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基本的道德、平等最大的仁义,儒家给我们这些了吗?

用户3486437905


我认为,儒家没有给予我们公平,儒家提倡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让每个人认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至于人们生存的社会公不公正,人民平不平等,儒家似乎不关心这些,而且也无力改变。



儒家是一种维护君主统治利益的思想,反对残酷的战争。儒家一直不肯承认上古时期尧舜的“禅让”制度,而且特别忌讳。我个人觉得,儒家从来不承认禅让制度,就是在反对民主,在维护世袭制的君主统治。儒家不太讲究民主,你觉得儒家还会讲公平和平等吗?


人人平等这种思想来源于佛家的众生平等,现代的法治社会也极度提倡。严格意义来说,社会是存在高低贵贱的,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就比如,战场上,将军骑马,士兵也必须骑马吗?绝对公平无论任何时代都做不到,我们只能做到相对公平。

作为世人,就很难做到公平。孔子虽然说有教无类,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分种族。可是,果真如此吗?孔子也是收学费的,当然,这很合理。但是要收取晒干的牛肉干,这就有点不靠谱了。当时的社会,绝大多数都是穷人,家家以青菜为主,哪里负担得起高档的牛肉啊!于是,很多人交不起学费,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儒家思想,用来修身养性还是不错的,用来治国安邦就不太好了。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儒家的思想过于美好,没有公平与正义,仅仅凭着人的善良本性去仁者爱人,未免过于理想化。


层城鵷雏


鲁迅《狂人日记》:我反正睡不着,索性翻了半夜,从故纸堆的字缝里看出两个子:吃人。凭记忆不一定文字准确,但是鲁迅说的是:真精辟。要说儒家祖宗孔子等,真话:就是个显拜自己有能耐的说客,当时就说服不了诸侯。那个国家夸夸其谈能扩疆略地,诸侯臣服。明摆着的事。还是后来的纵横说客真有点用。后来一统国家后,随着巩固政权需要,朝廷需要顺民,董仲舒给朝廷建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看穿了儒家的本质:要独善其身当顺民吗?这正是维护朝廷统治稳定的好理论呀!到了宋代程朱理学继续朝朝廷需要方向发展儒家理论,后来大清一批儒者精研古今儒家精髓,孔乙己类人群就蓬勃批量产生,可怜不可怜,所以鲁迅有了大约孔乙己确实死了的呐喊。儒家制造的这个社会的统治理论实在是太为朝廷想了,太坑害人了。孔乙己的确死了,但是这个产生孔乙己的环境也必须死了,才好。不然死了一个孔乙己,明天儒家会制造出一群孔乙己。现代治国理政,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就是清楚看出儒家陈腐的意识形态必须精淘细汰之后,渣子清除,一点有用的保留下来即可。从古代过来,儒家究竟给了谁最大的仁义呢?


知行轩主人


这个问题有意思,先对 “公平”和“平等”给了一个自家的文学性定义或描述,接着话锋一转就到了儒家,提出了责问。看的出来,提问者的理想社会标准主要是两条:公平和平等。也许提问者的理想社会是美国,因为“独立宣言”开卷就是:人生而平等。同时,提问者认为,儒家没有为我们提供平等和公平,是儒家最大的问题或最大的罪恶。



公平的基本含义是:公正而不偏袒。一般说的公平即社会公平,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公平是人类的一种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都仍然是一种理想。所以管子说,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由此,古代中国社会公平不够,不能归罪于儒家。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真正实现了社会的真正公平。以美国为例,男女同工不同酬,白人黑人黄种人不同酬,法学教授和历史教授不同酬等等,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实。至于政治上的公平,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远没有实现。如美国历史上五十多个总统中,只有半个黑人,没有华人、印度人,更没有印第安人。公平何在?平等 更是古今中外一直未能完全实现的理想。南宋钟相、杨幺等农民领袖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太平天国运动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作为基本纲领,但都停留在口号上。莫尔的《乌托邦》描绘了一个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政治平等、人人劳动的理想社会,但那只是一个“乌托邦”。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阶段,平等曾经达到了历史高度,但即使在那些特殊阶段,仍然存在着行政上、工资上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连古今历史上最为平等的军装,虽然没有了材质的不同,没有肩章等不同,也仍然有两兜和四兜的区别,或不平等。至于美国的平等,则是在“独立宣言”公布之后,就基本销声匿迹了。“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敢问美国建国前后的数千万印第安人被屠杀百分之九十多,他们和屠杀他们的白人平等吗?南北战争前的四百万黑奴可有任何平等可言?直到五十多年前还盛行种族隔离制度,平等何在?



