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超標,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

漫天畫飛雪


首先低密度脂蛋白是人體血漿中分離出來的物質,主要是用於脂質代謝紊亂的評價和動脈粥要硬化的預測標準,所以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單位是2.07~3.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的過高或是過低都會反應出現一些異常病變。



首先低密度脂蛋白的高低除了和一些疾病有關係之外,還和飲食有一定的關係,主要是由於長期高脂肪飲食、飲酒吸菸、體型肥胖、精神壓力過大、喜吃甜食等因素容易導致低密度脂蛋白過高,而且一些疾病也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徵這些疾病會導致人體內分泌紊亂,出現低密度脂蛋白過高,出現高脂血症。

而且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攜帶有膽固醇物質,所以膽固醇物質會逐漸沉積在血管壁上,容易形成動脈栓塞或管壁硬化,會導致心腦血管出現病變,所以單單的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會引起甘油三酯過高。

而低密度脂蛋白過低則主要是由於不合理飲食,脂肪攝入過少,肝臟功能異常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障礙,過度的運動消耗等因素也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過低,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處於正常的範圍內是最好的,所以過高或是過低都需要調節。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低密度脂蛋白是結合血液中脂質的重要脂蛋白,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是血脂檢查最重要的指標,因此,我們常說要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首先應該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這個值對於心血管健康評估,至關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為,在人體的血脂組成中,乳糜顆粒、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都是血脂代謝的初級產物,最終這些脂質大部分都會轉化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低密度脂蛋白運輸膽固醇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為組織器官提供營養和能量,而低密度脂蛋白同樣也是膽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其顆粒中含膽固醇的量約佔50%左右,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往往也與總膽固醇的值升高同時伴隨,因此,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充分的反映了人體的血脂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風險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含膽固醇含量高,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時,其所攜帶的膽固醇更易通過受損的血管壁,進入血管內壁,最終脂質會被氧化修飾,形成脂質核心,導致動脈的狹窄和硬化。雖然從病理學上來說,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本原因與血管的炎性反應相關,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是導致炎性反應和最終形成脂質核心的重要因素,所以完全可以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風險因素。通常總膽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息息相關,都會有伴隨同時升高的作用,但總膽固醇水平還受到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影響,因此,臨床上更多的採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來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如果說從症狀上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往往在血脂異常初期,甚至經過多年,都不會讓人體有什麼不適的感覺,但正如我們前面一段所介紹的,這種偏高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對於血管的影響是漸進性的,慢性的,潛移默化中發生的,因此,如果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可能絕大多數的變化都是隱形的,不可見的,一旦動脈硬化狹窄到一定程度,引起心絞痛,甚至心梗、腦卒中等問題時,再去談症狀,也就太晚了。

再給大家簡單介紹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風險分層,不同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對於心血管健康的影響當然也是不同的,但在考慮心血管疾病風險時,卻不應該單單考慮這一個值的變化,而是綜合多個因素來綜合判斷,簡單說幾點:

1. 無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單純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4.9,可直接評估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應該生活調理加服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使其降低50%以上是目標;

2. 有糖尿病,年齡超過40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1.8,就可以判斷為心血管風險高危,控制好血糖的同時,也應該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到1.8以下更安全;

3. 無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2.6,如果吸菸,同時又有肥胖問題,體重指數超過28,即可評估為心血管疾病高危,應該加強血脂控制,儘量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2.6以下。

4. 高血壓二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2.6,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低於1.0,同樣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應當注意血脂控制,儘量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2.6以下。

以上只是根據血脂異常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方案的幾個舉例,實際上,在臨床有一整套的根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一級其他心血管健康影響因素評估心血管風險的評估方案,對於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朋友,千萬不要以為超過3.4,或者超過報告單上參考值才叫超標,應當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評估低密度脂蛋白的達標情況,通過生活調理,結合合理用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才能更好的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李藥師談健康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超標(不是化驗單上的“正常”範圍而是根據危險因素分層達標:3.6、3.3、3.0、2.6、2.1、1.8)時可能十年、十五年內身體不會有什麼變化。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血管內形成粥樣斑塊的核心脂質,隨著年齡增長如合併有髙血壓、糖尿病那麼粥樣斑塊會長得很快,斑塊會使血管腔狹窄,受其供血的器官如:心臟、腦子、四肢會逐漸產生相應缺血癥狀,血流越小缺血癥狀會越多如心絞痛、記憶力下降、頭暈、活動受限、四肢遠端蒼白、發冷等。

