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河流名稱變遷的規律及成因

摘 要:

我國河流名稱,先秦一般只單言其名;漢魏六朝多稱“〜水”;隋唐以降,稱“〜水”的河流漸改稱“〜江”、 “〜河”;至明清,除少數沿襲舊稱外,基本上稱“〜江”、“〜河”。這些名稱變遷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受漢語詞彙複音化傾向的影響,二是由於“江、河、水”詞義本身的制約,三是“江、河”構詞能力的不斷增強,四是方言習俗的不同。

關鍵詞:河流名稱;變遷;規律;特點;成因。

(一)先秦河流名稱,絕大多數只用單音詞稱之

《尚書·禹貢》:“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 河。……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江、沱、潛、 漢、洛、沔、渭、河”分別指“長江、沱江、潛江、漢水、洛河、 沔水、渭水、黃河”。《詩經·邶風·穀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涇、渭”指涇水、渭水”。《左傳·僖公三十年》:“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僖公十六年》:“狄侵晉,取狐、廚、受鐸,涉汾,及昆都,因晉敗也。”“氾、汾”指“氾水、汾河”。《國語·晉語二》:“汾、河、涑、澮以為渠。”“汾、 河、涑、澮”即“汾河、黃河、涑水、澮水”。《楚辭·湘君》:“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沅、湘、江”即“沅江、湘江、長江”。《論語·先進》:“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沂”指“沂水”。《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濟潔,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諸江。”“濟、潔、汝、漢、淮、泗、江”指“濟水、潔水、汝河、漢水、淮河、泗水、長江”。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禹貢》九州圖

《尚書·禹貢》是我國最早記載河流的地理著作,其中 記載的江河共52條,單言其名的47條,佔總數的90.4%。稱“〜水”的5條:“黑水、弱水、灃水、降水、沇水”,僅佔 總數的9.6%。《詩經》提到的河流共35條,稱“〜水”的 只有4條:《小雅·鼓鍾》:“鼓鍾將將,淮水湯湯。”《齊風·載驅》:“汶水湯湯,行人彭彭。”《衛風·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東注。”《詩經》稱“〜水”,大多是出於四言體詩音節的需要。《左傳》提到的河流共61條,稱“〜水”的只有5條:《昭公二十年》:“與北公喜盟於彭水之上。”《昭公二十八年》:“知徐吾為塗水大夫。”《襄公十九年》:“取邾田,自漷 水。”《襄公二十三年》:“戍鄲邵,封少水。”《僖公四年》:“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其中“漢水”,王念孫認為“水”為衍文,當只單言“漢”。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有兩部文獻例外,一是《山海經》,該書記載河流311 條,稱“〜水”的有290條,佔總數的93.2%。一是《穆天子》,該書提到的河流共26條,稱“〜水”的有14條,佔總數的53.8%。關於這兩部古籍的著作年代,歷來爭議較大。袁珂認為《山海經》成書“戰國初到漢代初年。”袁行霈、侯忠義亦主此說。文正義認為《穆天子傳》“成書時期當在戰國之際。” 如果這些推斷正確的話,那麼河流稱 “〜水”,在戰國時期就逐漸多起來。但從稱“〜水”數量之多的情況看,我們認為這兩部文獻肯定是經過漢魏時人增補過的。劉秀校訂《山海經》為十八篇時,刪汰增改,已是不爭的事實。紀旳也說:“後來好異者又附益之歟”。《穆天子傳》甚至有人認為是“魏人之作”。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二) 漢魏六朝河流名稱,大多用複音詞,稱其為“〜 水”

《水經注》卷三十三:“洛水又南逕新都縣……與綿水合,水西出綿竹縣,又與湔水合。”卷三十八:“湘水左,則沅水注之,謂之橫房口。”卷六:“汾水又南與東西溫奚谷合。”《史記·河渠書》:“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漢書·地理志》:“沂水出藍田穀,北至霸陵入霸水。”“洛水、綿水、湔水、湘水、沅水、汾水、褒水、斜水、沂 水、霸水”,先秦都只單言“洛、綿、湔、湘、沅、汾、褒、斜、沂、霸” 。