公平和平等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梦想之一,但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在任何一个国度和历史时期都没有完全实现。现实中,公平也好,平等也好,都是相对的概念,而且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有例外的。例如在最为公平和平等的古雅典,只有百分之十的公民享受那些权利。在那个中国全民同志的最平等年代,数千万“牛鬼蛇神”以及他们的家属却时时遭受着精神与身体的种种不公和伤害。何谈平等或公平。

平等不是儒家的重要内容。孔子针对春秋时代的分崩离析和战乱民苦,所大力倡导的是一个仁义礼智信的和平有序社会,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幸福家国。与这些相比,平等不在儒家的重点追求范围是可以理解的。


无中生有hz


平等心,是三心之一,修身养性离不了这个基础。平等心是通过修行,自己修出来的,这玩意儿不能找人要,要不到。

平等观,是由平等心引出的认知,我以平等观人,这人也不一定有平等心,只是有没有不会影响到我自身,处世时以加权平等为念,应对之后,又复归等持,看懂了看,看不懂也真没办法,反正事情已经过去了。

纵观儒、道、佛、基四种教法里,儒、道两家似乎都不讲平等,而佛家特别强调“众生平等”、基教特别强调“被造平等”。

关于“被造平等”和“生而平等”的区别,我们暂时不去分辨。

佛家讲“众生平等”,是特别对治古印度地区的种族隔离制度而强调的,这个“众生”,外指四种性之间的平等,内指六道“众生”之间的平等。即便是到现在,印度地区的种性制度仍旧是坚不可摧,可见,讲了“平等”,不一定就能做到“平等”。

基教讲“被造平等”,是因为创教之初,两河流域一直处于奴隶制社会,希伯莱人很长一段时间被人压制在社会底层,却偏偏各个都天生一副臭屁性格,自命天选,所以要以“被造平等”的口号去对治。

而儒、道两家,都不怎么强调平等,那是因为华夏人民之间,本身已经足够平等了。比如上古时期很多传说中:

“人神杂居”,人和神都和平共处,何况人和人之间?

“绝地天通”,干脆不要“神”,人间只是人的天下,普世平等观会进一步加强。

“黎民百姓”,古苗族和古汉族之间的争斗,败落而未迁徒的古苗族并不是被收为奴隶,而是允许延续不同的风俗而成为“黎民”,混居于“百姓”之间,享有几乎等同的地位。

包括虞、夏、商,这些“前朝旧族”,在周代都可享有各自的封地和独立的政权,甚至在先秦文字中可以看到,互相之间还经常各种取笑。“取笑”,恰是平等的一种体现,不平等,就不能随便开玩笑了。

至少春秋时期,各邦民众都是自由民,可以自由来去在各个领邦之间,这在先秦典籍中记载的非常普遍,留心就不难看到。

所以儒、道不强调平等,是因为我们不需要特别强调这些。

尽管如此,平等之说,在先秦,是墨家在做补充,在汉后,是佛教在做补充,于是整个中华几千年,一直调剂的非常好,这个倒不用担心。


n是名n


显然没有!

在儒家的经典里没有平等二字。三纲五常,封建礼教,都是教人要顺从,要谦恭,而且是没有理由的顺从。何其荒谬!

儒家思想里,人与人是完全没有平等的。女人就要服从男人,儿子就要服从父亲,晚辈就要服从长辈,臣子就要服从君主,而且还要毫无原则的服从!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忘。这就是儒家的道德。多么残暴,多么霸道,多么冷酷。

这样对吗?

凭什么?

最严重的是,儒家严重的崇古思想!

厚古薄今到了神经病的程度。认为什么都是古代的好,越古老越牛逼。这不是扯淡么!


儒家思想固然有一些可取之处。

但是从历史纬度看,在两千的时间里,儒家思想完全扼杀了中国人的血性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也从先秦时期的朝气蓬勃,变成了晚清时期暮气沉沉一潭死水。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中国真正的救亡历程,就是从打到孔家店、弘扬新文化开始的。

因为我们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国家民族才获得了新生。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批判的了解儒家思想,摒弃糟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将嗳福斯


居然将我禁言了,说明你这人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说你的错,今天就教你个乖。

董仲舒提倡的是:抑黜百家推明孔氏。而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不过是清末一个叫易白沙的人臆想出来的。

董仲舒所认知的儒与易白沙所认知的儒早已经相差甚远了。举个例子,儒家在宋唐以前能人辈出,如张说、范仲淹等,这些都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辈。再到朱熹理学之后,开始变得乱七八糟,但即便如此,宋亡之时,仍有十万士子跳海殉国。此后理学大行其道,直到明朝,才出了一个王守仁。到清朝又大兴文字狱,数千年来,儒学传到易白沙那个年代,还是原来的儒么?