一旦斑塊破裂了(血管炎症反應加重、激動引起動脈痙攣等)流過破口的血小板被激活了就會凝聚成血栓把血管堵塞,那麼急性心肌梗塞、腦梗塞、下肢缺血性性壞疽等各種各樣的身體變化來了。人和人個體差異很大,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有發生過血管事件,那是他的運氣,這畢竟是少數,誰也不敢賭這種運氣。

有LDL超標的人尤其是中青人應該使它下降到分層的達標值,那麼他汀類藥物是最好的選擇,他汀不僅使LDL下降了,按家屬史、抽菸、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五個危險因素多少及有無血管事件、支架植入、心梗史分別按上述要求達標,非但能穩定斑塊、甚至逆轉斑塊。他汀還有許多類效應對防止血管內皮損害、減輕內皮炎症反應、抵抗動脈自身的硬化等都有好處,絕對不要把它的肝損、肌損擴大化,尤其體重超標有脂肪肝或乙肝大小三陽、二陽的人,本身就有臨界線上的轉氨酶,吃了他汀都怪它惹的禍。有上述情況的人可選水溶性他汀:普伐他汀或極少通過肝酶代謝的瑞蘇伐他汀。更重要的是通過嚴格控制飮食使腰圍男小於2.5、女小於2.3,少甜低油不讓糖尿病來火上加油,當然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要達標,不說130/80mmHg吧至少不能超過140/90mmHg,最好每年冬天做一次24小時動態血壓檢查來判斷。

2018.6.23


我想說點真話


健康越來越被大家重視起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每年按時體檢,但是很多人都會在體檢報告上看到這一項低密度脂蛋白超標,其實低密度脂蛋白超標的同時,會伴隨高密度脂蛋白大降低,這就是傳說中的有高膽固醇血癥,通常也會伴隨脂肪肝的存在,導致這種問題的因素主要有遺傳性的高脂蛋白血癥/冠心病/甲減/腎病/肝病/糖尿病/肥胖/阻塞性黃疸/也可見女性神經性厭食。女性主要是因為經常的節食/斷食減肥造成的厭食症,營養不良也容易誘發脂肪肝。

那麼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除了會在病理上有相應的變化,通常也會表現在狀態上,比如:經常會出現倦怠/易困/肢體末端麻木/感覺障礙/記憶力減退以及反應遲鈍等等。有這種症狀的人需要注意了,需要從飲食以及生活習慣上作及時的干預,但是如果已經有病理上的變化,不能只針對飲食來調整,需要用藥物干預的一定要用藥物來干預,避免惡化病情。

那麼遇到這種問題,從飲食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營養一定要均衡,如果營養攝入的不均衡,或者營養不良也會導致這中問題,因此,飲食的規律最好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來吃,如下圖,除此以外,還要多增加蔬菜的攝入,蔬菜中的植物甾醇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的吸收,尤其是在吃肉的時候,並且飲食一定要注意的是減少油炸類的食物,這種油炸類的食物很容易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再配上運動,每天最好在60以上中強度運動,慢慢身體就會恢復,無論低密度脂蛋白還是高密度脂蛋白都會恢復正常,前提是沒有病理性的疾病。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王醫生在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患者中,大部分人的低密度脂蛋白都超標。

當然這個標準不僅僅是我們看到化驗單上的參考值。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參考 有的人參考值<3.4mmol/L,

高危人群目標是<2.6mmol/L,

極高危人群目標是<1.8mmol/L。

所以參考值不一樣,大家要引起重視,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朋友就屬於極高危,低密度脂蛋白應該降到1.8以下。

其實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的一項,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低密度脂蛋白會幹什麼, 低密度就是個垃圾車,一直在往血管內運送垃圾,您說如果低密度脂蛋白高,是不是垃圾及越來越多,血管慢慢就會堵塞,血管堵死了。


