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自打疫情開始之後,互聯網圈子裡就一直不太平,幾乎是過個三天兩頭就有新瓜可吃。

這不,某家靠大冪冪每天在熒幕上用“魔音灌腦”式洗腦循環,讓每個人都對其印象深刻的企業——58同城,就又被捲入了裁員風波。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日前,在脈脈上有認證為58同城員工的用戶爆料,稱“58同城今天開始裁員,裁員比例20%左右……且單方面強制員工停薪留職2個月,每個月只發基本工資的80%,即1760元……”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很快,關於58同城正在進行裁員的信息開始如雪花一般在互聯網上彌散開來,包括微博、知乎、貼吧等各大社交論壇上都出現了大量疑似58員工的用戶佐證了這一說法。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其中甚至有不少人為了證明身份,直接將自己從公司內部收到的“待崗協議”在打碼後po了上來,並強調稱這份所謂的協商協議,其實是被公司高層通知後強迫簽訂的。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當然,按照國內企業公關的尿性,凡是此類負面消息只要你上門去問,那麼得到的一定是一個否定的回覆。

不久前有記者直接找到58同城官方就此事進行諮詢,得到的回應只是一句簡單的「消息不實,目前公司的相關人員安排仍是正常的業務調整。」

在這我當然不敢下結論說58同城在撒謊,但在座的各位應該都不是外賓,對於這種回覆背後的深層含義只能說是“懂得都懂”。

不過沒關係,反正我今天想和大夥聊得重點也不是“58同城到底有沒有裁員”,而是一些更深層的本質內容。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如果一家企業的未來已經黯淡無光,那麼他就算今天沒裁員,那明天也得裁。

﹌﹌﹌﹌﹌﹌﹌﹌﹌﹌﹌﹌﹌﹌﹌﹌﹌﹌﹌﹌﹌﹌﹌﹌﹌﹌﹌﹌﹌﹌﹌﹌﹌﹌﹌﹌﹌﹌﹌﹌﹌﹌﹌﹌﹌﹌﹌﹌﹌﹌﹌﹌

2005年,時年29歲的姚勁波在北京創立了58同城,立志要做出一家“國內領先的分類信息網站”。

而直到15年後的今天,這句話依然是58同城官方最常用的自我宣傳口號。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不管後來這家網站在民間有多麼臭名昭著,但是必須承認的是,在國內互聯網還方興未艾的那個年代裡,以58、趕集為代表的分類信息網站還是有過一段輝煌歲月的。

對於許多從記事起就已經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也許很難想象國內第一批觸網者在首次接觸到互聯網上那龐雜的信息衝擊時,內心感受到的是怎樣一種震撼。

“如同面對著汪洋大海”是這批先驅者最常用來比喻互聯網的語句,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們才開始有了互聯網稱為“信息海洋”的習慣。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體會過選擇困難症發作的時刻,而對於從信息極度貧瘠的現實生活中第一次接觸到線上的人來說,他們對於這個虛擬世界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美好,而是由於選擇太多而無從下手的困惑與無助。

這種現象直到如今依然可以在少數首次接觸互聯網的長輩們身上見到。

如果你善於觀察且嘗試教授過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使用智能手機,那麼一定會注意到這些年長者常常會把互聯網視為一個如同書本、圖書館之類的信息提供處,而不是一個可交互對象。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圖源網絡、侵刪)

這兩者的分水嶺就在於是否會使用搜索引擎,一個善於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戶會懂得主動在互聯網上搜索、檢閱自己需要的信息,否則他就只能如同翻閱一本圖書一樣去被動地接受信息。

一本書是能看完的,但互聯網上的信息永遠看不完;而在那個年代無疑正存在著大量剛剛接觸互聯網,還只會被動地從互聯網上接收信息的“初級網民”。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58、趕集等一系列會對線上信息進行事先人工分類、篩選的信息分類網站才應運而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類網站就像是一個專門為初次接觸互聯網者提供的“嬰兒學步車”,讓這些還不能自主在信息海洋裡遨遊的菜鳥也能體驗到上網的樂趣。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可是時代是在發展的,根據一種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80後是互聯網的移民,而90後則是互聯網的原住民”。

原住民這個詞往往意味著對於新環境的完全適應,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在相當程度上掌握瞭如何在互聯網上深度挖掘信息的能力。