河流稱“〜水”,到了漢魏非常普遍。《世說新語·言 語》:“謝中郎經曲阿後湖,問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顯然,謝萬問的“水”,是指什麼河或什麼湖。《水經注》中,僅列入目錄的就有:“漯水、汾水、澮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晉水、湛水、清水、濟水、沁水…”等 119條。書中記載的河流共1252條,稱“〜水”的1143條,佔總數的91.3%。《水經注》中幾乎所有的河流均可稱為 “〜水”,就連先秦專指長江、黃河的“江、河”,也稱之為 “江水、河水。”單言水名的極少。《漢書·地理志》記載的河流共265條,其中稱“〜水”的250條,佔總數的94.3%。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三)隋唐以降,稱“〜水”的河流改稱“〜江”、〜 河”的漸多,至明清基本上稱“〜江”、“〜河”

以前一些稱“〜水”的河流,隋唐開始,有不少改稱 “〜江”或,〜河”。如:今四川境內的“大度河”和“雅礱江”,漢魏時稱“沫水”和“若水”,隋唐以後“沫水”改名 為“大度河”,“若水”改名為“雅礱江”。今江蘇鏡內的秦淮河,漢魏時稱“淮水”,唐以後因舊傳秦始皇鑿通該河, 遂改稱“秦淮河”。今河北定縣的“唐河”,漢代稱之為 “滱水”,唐代稱之為“唐河”,“滱水”之名漸廢。黑龍江,漢代稱作“完水”,明清改名稱江。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秦 淮 河

以前一些不稱,“〜江”或“〜河”的河流,這時也開始稱“江”或“河”。如:屈原懷沙自沉的“汨羅江”,本是 “汨水”和“羅水”至“屈潭”匯合後的江名,漢魏只稱 “汨羅”或“汨羅淵”,明清時才稱“汨羅江” 。今天的“黃浦江”漢魏只稱“黃浦”,直到清代才稱江。

誠然,漢魏“〜水”稱“〜江”或“〜河”的也有一些。《水經注》中,“〜水”稱“〜江"的有38條,稱“〜河”的 71條,分別佔總數的3%和5.7%。如“湘江、浙江、墊江、長江、岷江、黃河、海河、渭河、沙河、延河、桑乾河”等,且這些河流的名稱,一直沿襲至今。《漢書·地理志》“〜水”稱 “〜江”的9條,稱“〜河”的10條,分別佔總數的3.4% 和3.8%。但數量並不多。隋唐以後,稱“〜江”或“〜河” 的才日漸增多,僅唐宋明詩篇名中,出現的就有不少:唐代李群玉《沅江魚者》李益《汴河曲》,薛逢《嘉陵江》,丁仙芝《渡揚子江》,羅隱《秋日富春江下行》,杜甫《泊松滋江亭》劉長卿《松江送人》,叔孫元《洛河》。宋代李升之《夜遊灕江》。明代楊萬里《初入淮河》,楊慎《宿金沙江》,陳坤《婁江夜泊》等。“沅江、汴河、嘉陵江、揚子江、富春江、松滋江、松江、洛河、灕江、淮河、金沙江、婁江”以前大都稱“〜水” 。

《宋史·河渠志》中記載的河流共118條,稱“〜水” 的24條,佔總數的20.3% 。稱“〜河”的78條,佔總數的 66.1%。稱“〜江”的16條,佔13.6%。《明史·河渠志》中提到的河流有406條,稱“~水”的只有16條,佔總數的 3.9%。稱“〜河”、“〜江”或省去“河、江”的有319條,佔總數的78.6% 。清人齊召南的《水道提綱》,是繼《水經注》之後又一部記載河流的專著。其中已點明今稱“〜 河”,或“〜江”古稱“〜水”的就有上百處,如:“太子河即古大梁水”,“沂河即古沂水”,“大通河即古浩亹水”, “絳河即古絳水”,“鴨綠江即古馬訾水”,“瀾滄江即古蘭蒼水”,“嫩泥江即嫩江…古名難水”,“松花江古粟末水,亦曰速末水”等。今天稱“〜江”或“〜河”的河流名稱,《提綱》中幾乎都已出現。《清史稿·地理志》中,稱 “〜江、〜河”的則已佔到總數的90%以上。