所以,大家就知道低密度脂蛋白超標,結果不用多說,全身的血管都可能出現垃圾堆積,斑塊形成,血管狹窄,直接導致的是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頸動脈狹窄、四肢血管狹窄、腎動脈狹窄等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一方面和飲食有關,另一方面和自身代謝有關。代謝的問題最後主要只能交給他汀藥物,我們人為能控制的就是控制飲食,低脂低糖低鹽飲食,運動鍛鍊,適當多吃植物類食物,輔助魚類、堅果等等。


關注低密度脂蛋白就是關注心腦血管疾病,預防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心血管王醫生


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標,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低密度脂蛋白,有什麼用?血液中的脂質有膽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遊離脂肪酸,脂質(除了遊離脂肪酸)與球蛋白結合形成水溶性脂蛋白,經血液轉移到全身。


根據脂蛋白的顆粒大小和密度,可將其分為乳糜微粒、乳糜微粒殘粒體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將體內脂質轉運至外周組織,供其利用,有廣泛的證據表明低密度脂蛋白不僅是心血管風險的根本決定因素,也是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其目標值見下表:


那麼當LDL超標,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呢?

一、沒變化、沒症狀!血脂升高會導致血管壁粥樣硬化形成,但是這個過程往往是漫長的,逐步出現的,而且還與是否採取飲食、運動和藥物等相關治療措施有很大關係,而對於症狀的出現短則幾年、長則20多年,也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症狀!直到死去之後病理檢查發現血管有脂質沉積、大血管有粥樣硬化的形成!

二、冠心病,高膽固醇血癥,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是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早期冠脈狹窄不嚴重,一般不會導致嚴重後果,可出現心前區疼痛,但休息可以緩解;當冠脈狹窄、堵塞50%—70%時,就會引起心肌缺血,冠脈痙攣等嚴重後果,進一步引起心肌梗死,出現心前區持續性疼痛、伴有後背痛和瀕死感;一旦栓子脫落或破裂,完全堵塞冠脈,可以導致心臟驟停!

三、腦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發病機制差不多,早期動脈血管堵塞較輕,可出現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為頭暈、頭痛,一過性暈倒、意識喪失;當血管狹窄、堵塞嚴重,會出現腦缺血,表現為優勢大腦的相關症狀,左側腦半球缺血的特定體徵包括失語、失讀和不能說,而右側腦半球缺血可能表現為左側視覺空間忽視、結構性失用和言語聲律障礙;當栓子形成導致動脈破裂,則會導致腦出血,表現為頭痛、嘔吐、偏癱、偏盲、吐字不清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以及死亡!

四、動脈粥樣硬化,由於血液是流向全身的,所以高LDL並不僅僅會導致心臟、大腦血管的病變,其他器官與組織也會發生相應改變!如頸動脈斑塊形成,之前寫過一片文章介紹這個的,大家可以去翻閱;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下肢動脈部分閉塞會導致供血不足,出現下肢麻木、無力,運動能力受限;之前也有同事出現右手的無力和麻木,感覺很像橈神經損傷,去醫院查了之後是尺橈動脈的栓塞,一查血脂LDL:7.6,於是就開始了他的降脂之旅。


當然,高血脂、就算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大部分患者都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但是仍然有小部分患者會發展到上訴那些問題的,我們要做好預防,按時體檢、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幾乎是不可逆的!


普外三角針


脂蛋白在一般在肝臟和小腸中合成,在肝臟中分解。正常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在<3.37mmol/L的範圍內,在3.37-4.127mmol/L時我們稱之為邊緣升高,當>4.127mmol/L時就稱之為升高了,那麼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會有哪些危害呢?主要有兩點:1.容易出現動脈硬化的症狀;2.與冠心病的發生相關。

這是什麼原因呢?1.脂質不溶於水,因此脂質要在體內存在、代謝,都必須依靠脂溶性物質,即與載脂蛋白結合成脂蛋白後才能完成這一過程。低密度脂蛋白主要來源於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中密度脂蛋白,經酯酶水解後產生,是膽固醇的主要載體,在低密度脂蛋白受體作用下,低密度脂蛋白可被外周組織所利用。因此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超標時意味著膽固醇的升高。2.低密度脂蛋白含有膽固醇40%,遊離膽固醇20%,因其膽固醇所佔比例最多,所以也稱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血液中60%的膽固醇存在低密度脂蛋白中,但由於其分子顆粒小,即使所佔濃度高,血液也並不會渾濁。3.低密度脂蛋白的大顆粒易與動脈壁上的糖蛋白相互作用而具有致動脈硬化性。

