機刷微博和淘寶,不知不覺一晚上的時間就過去了。後來又發現了抖音,有一個週末直接從早上一直刷到了晚上,深刻體驗到了什麼叫做“時間黑洞”。

自那以後,我就把抖音卸載了,一來抖音熱門內容總是相似的背景音樂和情節,我似乎看得有點無聊了;二來我意識到自己不能這樣下去,必須做出改變,畢竟朋友圈裡的熱門文章還在不斷地警告我“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不可否認,手機並不是一無是處,手機上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我的理財啟蒙就是通過手機完成的。最開始接觸理財,是我在豆瓣閒逛的時候,看到了水湄物語的文章。她寫的理財文深入淺出,專門給理財小白進行入門科普,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進而研究了她在豆瓣的所有文章。

通過水湄物語,我又讀了《小狗錢錢》、《30歲前的每一天》、《窮爸爸富爸爸》等理財書籍,知道了三公子、吳曉波、李笑來等大咖。我關注了很多理財類公眾號,也學了很多理財的入門知識。

但是手機不能代替讀書,想要深度學習,必須通過系統性閱讀才能實現

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將閱讀目標分為兩類,一是為獲得資訊而讀,二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手機上的閱讀和學習大部分屬於第一類,很多內容創作者為了滿足手機用戶的閱讀需求,也會特意將內容寫得淺顯易讀,不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而且用手機閱讀也沒有辦法長時間集中精力,很容易就被更有簡單有趣的內容吸引過去了。

讀書則不同,讀書更多的是系統性的學習,是為了理解而讀。一本書往往有完整的結構、清晰的價值觀以及作者長時間的積累和思考,知識密度更大,也更靠近知識的“源頭”,你必須自己去分析、解讀和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體系。

而只有這樣學到的東西才是紮實可靠的,是能夠被你理解進而去應用的,是真正豐盈你的大腦並轉化為才能的。

當你的思想逐漸變得深刻,當你發現自己看問題越來越透徹,越來越能撥開迷霧抓住本質,你就會發現,這世上真的沒有比讀書更有趣的事了。


汪汪有財


是迷茫,是心靈的走失,很多年前那個自己,曾一度迷失在茫茫人海中,他不知道自己來自何處,要去往哪裡,即使在最熱鬧的人群中聚會,他也只感受到自己無比的孤獨,外界喧囂,只能帶給他暫時感觀上的刺激,而後是特別的無聊。由於無聊又去尋找刺激,這樣循循又複復,心終於越走越迷茫。

在人群中的他,對這個社會越來越不瞭解,對人也越來越不瞭解,常常會無緣無故得罪了身邊的人,還為這個惶恐不已,為了討得周邊人歡心,他決定把自己儘量變成他們一樣的人,於是他學會了搬弄是非,學會了兩面三刀,學會了表裡不一,從此,他的臉上戴上了各種的面具,他終於長出了和他們一模一樣的臉,他終於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最初的名字。

那一天,因無聊他去逛了新華書店,那個中華的大聖人老子的《道德經》喚醒了他,從翻開此書的第一頁起,他臉上的面具開始一個個往下掉,他終於記起了自己最初的名字,於是所有鉛華落盡,物事退隱,“他”終於還原成了他。從此,書成了他的良伴,他可以沒有飯吃,沒有衣穿,但絕不能沒有了書。



西天的雲彩4



從大學到工作,十幾年來,我在“玩手機”這件事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經歷了無數的空虛和迷茫。

從“用手機娛樂”到“用手機學習”,再到“參加各種知識付費社群”,我趟過了很多坑,走過了很多彎路,最終還是決定迴歸書本。此文用4000餘字回顧了本人“放下手機去讀書”的前因後果,希望能夠對他人有所幫助。

如果生活中有人對你說:“你被人賣了都不知道,卻還幫人家數錢”。你會作何反應?