河流由先秦主要單言其名,到漢魏六朝以稱“〜水” 為主,再到隋唐漸改稱“〜江”、“〜河”,至明清絕大數稱 之為“〜江”或“〜河”,這些稱謂變化的原因大致有四。

(一)受漢語詞彙複音化傾向的影響

先秦漢語詞彙以單音節為主,不少地名、國名也以單音節稱之。即使雙音節的人名,有時也以單音節稱之,這在《論語》中表現得非常典型。河流名稱也不例外。“雲夢澤”先秦多單言“雲”或“夢”,《左傳》、《國語》皆如此。《左傳》:“王以田江南之夢。”“夢”即指“雲夢澤” 。先秦文獻中,稱“〜水”的極少。至漢魏,隨著漢語詞彙雙音化進程的加快,河流的名稱,大都在原名的基礎上,加上 “水”構成雙音節,如:漢/漢水、淮/淮水、湘/湘水。先秦專指長江、黃河的“江、河”,也用雙音節稱之。《水經注》“長江” 一詞共7見,“黃河” 6見。三音節水名大都省作雙音節,如“尋陽江”稱“尋陽”,“錢塘江”三國時就有其名,《國語·越語上》:“三江環之。”韋昭注:“三江,關江、錢塘江、浦陽江。”但人們仍常省稱作“錢塘”。這種三音節水名,有時人們在中間加上“之”,稱為“〜〜之水”,從而形成兩個節拍。《山海經》中記載的三音節的水名61條,只有“虖沱水” 一例不加“之”,其他60條均稱之 “〜〜之水”,如“玄扈水”稱之為“玄扈之水”,“木馬水”稱之為“木馬之水”,“激女水”稱之為“激女之水”。單言水名的雖然也有,如《史記·河渠書》記載的河流共 26條,除“沫水、洛水、漳水”等9條用雙音節外,其餘17條均只單言其名。但這只是少數,從總體上看,稱“〜水” 的仍佔絕大多數。這說明了在漢魏詞彙複音化的影響下,河流稱謂變化的必然性。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錢 塘 江

(二)“江、河、水”詞義本身的制約

河流名稱可以稱“〜港”:今安徽的新安江,古代稱徽 港或歙港。鄭和下西洋的始發地劉家河,又稱劉家港。稱 “〜泉”:《水經注》卷二十六:“淄水出(萊蕪)縣西南山下,世謂之原泉。”稱“〜淵”:屈原懷沙自沉的汨羅江,《水經注》中稱“汨羅淵” 。稱“〜溪”:唐代詩人元結因居瀼溪,故以“瀼溪浪士”自稱。宋代周敦頤因世居濂溪之濱,而被稱為“濂溪先生” 。稱“〜沱”:劉向《九嘆·離世》:“浚黃沱而下低兮。”王逸注:“江別為沱也。” 稱“〜 川”:阮籍《漢川詠懷》中的“漢川”即“漢水”。渭水、灕江、汝河,古人也常稱“渭川、漓川、汝川” 。

但從詞彙學的角度看,都沒有稱“〜江”或“〜河”準 確清楚。“水”常用義除指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外,還可指其它物質的汁、液,大水,水災,泛指水域等,《漢語大詞典》列了21個義項。稱河流為“〜水”,只是“水”的特指義。“港”則多指與江河湖泊相通的小河。“泉”多指地下水,“淵”指“深潭或深池”,側重水深,亦可指湖泊。“溪”、“沱”雖可指稱河流,但多指山間的小河溝或支流。“川”主要用來泛指江河。顯然它們都不適合指稱一般的河流。“渠、堰、溝、瀆”,一般只指稱人工開鑿的河流,如:廣濟渠、都江堰、鴻溝、山陽瀆等。通稱河流的較少。“湖、 泊、澤、塘、池、潭”,一般只指稱河流匯集的湖澤。

“江”與“河”,古代常用義只有兩個,專指“長江”與 “黃河”,或為河流的通稱。這樣用“江、河”稱謂河流,既 避免了“水”義域的寬泛性,又克服了“港、泉、淵、溪、沱、川”等義域的侷限性。這正是後代大多數河流稱“〜江” 或“〜河”的原因。

(三)“江、河”構詞能力的不斷增強

由於詞義的原因,“港、泉、淵、溪、沱、川”等,在指稱河流方面的構詞能力很有限。稱“〜港、〜泉、〜淵、〜溪、〜 沱、〜川”的水名,遠遠不及“〜水、〜江、〜河”多。“水”在漢魏時構詞能力極強。當時記載的河流,幾乎都可以稱為 “〜水”。《水經注》中的“曹河、洨河、桑乾河、延河、渭河、湘江、長江”等45條稱“〜河”或“〜江”河流,同時又可稱“〜水”。“長江、黃河”,也稱之為“江水、河水”。受《水經注》的影響,很多河流後代仍稱“〜水”。有的如“漢水、渭水、赤水、澧水、泗水”等水名,一直沿用至今。漢魏時 “江、河”兩詞,因受先秦影響,構詞能力遠不如“水”強。