因此,當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超標時,更容易致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又與冠心病的發生呈正相關,所以說低密度脂蛋白超標會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那麼,哪些情況下可能出現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呢?主要有腎病綜合症、肥胖症、甲狀腺功能減低、遺傳性高脂蛋白血癥、阻塞性黃疸以及運用糖皮質激素後等情況。

同時,當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超標時,通常會有高膽固醇血癥。可表現為頭昏、頭悶不清利,甚則頭暈目眩,嚴重者可伴有噁心嘔吐;持續性哈欠,可達10天左右,部分患者可有肢體麻木不適等症狀;突發的眼前昏朦,嚴重者有言語障礙等。因此我們應當及時控制脂類物質的攝入,合理運動,避免脂質在體內堆積,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脂質代謝維持在正常的水平,降低動脈硬化的發生率,減少冠心病的風險。

本期答主:張瑞萍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一、低密度脂蛋白是一個什麼東東?

低密度脂蛋白,是膽固醇的一個成分,但因為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把脂質運送到血管壁,然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最後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等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之為壞“脂蛋白”!



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身體會有反應?

低密度脂蛋白只是一個高危因素,其在同等條件下,低密度脂蛋白越高,其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越高!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一定就存在和罹患疾病是不能劃等號的!因為低密度脂蛋白並不意味著已經罹患這些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所以,即便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身體也不一定就有症狀!


三、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需要怎麼辦?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如果已經診斷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那麼就需要長期使用降脂類藥物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即便是低密度脂蛋白達標後,降脂藥物也是不能停用的!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沒有合併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那麼就需要評估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風險後,結合其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處理!

親,看懂了沒?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1.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什麼?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參與人體內脂質的代謝。目前大量研究證實發現血液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會促使人體動脈血管發生損傷,最後導致血管形成粥樣硬化病變。因此,對我們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促使動脈硬化發生的“惡魔”。此外,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減緩動脈硬化發生的 “天使”。



2.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標對身體有哪些傷害?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是對動脈血管造成損傷,導致血管狹窄或者不通。因此它對身體的傷害主要表現為以動脈血管發生明顯狹窄或堵塞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短時間增高,可能會沒有明顯的不適。如果長期增高,造成血管狹窄或者堵塞就會出現以下表現:

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心臟的血管長期造成損害,就會形成冠心病,甚至會出現心肌梗死;

2.如果該膽固醇對腦部的動脈血管造成損傷,如果出現在重要部位的堵塞,就會引起腦梗(偏癱、手腳不靈活等),也會引起腦萎縮性病變;

3.如果引起頸動脈血管狹窄或堵塞,導致腦部血供不足,出現頭暈不適;

4.有的人可能會出現脂肪肝,如果形成中、重度脂肪肝就會出現乏力、胃口差等消化為主的不適。

因此,就目前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是“百害無一利”。如果發現其升高,就應該積極干預(藥物治療、健康生活方式等),防止其併發症發生。



3.平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

如果長時間出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您可以服用藥物(瑞舒伐他汀(商品名:可定)、阿託伐他汀鈣片(商品名:立普妥)等)進行治療。同時也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低脂肪飲食、適度體育鍛煉(晨跑、太極拳等)、保持體重指數處於正常範圍內。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您好,感謝提問。我是大連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惠大夫。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標,身體可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因為作為經典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一,高脂血症的症狀最為隱秘,往往是因為發生了臨床心血管病事件之後,經過血液檢查才發現有血脂升高的問題。

然而,在部分群體,血脂如果嚴重升高,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可能會出現一些特徵性的變化,比如說,眼瞼黃色素瘤和耳垂皺褶,這些改變往往反映了血脂升高等問題。

其實,檢查血脂是否升高並不難,只要進行血液化驗即可明確診斷,而且花費低廉,一般在20到30元左右。

目前我們需要關注的血脂指標,最重要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當然,其他指標也不能忽視,如甘油三脂。有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癥也能增加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而且嚴重的甘油三脂升高可能會誘發急性胰腺炎。

從健康管理角度來分析,建議成人每年保證體檢一次,其體檢的項目應該常規,包括血壓,血脂,血糖的檢查,如果發現異常,應該及早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