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千帆競——淺談古羅馬時代的地中海航行

在大海上航行,對於海員們來說,知道方位是最重要的事。指南針從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在中國使用,但直到公元14世紀才出現在歐洲。在沒有指南針和其他輔助定位工具的古羅馬時代,羅馬人是靠什麼來辨別海上的方位,從而駕馭海洋的呢?

百舸爭流千帆競——淺談古羅馬時代的地中海航行

羅馬人的航海技術學習自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是生活在地中海東部今敘利亞和黎巴嫩地區的古老民族,存在於公元前10世紀末(或9世紀初)至公元前6世紀中葉,他們擅長於航海和經商。據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說,羅馬人將腓尼基人的天文學知識運用於海上航行,成為當時最好的水手。例如,羅馬人從腓尼基的水手處得知小熊座(Ursa Minor)比大熊座(Ursa Major)更緊密地繞天體北極旋轉,他們通過觀察小熊座精確的確定了正北方。除此之外,羅馬人還掌握了其他一些不太準確的方向估計方法,例如通過正午太陽的位置或者風浪的相對方向來估計方向。

百舸爭流千帆競——淺談古羅馬時代的地中海航行

羅馬人通過觀測小熊星座來確定正北方

由於地中海被亞歐非大陸所包圍,且島嶼眾多,羅馬海員為了方便和安全,儘可能地沿海岸線航行。已知航線通常都有一系列標識,海員們可據此確定方位。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有希臘語製作的標識,到公元50年,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地中海航線的標識大部分都由拉丁語製作。這些標識不僅標註了地中海航線,而且還標註了歐洲和非洲大西洋沿岸的航線,以及從波斯灣到印度的航線。

百舸爭流千帆競——淺談古羅馬時代的地中海航行

古羅馬燈塔

古羅馬人靠風力和人力驅動船隻前進,海員必須對天氣以及如何在不同風向和各種天氣條件下操作風帆和船隻有很好的瞭解。對於槳帆船來說,協調好划槳手十分重要,因為划槳手如果不能行動一致,船隻就很難按照預定的方向前進。一般的槳帆船上會有一名經驗豐富的划槳手利用手勢來指揮划槳,而某些超過一百名划槳手的大型槳帆船,甚至會利用樂器來進行指揮。

古羅馬沒有專門的客船,想要乘船旅行的人只能搭載商船。他們可以登上任何種類的商船,不過必須獲得船長的批准,當然也是需要付費的,價格通常與船長協商。大多數時候,乘客會帶上自己的食物和寢具,甚至是帳篷,然後在甲板上睡覺。一般情況下,甲板上會有多名乘客,有時甚至會有數百人。乘客可以使用船上的設施做飯,但沒有任何娛樂設施,乘客們只能通過玩遊戲、賭博、看書或喝酒來打發漫長旅程中的無聊時光。

百舸爭流千帆競——淺談古羅馬時代的地中海航行

裝有大量貨物的古羅馬商船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乘客都住在甲板上,一些富有的羅馬人可以花更多錢住進位於船尾的船艙。而更加富有的羅馬人則通常會擁有自己的船隻,就像今天的富人擁有遊艇一樣。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218年羅馬元老院頒佈法律禁止元老院議員擁有大型船隻,目的是為了使貴族階層較少從事商業貿易,將主要精力放到他們擁有的大片土地上,通過農業來創造財富。

在羅馬統治地中海的時代,大量商船通過地中海的商業航線,把來自各行省(例如埃及、高盧、希臘等)的物資運往意大利半島的港口。那不勒斯灣以西的波佐利港(Pozzuoli)和臺伯河河口的奧斯蒂亞港是當時最為繁忙的港口,據估計,每年有1200艘大型商船到達奧斯蒂亞港。要知道,在羅馬時代,並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的,在冬季,所有的商船都會進入冬歇期停止航行。

百舸爭流千帆競——淺談古羅馬時代的地中海航行

奧斯蒂亞港

對羅馬人來說,地中海不是天塹而是通途,通過乘坐船隻,他們可以很快去到想去的地方。羅馬船隻通常會以4至5節的平均速度在地中海水域中航行,最快的可以達到6節的平均速度。從羅馬城外的奧斯蒂亞港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航程大約需要6到8天,具體取決於風向。這個速度對於同時代的其他大陸國家居民是難以想象的。

百舸爭流千帆競——淺談古羅馬時代的地中海航行

繁忙的地中海貿易為羅馬人帶來了生機和財富

除了軍艦和商船外,還有小型漁船,其他各種用途的輔助船以及有錢人的私人船。這些大大小小的船隻在地中海上往來航行,描繪著一幅幅生動的畫卷。羅馬人熱愛地中海,將它親切的稱呼為“我們的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