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搭乘電商扶貧“快車”跑出脫貧致富“新路”

甘肅武都:搭乘電商扶貧“快車”跑出脫貧致富“新路”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王雯記者王斌 郭萬書沒有想到,通過淘寶店,老鄉家的花椒賣給了四川的一家火鍋店,一斤還賣到了110元的價格。一年時間,光花椒賣出了3000多斤。 “武都花椒的品牌真正建立起來,銷售渠道大大拓寬,這對企業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當地的“花椒大戶”、天澤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萬書說。

武都花椒上演的“逆襲”故事,是整個武都電商崛起變革的一個縮影。在武都,電商的迅速崛起,正在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創造各種奇蹟。

不僅僅是花椒,橄欖油、蜂蜜、木耳、辣椒等農特產品插上了電商的翅膀飛越萬水千山,中藥材產業也正在經歷著一場銷售革命——告別過去的禮品經濟依賴,一系列電商化產品相繼問世,直面市場,更直接地贏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武都區依託“互聯網+”,借力電商平臺,聚焦油橄欖、花椒、中藥材、茶葉、蜂蜜等特色優勢產業,抓品牌、謀營銷、強培訓,農特產品與全國大市場精準對接,通過推進電商扶貧項目實施,推廣典型模式建設,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促進本地農產品上行,取得了顯著成績。

聚焦產業抓品牌

武都區積極推進 “1+2” 產業發展模式(即在每個村發展1個主導產業,建立1個專業合作社,開辦1家網店),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幫助電商扶貧合作社及企業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帶貧協議,吸納貧困戶就業,保護價購銷貧困戶農產品,真正把電商與產業、電商與扶貧、電商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緊密結合起來,構建起了“產業+農戶+合作社+網店+平臺”的電商扶貧模式。強化品牌建設,申請註冊了“武都崖蜜”“武都木耳”“武都洋芋”“武都辣椒”“武都紋黨參”“武都紅芪”等6款地理標誌商標和“印象魚龍”等鄉鎮集體商標。截至目前,累計開發電商扶貧網貨40餘款。如今,武都區通過電子商務進農村,不僅培育出一大批特色農產品品牌,還依託市、鄉、村三級電子商務公務服務平臺的建立,打通了廣大農村群眾網購產品下行的“最後一公里”。

聚焦市場謀營銷

武都區把電商扶貧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路子,促進電商扶貧深度融合,解決了部分鄉鎮(村社)和企業(合作社)寬帶網絡、物流快遞、網店運營、網貨開發、信息技術等制約電商扶貧發展難題。紮實開展“一頭聯農戶,一頭聯企業”電商市場對接服務,建立電商扶貧信息對接資料、幫助市場主體開發適銷對路網貨、幫助市場主體託管代運營網店、管理“電商扶貧網貨倉儲”及物流快遞發貨服務、幫助貧困村培育產業等服務工作,有力地推動電商扶貧工作順利開展。截至目前,全區建成 “區電商扶貧服務中心”1處,鄉鎮電商扶貧服務站40個,村級電商扶貧服務點300個,發展配套物流快遞企業56家,建立180多個物流快遞配送網點。

聚焦隊伍強培訓

武都區把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作為關鍵,強培訓、抓隊伍、促脫貧,積極組織電商人員參加國內及省、市相關電商技術培訓和電商活動,採用“走出去、學回來、再培訓”的方式,不斷擴大培訓範圍,增強培訓效果。近年來,累計培訓20000餘人次,幫助1萬餘人(農村婦女、殘疾人、復退軍人、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等)實現就業創業。

截至目前,全區開辦網店2077家,其中1688網店245家,天貓網店4家、淘寶網店1170家、微店395家、拼多多78家、一畝田71、惠農網43家、竟信商城20家、其他平臺網店51家,實現帶動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增加802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