想必大多數人會很不爽,甚至暴跳如雷。

因為這句話實在不是什麼讓人舒服的話,是對自己智商、情商的侮辱,是貶低,是人身攻擊。

畢竟承認自己的無知已經需要很大的勇氣,更何況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的“誹謗”呢?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烏比岡湖效應”。

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也稱沃博艮湖效應,簡而言之,就是“人們總是容易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或者說人有一種“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所有方面)覺得自己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傾向”。

舉例來說吧。

  • 90%的人認為自己的駕車技術高於平均水平。
  • 在澳大利亞,86%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業績高於平均水平,只有1%的人認為自己低於平均水平。

這是不是很荒謬?

事實是,大部分沉迷於玩手機的人,就是被人賣了而不自知。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只是我們自己意識不到而已。

我曾經和很多人一樣,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用來玩手機。刷劇、看娛樂節目、讀花邊新聞,而近幾年短視頻和直播的風靡,更是讓手機充滿了“樂趣”。

直到後來閱讀了一些心理學和認知升級方面的書籍,我才意識到注意力的寶貴,才發現自己的注意力一直被手機收割,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地愚蠢和無知。

注意力>時間

先看下面這個場景。

“因為考試臨近,你必須把一本書讀完。過了一會兒你覺得自己口渴,卻發現沒有開水,於是你把電水壺接滿水並等著把水燒開。你回到沙發接著看你的書,一不小心壓到了電視遙控器,電視一下子亮了,這位節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歡的。於是情不自禁看了會兒電視。你想起書還沒有看多少,於是翻開書本繼續閱讀。又過了一會兒,手機響了。一個朋友問:你在幹嘛?你不好意思說你在學習只是含混地說你病了在家休息。結果朋友竟然打電話過來慰問你,你只好支支吾吾的應付了一陣子。掛了電話你繼續看書。過了好一陣子,你突然意識到自己剛剛在發呆,打了個寒戰,你下意識的看了一下表。天哪,已經過去兩個小時,你卻連一頁書都沒看完。於是在某一刻,你驚呼——沒時間了。”

這個場景可能大部分人都似曾相識。讀完一頁書可能只需要十分鐘,但是你卻可能用兩個小時。

看來“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並不足夠嚴謹。嚴格來說,注意力才是生命。因為沒有聚焦注意力的時間,基本沒有意義。

以上面那個場景為例,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下,你需要花兩個小時來做本來十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事。剩下的時間被燒水、看電視、發呆、接電話瓜分而不自知。

注意力和時間的區別在於,時間不受你的控制,不管你用或不用,它都不會停止流逝。而注意力在理論上應該只受你的控制。

所以,就重要性來說,注意力>時間。

然而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是被別人控制的。最典型的就是手機綜合徵。

如今,互聯網上,各種商家為了吸引用戶的關注,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標題黨、色情圖片、搞笑視頻、直播平臺,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吸引流量,本質上不過是把大量用戶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收割,然後打包賣給廣告主。

更為諷刺的是,我們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注意力竟然被這樣出售了。於是一邊刷手機一邊傻樂。

這不就是“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嗎?

實際上,那些被手機收割的注意力,正是被我們主動放棄了的注意力。

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連被主動放棄的注意力都能賣個好價錢,那麼主動有效調動,且最終能有所產出的注意力該有多值錢?

下面是另一個角度。

奶頭樂理論圖片中的奶瓶裡面包括各種收割注意力的客戶端,下面一個張開嘴巴的孩子,是你,是我,是絕大多數人。其中寓意引人深省。

1995年,美國戰略學家布熱金斯基在舊金山的一個會議提出一個理論,叫做“奶頭樂理論”。

當時的美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少數精英階層佔據大量社會財富,而多數民眾則佔據少量資源,社會上仇富情緒發酵,暴戾之氣橫行。

大部分人整日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並且對社會不滿,暴力行為和犯罪率居高不下。

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鼓勵發展發洩性和娛樂性產業,比如戰爭類的電影、遊戲、娛樂節目等等。