從《尚書·禹貢》、《左傳》到《史記》、《漢書》、《水 經注》,“江、河”均可通稱河流。《尚書·禹貢》中,“江” 有時指嘉陵江。《楚辭·涉江》中的“江”,有人考證是指沅江。《左傳》“江”一般只指“長江”,“河”則可通稱河流。《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朱熹《詩集傳》雲:“河,北方流水之通名。”《詩經》中這種通稱河流的“河”有8例。《史記·周本紀》:“昭王南巡,卒於江上。”據錢穆考證,“江”指“漢水”。這類指漢水的“江”,《史記》中有13處之多。儘管如此,“江、河”特指長江、黃河,仍佔多數。隋唐以降,“江、河”的構詞能力超過了 “水”。以前一些稱“〜水”的河流名稱漸廢,大多數改稱 “〜江”或“〜河” 。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黃河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長江

“江、河”構詞能力的逐漸增強,與詞義的引申是密 不可分的。“江”、“河”,張舜徽《說文約注》雲:“江本此水專名,因引申為凡水之通稱。”“河本此水之專名,因引申為凡水之通稱。”“江”、“河”,漢魏以後,由專指逐漸轉向通稱。同時由於詞彙的複音化,漢人根據兩水的特點,創造了“長江、黃河”兩詞,從而避免了單言,江、河”時指稱的不定性。這樣“江、河”就與其它單言水名的詞組合,構成“〜江、〜河”。由於人們仍受先秦“長江、黃河”特稱 “江、河”的影響,“江、河”作為水名的通稱,還沒有得到漢人的普遍認同,因此絕大多數河流只稱為“〜水”。隋唐以後才產生共識,改稱“〜江、〜河”。

(四)方言習俗的不同

“江、河”作為河流的通稱,在詞義上沒有什麼區分,“〜江”可稱“〜河”;“〜河”亦可稱“〜江”。或稱“〜 江”,或稱“〜河”最初可能是受到方言習俗的影響。陸德明《經典釋文》:“河亦江也,北人名水皆曰河。”《漢書·司馬相如傳》:“罷池陂陁,下屬江河。”顏師古注引文穎曰:“南方無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曰河。”《尚書·禹貢》:“九江孔殷。”孔穎達疏:“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為江。”

從《尚書·禹貢》、《山海經》、《漢書·地理志》、《水經注》等文獻看,均如此。《尚書·禹貢》中提到的“九江、三江”,儘管歷來說法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指長江水系。提到的“九河”,《爾雅·釋水》認為是“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絜、鉤盤、鬲津”九河,皆屬黃河水系。《山海經》記載的“浙江、北江、南江、廬江”也是長江水系。《漢書·地理志》提到的9條江、10條河,《水經注》中記載的38條“〜江”,71條“〜河”,亦如陸、顏、孔所 說。“溪”指江河,屬浙江、廣東、福建等地的方言,一般只指江河支流。

隨著語言的發展,方言也相互滲透。“江、河、溪”的這種區別,逐漸模糊了。宋代史學家宋祁在《宋景文公筆記·釋俗》中,早就指出了這一點:“南方之人謂水皆曰江,北方之人謂水皆曰河,隨方言之便……事已相亂,後人宜不能分別言之也。”隋唐以後,北方的河流大都也可稱江。如黑龍江境內的三江:精奇里江、黑龍江、嫩江。還有牡丹江、松花江、鴨綠江、烏蘇里江、圖們江等數十條河流,明清時就稱為“〜江”,而南方的河流也有很多稱“〜河”的。據許士傑主編的《海南省——自然、歷史、現狀與未來》一書記載,海南省96條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中,稱“〜河”的就有49條,而稱“〜江”反倒只有8條。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黑龍江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松花江

雲南省掌鳩河流域近300年來聚落空間演變

地名詞典 地名志條目的標示問題

清代地圖與“哈爾濱”地名考證

中國地名中的“丘”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選稿:常宏宇

終校:洪珊

審訂:李露萍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