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最近這幾天,令人揪心的除了新型冠狀病毒,就是不斷刷新記錄的全球股災了。許多人辛辛苦苦好幾年,卻一夜回到解放前。

當然,傷心的遠遠不只股民,多數行業都受到了巨大沖擊。再次驗證了那句話: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掙錢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

事實上,不僅今人,古人也如此。掙錢花錢,在什麼時候都不容易。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在古代,想掙大錢往往要冒很大的風險。儘管存在一些壟斷性行業,如清朝的廣州十三行,但畢竟不是常規行業。在古代常見的行當裡,最賺錢的應是販鹽。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私鹽的利潤率有多高?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北宋政府在陝西壟斷經營的青海鹽,售價是每斤四十四文,而青海產地的每斤僅為五文,開採成本則更低。一般情況下,售價是成本的20倍甚至更多。這個利潤率,簡直不敢想象!

這麼賺錢的行業,政府是不會放手的。歷代政府都對鹽業嚴格管制,在很多朝代,販賣私鹽是和謀反一樣的重罪。春秋時的齊國之所以強大,很大程度是因為實行了管仲的“官山海”政策,由國家專營鹽業。

儘管如此,由於販鹽的利潤實在太高,依然有許多亡命之徒冒著殺頭的風險販賣私鹽。甚至有些私鹽販子靠販賣私鹽起家,然後組建軍隊,起義造反。

比如隋末的程咬金、唐末的黃巢、元末的張士誠,都是販鹽出身的農民起義領袖。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有些人可能想說:那我老老實實考個公務員——做官掙錢如何?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古代官員的工資在不同朝代,以及不同等級有明顯差異,但和普通老百姓掙的錢相比還是多的。根據學者張兆凱的估算,漢朝三公級別官員的俸祿收入為普通民眾的47倍。

這樣算下來,最基層的官員的收入也是普通人的1.5倍左右

很多朋友都認為明朝官員工資低。明朝官員分九品十八級,正一品官員每月俸祿發米八十七石,最小的從九品每月發米五石。當時江南一個五口之家的年消費折米五十五石,九品官的年發米是六十石,二者相當,最小的官也能養得起全家人。

但是,官豈是想做就能做的?隋唐之前,做官幾乎都是要拼爹的;隋唐之後,科舉考試成為做官的必要途徑,要想做官,至少要成為舉人。然而,從最基礎的縣試,一路考上去,難度大到超乎想象。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府試合格的考生,被稱為“童生”,但很多讀書人一輩子連童生都很難考過。年紀小的童生可能十二三歲,年紀大的可能會到六七十歲,甚至在有些家裡,會出現爺爺和孫子都是童生的現象。

總之,想做官掙錢太難了。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那麼,古代的物價和工資水平怎麼樣呢?

《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都城東京汴梁(今開封)街頭小吃攤上,煎魚、鴨子、炒雞兔、粉羹之類的,每份不過十五文錢,相當於今天的12元左右。

陸游的《劍南詩稿》裡記載“百文錢就能在農村點個菜喝個小酒”,這樣算下來,在宋朝找個小飯館吃頓飯,差不多今天的七八十塊錢。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據明朝小說《金瓶梅》記載,西門慶聘請溫秀才做秘書,每月工資是三兩銀子,相當於今天的3000多元錢。而秀才在古代的考取難度,類似今天的本科生,且西門慶所在地方是個縣城。

因此,當時的工資水平也和今天類似。看來,我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比古人高啊!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有錢任性,沒錢怎麼辦?省著用唄!而在省錢的技術上,古人也是腦洞大開。

由於銀錠的面值大,平時人們交易用的是碎銀子。但碎銀子的重量沒有統一標準,有大有小,比較隨機。所以古人使用時會隨身帶剪子和戥(děnɡ)子(小秤)。

用銀子時,人們會用剪子剪下適量的碎銀子,用戥子稱。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人們在剪碎銀子時,有時會掉落不少銀屑,但銀屑也是錢啊!為了省錢,古人會在腰上系一個銅鈴形狀的東西,裡面裝有蠟塊,用於收集鉸下來的銀屑。銀屑積到一定數量,熔成蠟塊就能回收成銀子啦。

在古代做什麼最賺錢?答案竟然不是當大官

以上文摘內容選自《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噹噹典藏版)》,一本書滿足你對古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好奇!書中描寫了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共5大類主題,70多個話題,從衣食住行講到社會文化,全面曝光古人生活細節!

作者王磊,創作時翻閱了大量參考書,筆下每一句都有真實史料依據。同時,他也是抖音大V“講歷史的王老師”,專門講解有趣冷門的歷史知識。視頻有超400萬人點贊,播放量累計超過1.3億次。

在本書中,王老師充分發揮東北人的幽默天賦,促成笑點和知識點的完美結合,將讀者徹底征服!

如果你想知道古人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好奇到爆”的事兒,一定不能錯過這本《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