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太后干政:兩任強勢的竇太后,逼得皇帝愛上了太監

上一篇對“中常侍”一詞的由來做了詳細的解釋,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

東漢時期,比十常侍亂國更具破壞性的太后干政

東漢靈帝時期的十常侍,是一個概稱,其實正史里人數是十二人,小說中為十人。正史和小說中都有的姓名有: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和段珪。排在最前面的張讓和趙忠是靈帝時期最得皇帝寵幸的太監。小說中,東漢靈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正史中靈帝也說過:“張常侍(宦官張讓)是我公,趙常侍(趙忠)是我母”的話。之所以這麼信賴有嘉,是因為他們有擁戴之功,而且盡心服侍靈帝,投其所好,讓靈帝過上酒池肉林的灑脫生活。最初讓靈帝皇權鞏固的最大的兩個功臣,是中常侍曹節和王甫。是他們兩位一手策劃,將竇武、陳蕃兩位權臣勢力誅殺殆盡。

東漢太后干政:兩任強勢的竇太后,逼得皇帝愛上了太監

歷史的兩面性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這場貌似士族與宦官勢力的鬥爭,實質上還是外戚與宦官之間的爭鬥。而且似乎是昨日重現般,復刻了東漢和帝的外戚與宦官爭鬥史。靈帝時期,有竇太后勢力權傾朝野,外戚竇武為大將軍;和帝時期,也有一位竇太后垂簾聽政,外戚竇憲掌實權。加上西漢漢武帝時期,也出了位竇太后,也就是林心如在《美人心計》扮演的角色。可以看出,整個兩漢朝時期,竇氏是對時局影響最為深遠的名門望族。他們不像呂氏集團在歷史上曇花一現,而是每一次勃興,雖然都帶來一次沉重的打擊,但竇氏一門,因為皇帝的仁孝,得以延續。所以這三位竇太后其實都是有血緣繼承關係的。

話說回來,東漢的兩次竇氏集團的覆滅,其性質有著本質的區別。和帝藉助鄭眾、蔡倫,剷除了飛揚跋扈的竇太后和竇憲的勢力,之後親政,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這裡面的鄭眾和蔡倫在史書中的評價都較正面。而靈帝時期,竇武和陳蕃都是當時的名流,有著很好的風評。他們一個代表著外戚勢力,一個代表著士族階層,聯合剷除宦官勢力,其實是舉國上下民心所向。曹節和王甫代表的前十常侍宦官勢力,操弄國權,濁亂海內,引起民怨沸騰。

東漢太后干政:兩任強勢的竇太后,逼得皇帝愛上了太監

曹節和王甫,都是靈帝早期倚重的宦官,可惜他們在桓帝時期,就已經是中常侍,早已功成名就,自然不會太挖空心思去討好下一任的靈帝。於是,張讓和趙忠,這兩位被靈帝一手提拔成中常侍並被封列侯的太監,竊國肥私,無所不用其極地,滿足著靈帝的貪淫之慾。王甫、曹節死後,張讓和趙忠,就成了靈帝的左膀右臂。他們狼狽為奸,替皇帝收刮民脂民膏,進獻美女珍玩。同時,也不忘給自己撈點好處,侵佔良田。他們和皇帝的角色關係,跟後世的和珅和乾隆類似。他們的親戚們,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封侯拜官,為惡一方。

東漢太后干政:兩任強勢的竇太后,逼得皇帝愛上了太監

給曹節遞參湯的趙忠

張讓一門心思迎合上意,讓皇帝一天都離不開他,對外張讓都可以代表皇帝處理政務。此時的趙忠也接替曹節,兼任了大長秋。電視劇中,給曹節遞參湯的那位就是趙忠。可惜,十常侍二號人物趙忠,無論在電視劇還是小說中,都存在感很低。

東漢太后干政:兩任強勢的竇太后,逼得皇帝愛上了太監

東漢太后干政:兩任強勢的竇太后,逼得皇帝愛上了太監

反而是宦官段珪的戲份僅次於張讓。電視劇開始階段,就有段珪和蹇碩、程曠三人坐在一起密謀的劇情。密謀之時,一個黑影在窗外偷聽著。段珪轉過頭來,發現了窗外的黑影。喊了一聲“誰?”

之後的劇情裡,段珪緊跟著張讓,謀劃了很多齷齪的勾當。靈帝死後,段珪跟張讓一起去投靠董太后,向她獻計讓其垂簾聽政,封自己的孃家人董重為驃騎將軍,地位僅次於大將軍何進,董太后自己養的孫子劉協為陳留王,也就是之後的漢獻帝。這樣就可以與何太后和何進這股外戚勢力平分秋色。

東漢經典的“婆婆和媳婦的戰爭”

這裡要交代的是,董太后是前朝皇帝靈帝的母親。靈帝繼承的不是老爸的皇位,他跟上一任桓帝是堂叔侄關係。董太后母以子為貴,以藩王妃的身份,當上了太后。靈帝死後,她成了太皇太后。

另一邊,是何太后的勢力,何太后要管董太后叫婆婆的。何太后原本是屠夫的女兒,有姿色。於是,她殺豬的親哥何進為了攀龍附鳳,賄賂了同鄉的宦官郭勝,將妹妹送入了後宮中。這個郭勝也是靈帝時期歷史上確實的十常侍之一。因為有這層關係,所以何進和何太后,總是在關鍵時刻,沒有痛下殺手將宦官勢力一網打盡,反遭十常侍的算計。

東漢太后干政:兩任強勢的竇太后,逼得皇帝愛上了太監

東漢太后干政:兩任強勢的竇太后,逼得皇帝愛上了太監

何太后生下靈帝嫡長子劉辯,成功上位當上了何皇后。並將靈帝的新寵王美人毒殺。好歹,王美人生下的皇子,也就是漢獻帝劉協,在當時董太后的保護下,沒有被斬草除根。此處略去一部《甄嬛傳》。

董太后在靈帝在世的時候,就一直想慫恿他兒子廢長立幼。靈帝猶豫不定,知道死了,才想著讓蹇碩處理掉何進。可惜,蹇碩刺殺計劃暴露,反被何進殺了。何進乘勢迅速立劉辯為帝。

演義裡,何太后作為媳婦,與董婆婆上演了一場經典的罵戰。這場罵戰,在電視劇裡演得內容,遠比小說要豐富,自然而流暢。還新設計了一個段子:董婆婆質問何太后敢不敢殺自己。何太后卻說:“臣媳怎敢殺害母后?充其量也只敢殺豬罷了。”實質上,是把董婆婆當豬。

這樣搞笑的場景,逗得一旁的十常侍張讓、段珪偷笑不止。這位董太皇天后的情商,太低了。在這場罵戰中,雖然沒落下風。但她未能審時度勢,何太后讓何進將董太皇太后,移出了皇宮。不久,董太皇太后就在宮外,被何進派來的人,用毒酒給毒死了。

至此,何太后和他的哥哥何進,作為外戚勢力,成功把持了朝政。何太后,也開始幻想著自己的何氏家族,能超越竇氏家族,在東漢的未來,屹立不倒,不斷壯大。可惜,沒多久,何太后,就為自己的智商交稅,間接將何進送進了閻王殿。

想了解更多關於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影視改編與原著小說的對比賞析,敬請關注我的賬號。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侵刪。因能力有瓶頸,知識有盲點,如有表述不正確之處,歡迎各位三國曆史愛好者,留言討論,必定虛心接受批評。在此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