董仲舒那时的儒重仁孝,习六艺,修五德。却没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还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又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的臣不是指朝臣,而是臣民。在宋唐以前只要是清白良家子,哪怕你家里穷的叮当响,见了皇帝并非是称什么草民,而是自称臣。

我也没在任何先秦儒家典籍上见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类的话。

儒家思想究竟害不害民,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信息都这么发达了,你好歹也该多看书,多自己思考。

现在很多人口中所谓的名言,如君要臣死、三纲五常之类,哪一句是在孔孟时期记载在典籍上的?还不是后人自己瞎理解,牵强附会,强行赋予其中的。

再由统治者加以实施,大行其道。但这真的是孔子的意思么?你脑子里不是豆腐渣,自己好好想一想吧,别没事出来误导祸害其他人了。



姜子钧


仁是思想意识,义是行为,把你的思想贯彻落实到你的行为里,就是仁义。如何做到呢?儒家用礼来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仁义就在其中了。公平、平等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妃谁可以么?富贵三妻四妾谁都可以么?眼下,美国一不高兴就制裁别人,谁都可以么?咋办啊,温良恭俭让呀,谦谦君子一个,过了不是迂阔就是穷且酸腐着。孔子周游列国就是祖师爷典型案例。没有斗争性,不斗争平等、公正会来么?所以有人说,百无聊赖是儒生。还有的说,书生造反,十年难成。道理就在这儿呀。儒家教育,人要做君子,事要做臣子,做一个文明的奴才。不如此,难道你还想改朝换代不成?不过,几千年来,朝代换了好多,但没有一次是儒生主导的。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把孔子所说搬到现在,硬套上去。这样做的话,我们就是不肖子孙,愧对祖宗光辉灿烂的思想。


李子正传


首先,这个问题很荒谬。

儒家思想起源孔子,孔子生活的年代,处于农奴社会未期,是动荡变革的时代,有很多思想和理论在各国传播。比起嚣魏牟提倡人可以以人作为食物;法家说老百姓如家中不孝之子,对其好就会闹腾,揍一顿立马老实;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已经很具有平等的色彩了。你让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与二百年前的华盛顿比较,不合适。

儒家有很多先进性,也有很多局限性,孔子强调的周礼及复古思想,今天看来肯定是行不通的,但忠君、愚民的内容也是后人添加的,不能算在孔子头上。儒家思想经过几次大的变迁,这是当时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作出的调整。董仲舒搞出了“三纲五常"为汉武帝所用,但还保留了制约君权的内容。到佛教传入,与儒家道家激烈冲突,数百年相互攻伐,死人无数,都想致对方死地,一教独大。到隋文帝勉强捏合佛道,再到宋,佛儒道三教整合才基本完成。程朱理学搞出来以儒为载体,吸收许多如禁欲等内容的新儒家,其实是一次思想倒退。明朝的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解放了理学对人思想的禁锢,但也遭成新的动荡,清入关,再次对儒家思想进行阉割,将所有对君权不利的东西全部剔除,并且塞入不少私货。

我们今天是对儒家进行批判地吸收,而不是完全继承。今天的人去攻击两千年前的人,没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是极其无聊的。


润佳


用现代观念去指责古代人,确实不厚道!

要知道,自由、平等、博爱在西方是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提出的口号,并为此奋斗至今,在如今西方国家也仍然没有实现真正的公平平等,用这个观念来苛求古人,实在是没必要。


任何时代的思想,尽管可以超前,但总体还是不能脱离当时那个时代的影响,都需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境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需要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下去得出结论,苛求古人就是自我贬损。


看了不少的回答,大约有三分之二在批判儒家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愚民、奴性、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等等,这种批评很好,点到的都是儒家的历史糟粕,对于儒家重新思考历史与现实、中国与西方有很大的帮助,正如题主所提的这个问题,其实儒家就应当深入思考,不能停留在古代的水平,总是回头看。


可惜,当代新儒家还是锁在象牙塔中写着论文,没有正视儒家面临的挑战,只会辩解,没敢直面批评,承认不足。

儒学有糟粕,也有精华,该扔的就扔,当留的就留。


南山刘向雄


总之,唯有儒家思想才是普世价值,但时代发生根本变化,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全新的诠释,如果复辟过去的比如程朱理学则必将被现代社会无情抛弃,因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除此之外,儒家说的不过期的话,比如敬鬼神而远之,未来也适用。而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那么它就在学术立于不败之地了。注意,是说学术层面,其实他的话就是科学的特点啊!科学不就是徙义的学问吗,对不对?

最后,学经典,不问出于何家,吸取经验教训,找有用的思想精神,不照搬,不守旧,不知乎也者。勇于制作新理论,善于创新。更莫用传统文化绑架人们!

当然,东风说的人们一时还理解不了,不能接受,但不要紧,以后会逐渐普及的。东风愿意为儒学真理的普世作出不懈努力。不计报酬,接受嘲笑,接受道德经的鼓励。呵呵😊😊

顺便声明,在东风这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都是儒学经典,比如道德经,管子,商君书,史记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