隨後,奇蹟發生了。民眾的不滿情緒有所改善,暴力行為的發生率、社會整體犯罪率明顯降低。

這些發洩和娛樂性產業就如同奶嘴一般,塞住了人們的嘴巴,使他們不再大聲哭喊,並且變得麻痺而快樂。

故而,該理論被稱為“奶頭樂理論”。

按照這個理論,頻繁刷手機的我們倒是為社會的穩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多麼諷刺)。

但是需要警醒的是,當我們沉迷於這種麻痺的快樂,丟失的卻是自主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這就像對待一個得了狂躁症的孩子,為了讓它安靜下來,給他注射了大量的鎮靜劑。這個孩子看似安靜了,但也同時失去了本應具有的天性和活力。

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更悲哀的是,很多人一邊唅著奶嘴,一邊卻又在沒心沒肺地傻樂。

第二個階段——用手機學習。

意識到以上兩點之後,我如夢初醒。大徹大悟的我決定重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用手機學習。

誰知只是跳入了另一個大坑而已。

那段時間,我卸載了手機裡很多的娛樂app,保留了一些自認為很有價值的公眾號,開始沉迷於“速成”、“心靈雞湯”、“成功學”。

在這些主題文章的洗腦下,我曾一度對生活充滿希望,安慰自己“平凡可貴”。然後,心安理得地“安享青年”。

我曾一次次在深夜臨睡前,因為某一篇文章而腎上腺素飆升,決定第二天開始某個重大決定,決定洗心革面發奮圖強。

然而這種雞血的時效性卻非常有限。一段時間下來,我再次被空虛迷茫無助的情緒佔據。

幾番大起大落之後,我甚至覺得百無聊賴,彷彿自己就是一個廢人。

因為困擾我的問題依舊立在那裡:

“怎樣提高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水平?”“怎樣為父母提供更好地養老條件?”“怎樣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

碎片化的閱讀和學習,以及大量的“心靈雞湯”和“成功學”理論,讓我迷失在了對未來的幻想之中。

醒來之後,再一次面對那些難題,才發現自己沒有一丁點兒實質上的進步,換來的是更深的無力感和焦慮。

我開始對自己的學習內容產生了懷疑。

“這一定是我的學習內容不夠優質。捨不得兒子套不著狼,知識付費的年代,不下點兒血本怎能收穫真正的知識?”

於是我再次“痛改前非”,決定花錢買課,參加付費訓練營。我相信,花錢買來的東西,一定比免費的東西更好。

後面才知道,這是我進入的第三個坑。

第三個階段:知識付費。

(在此先聲明一下,知識付費並不是不好。只是好的東西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此處只是結合自己的經歷就事論事。)

在知識付費理念的驅使下。我花錢買了很多課程。

類似“一招教你月入3萬”、“互聯網創業秘術”、“公眾號引流必備技能”、“十節課全面提升讀寫說”等等。

每一個課程都配備著好看的文案,深深地刺激著我的痛點。每一篇文案都告訴我:錯過就是損失,買到就是賺到。

於是我囤了很多課,覺得每一個課程都價值巨大。

衝動消費的結果,是很多課程直到現在依舊躺在手機裡呼呼大睡,不見天日。而浪費了金錢和時間之後,強烈的負罪感會讓自己在自責和自卑的漩渦中陷得更深。

反思

其實,客觀地說,手機中並不全是劣質內容。在這個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網上有很多優質內容。倘若能夠合理利用,肯定能夠有所收穫。

然而問題恰恰就在於,如何做到“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的背後,是強大的辨識能力,是一定的自我認知水平。

只有具備了較高的自我認知水平,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有有了較強的辨識能力,才能從信息爆炸的網絡上挑選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不管是提高自我認知水平還是提升辨識能力,都需要大量的閱讀和系統地學習。

我曾參加過一些付費訓練營。在訓練營結束之後,確實有人脫穎而出,做出了一些成績。然而,在對他們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之後,我才意識到,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有著前期大量的積累。