無論是“租房”、“招聘”、“二手交易”又或是別的什麼需求,他們都能夠輕鬆找到更加“小而精”的專業細分社區滿足需求。

一群已經學會奔跑的孩子,怎麼可能會繼續留戀一個嬰兒學步車呢?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59同城的官方介紹,就會發現一個頗為諷刺的事實:房產、招牌、黃頁、團購、交友、二手、寵物……(為避免廣告嫌疑,這裡就不舉例了)

對對對,這一切業務58都有涉足,但問題在於這其中沒有一項他是做到了最好的,甚至連業界前三都排不上。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在操作成本低到一個閾值之後,每一位互聯網用戶都會傾向於同時使用多個“小而精”的專業網站/app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個表面上“大而全”實際上卻“樣樣都會樣樣稀鬆”的單一網站。

我在這不是針對58,而是在說“所有的信息分類網站,在現在這個時代都是垃圾”。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這並非是我個人在瞎掰,其實早在2014年58同城的創始人姚勁波,就在一次公司戰略溝通會上說過這麼一句話——“傳統分類信息網站已死”,用的理由基本上和我前文講的差不多。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既然自家老大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那麼58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本地化運營”就是姚勁波在那場會議上為58同城定下的未來戰略核心。

用我們現在更熟悉的詞來說,應該叫O2O,也就是“互聯網本地生活服務”。

從那時開始,58同城就一邊主攻汽車交易市場,力圖將4S店、二手車商納入自己的經營體系;一邊陸續推出包括且不限於”美容美甲、58到家、外賣”等一系列O2O新業務。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從2014年開始

58對新項目的投資數量開始大幅上升)

可惜眾所周知,如今國內“本地生活服務”這條賽道最終基本被美團一家包圓,至於58同城孵化的那些O2O業務的下場,當然是不言自明。

020業務轉型失敗,而曾經的老本也快要吃不下去了。

去年節點財經有記者對58同城專門做了一期調查,從結果數據上可以明顯看出這家企業這幾年來銷售毛利率的下降趨勢。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互聯網時代從不缺信息,尤其是那些沒有門檻的低質信息更是完全不值錢,想要用這些東西說服用戶為之付費簡直是難如登天。

這一點也能從58同城日漸低迷的付費會員增長率上得到印證。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唯一還能拿得出的兩大業務,無非是從其集團中拆分出來的瓜子二手車以及併購得來的安居客了。

但是這兩大業務也沒有一個能做到行業龍頭位置,瓜子二手車至今還每日花著天量的廣告費忙著與優信、人人車打著擂臺,前不久還被相關部門開了一筆天價罰單。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至於安居客,更是一直與鏈家、貝殼等對手糾纏不休,前幾年房地產市場高歌猛進的時候表現尚且還行,如今房地產大環境不太景氣自然也就有些開始偃旗息鼓。

最致命的還是在於房源信息的真實度上……雖然國內各大房地產中介在這一點上基本上都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但是在“虛假房源”這一點上,安居客相關的負面投訴可以說是尤其之多。

這種程度之嚴重,甚至讓中紀委官網在《在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工作中,各單位將制度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構建長效機制 鞏固拓展專項整治成果》一文中特意點名了上海安居客。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僅在黑貓這一家投訴平臺上,安居客近期的投訴量就是其友商的4倍之多。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如果先拋開上訴的兩個子業務,作為集團核心的58同城至今為止依然還是一個沒有搜索引擎,沒有電子商務,沒有遊戲和社交的互聯網企業,在國內互聯網圈裡簡直稱得上是一朵特立獨行的奇葩。

在某乎上有一個發表於2015年的、關於58同城的有趣帖子,討論的話題是“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2015年的5年後顯然就是今天,而58同城是否成為了下一個BAT這個問題我們當然都知道答案。

不過吸引我注意的其實是這個話題下的那些回覆。

原來早在那麼久之前,這家企業的民間聲譽就已經是這個水平了麼?

“五年之後,58同城會不會是下一個BAT?”

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家企業只要能夠向資本證明自己的未來前景,那麼哪怕眼下經營出現了一些問題,也依然能靠投資人的幫助度過難關。

但如果你在資本看來已經潛力相當有限,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大概率是要走下坡路的,那麼別說是這麼一場波及全球的疫情,哪怕是平日風平浪靜的日子裡突然出個啥岔子也毫不奇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許這場疫情倒是給了某些企業一張遮羞布,可以大大方方地進行裁員以及一系列其他騷操作來縮編。

主筆 | 阿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