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历史上的五任左将军,都是东吴一代大将

左将军,是武将官职。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左军,乃至于后来渐渐有了左将军的官职。楚汉之争,汉得天下,左将军也就固定为一个武将官职,只是不常置。及至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甚至于都督之类的称谓都出现之后,向来朴素的左将军、右将军之类的官职渐渐不合时势,乃至于消亡。而东吴历史上有五任左将军,我们来看看都是谁。

三国时期,东吴历史上的五任左将军,都是东吴一代大将

诸葛瑾

一、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孙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孙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受封吴王,封诸葛瑾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三国时期,东吴历史上的五任左将军,都是东吴一代大将

朱据

二、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官员及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

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善于论辩诘难。黄武初年(222年),担任五官郎中、侍御史。孙权以朱据文武兼备,授任他为建义校尉,驻守湖孰。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将女儿孙鲁育嫁给朱据,并任命他为左将军,封云阳侯。朱据为人谦虚,多交士人,轻视财货,乐于施舍,俸禄赏赐虽说丰厚但常不够用。赤乌九年(246年),升任骠骑将军。赤乌十二年(249年),朱据接替已故的步骘继任丞相一职。赤乌十三年(250年),因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二宫构争,他拥护太子孙和,被贬为新都郡丞,还未上任就遭中书令孙弘伪造诏书赐死,时年五十七岁。

三国时期,东吴历史上的五任左将军,都是东吴一代大将

留赞

三、留赞(183年—255年),字正明,会稽长山人(今浙江金华)人,曾任左护军,有两子:留略、留平。

年少为会稽郡吏,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被东吴大将凌统所引用,任屯骑校尉。诸葛恪东征,留赞为前部,会战先陷阵,大败魏师,以功升左将军。吴五凤二年(公元255年)留赞任左护军,随孙峻征淮南,因病撤军,被魏将蒋班围困于道,力战而死,时年73岁。

三国时期,东吴历史上的五任左将军,都是东吴一代大将

丁奉

四、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省霍邱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太平二年(257年),丁奉力战有功,升为左将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累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宝鼎三年(268年)至建衡二年(270年)之间,丁奉数次北征,战果不利。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自曹操时交战至西晋初年,又侍奉孙吴四位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三国时期,东吴历史上的五任左将军,都是东吴一代大将

张布

五、张布(?—264年),三国时吴将领。

吴骠骑将军、侍中。先为长水校尉,因辅导太子勤劳,以张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后孙綝专权,张布与吴主孙休用计击杀孙綝,封左将军,加为中军督。之后迎立孙皓为皇帝,迁骠骑将军,加侍中。之后见孙皓暴政,口出怨言,被人传出,被诛灭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