那些經過21天寫作訓練營之後,能夠寫出優質文章的人,往往有著多年閱讀和寫作的習慣。訓練營於他們而言,只是一種催化劑,只是加速了他們的成功而已。

而相對來說,沒有任何積累卻妄想通過知識付費、通過參加訓練營而立刻“一月暴富”,無異於痴人說夢。

可笑的是,曾幾何時,在付費訓練營行將結束,看到個別小夥伴脫穎而出而自己“一月暴富”的幻想卻落空之後,我竟一度懷疑自己天分不夠,陷入了相當長時間的焦慮和自我否定之中。

可見,當認知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很多的錢會白花,很多的努力會白費,更有甚者,還會產生負面作用。

這就像是一個世界第一的自行車高手把他的全部經驗告訴了你,你買了自行車便準備出發,恨不得一步跨入終點。但卻沒有意識到——你還沒有學會騎車。你只能一邊推著自行車一邊前進而已。自行車於你,不是工具,而是累贅。

在讀了一些書籍之後,我堅信李笑來老師的這句話:

“每一時刻的現狀都是過去的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結果,而每一時刻的現狀都是未來某一或某些時刻的原因。”

所以,放下不切實際而急功近利的幻想,腳踏實地,刻意練習,從眼下的小事開始改變,多讀書,多思考,才是長久之計。

讀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事物的本質。就像是在格鬥中練習肌肉,練習反應能力,練習抗擊打能力,練習出拳速度。

快餐式閱讀,不求甚解,記住再好的方法論也無法落地。就像是練了一堆固定的套路和花架子,無異於照虎畫貓。

總結
  • 單純地用手機娛樂,你會成為“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人。
  • 用手機進行碎片化閱讀,往往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 在沒有前期積累的基礎上,幻想靠知識付費“一月暴富”,只會被啪啪打臉。

最好的做法也許是:珍惜你的注意力,大量地進行系統化閱讀,想方設法提高認知水平。

在這個過程中,當你疲憊了,你可以打開手機進行放鬆,這是為了後面更好的學習。

當你有了疑惑,你可以在網上平臺付費諮詢大咖。

而在你有了一定的積累,有了一定的資本之後,可以在線上參加付費社群,鏈接牛人,匯聚更多的資源,擴大影響力。

如果你當前一無所有,那麼還是安下心來,多讀書,多思考。這是為後續更好的學習打基礎,這是真正的“第一桶金”。

手機應該是放鬆身心的工具,是助你成長的幫手,而不是禁錮思想的牢籠。

如果你連對待手機的態度都掌控不了,又何談掌控自己的人生?

關注我,不迷路。有關必回


桔桔侃教育


就在去年的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是四十歲的人了,然而越發覺得自己特別空虛。上班,家務,孩子,好像我的人生就要這樣一眼望到了邊際。閒暇的時候,就是拿出手機,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逛逛購物網站。

我不想繼續這樣的生活,我想放下手機,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於是我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軌跡,試著尋找那個更好的自己。

1、 想要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很多時候我總是懷念自己在大學時候的生活,每天看書寫字,憧憬著未來的生活。然而等自己結婚工作以後,被生活的瑣碎束縛住手腳,無法施展拳腳。甚至覺得自己和這個社會脫離了太久,沒有了曾經的自信。

於是我又拿起來書,我想在書中找到更好的自己。當自己拿起一本書,循著作者的筆觸,體會書中人物的心思,思考自己人生的時候,我覺得我的靈魂是充盈的。慢慢會發現,讀書可以使自己的心胸開闊,眼界放寬,在書中會得到心靈的洗禮,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2、 滿足自己內心的小小願望

從小的時候,我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當個作家的夢想。我知道這個夢想遙不可及,但是我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當我把自己寫的文章投給公號並且過稿的時候,我潸然淚下。

但是我還明白一個道理:只有不斷輸入,才會有輸出,所以我還是需要不斷看書學習。於是,我給自己列出了書單,每隔一段時間就督促自己看自己是否完成了閱讀計劃,並且把每本書看完都會整理出書評,把知識內化。

就這樣,手機不再佔據我的閒暇時間,而我開始了讀書的日子。每日不讀書,就好像是缺點了什麼。


我們都有迷茫不知未來在哪裡的時候,拿起書吧,你會在書中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也會發現自己的生活也一樣可以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