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42天被滿清趕走,表面是吳三桂,實際原因李自成無法改變

1644年三月十七日,隨著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城門,李自成大軍進到北京城,三月十九日,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前往景山自縊,明朝滅亡。李自成由此接掌北京,然而,沒多久就被吳三桂放進來的清軍趕出了北京。表面是吳三桂的行為讓大順軍兵敗,實則還另有原因,而且李自成無法改變。

李自成42天被滿清趕走,表面是吳三桂,實際原因李自成無法改變

攻入北京城後的“新朝景象”

李自成42天被滿清趕走,表面是吳三桂,實際原因李自成無法改變

其實在李自成攻佔北京後,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能夠一直贏下去的,尤其在當時北方地區各地地主百姓官員都望風而降,一片新朝景象,

在1644年春夏之際,大順軍一路高歌猛進佔領了包括明朝都城北京在內的整個黃河流域,由於李自成採納手下建議,整頓軍紀和策略,喊下“闖王來是不納糧”等口號,這一廣袤地區的百姓,尤其在得知李自成進軍北京之後可以說是欣喜若狂的,爭先恐後要迎接李自成。“晉民倡亂者皆傳賊不殺不淫,所過不徵稅,於是引領西望”。

李自成42天被滿清趕走,表面是吳三桂,實際原因李自成無法改變

連官紳地主在內,除死心塌地效忠朱明的極少數人外,自從大明精銳陝西三軍總督孫傳庭部於1643 年十月被李自成殲滅以後,大多數人都已經認為明朝氣數已盡,“而期盼大順王朝的到來”。

長期以來,人們受“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觀念影響,對國家的概念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什麼國家,那只是皇族一家之事,對於百姓來說誰管你皇位坐著的是誰,能保證自己的生活不受影響就行,反正都一樣,對百姓來說是沒有區別的。

這些事上在各地官紳看來也是一樣的,明朝官紳看到明朝的大勢去後,態度立馬發生了改變。

官紳對大順態度的變化

李自成42天被滿清趕走,表面是吳三桂,實際原因李自成無法改變

古代都是皇帝是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也有賴於地方鄉紳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統治到地方,所以,要想在馬上得天下後,下馬治天下,那麼就不能忽視這些人的影響力。

而且由於大順軍進城之後,鑑於明朝軍隊停止了抵抗,立即變得不殺人了。義軍戰士經過,百姓也不怕,“有行走者,避於道旁,亦不相詰”,李自成的軍隊好像對百姓也絲毫不加以侵犯。

於是,當時在李自成滅掉崇禎後,這些官紳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也都只是把明亡順興,視作一種普通的改朝換代,於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能夠在 “大順朝”得到繼承,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紛紛歸附。甚至其中有人是爭先投靠,希望自己能夠躋身新興大順朝擁立功臣之列的。

李自成42天被滿清趕走,表面是吳三桂,實際原因李自成無法改變

比如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之後,就有大量北京的明朝官員爭先恐後地報名請求大順錄用他們的,一位少詹事就“大言於眾曰:大丈夫名節既不全,當立蓋世功名如管仲、魏徵可也”

所以在當時很多人都把投靠李自成為自己的唯一出路。

但是很快這種心態就由於李自成的一個做法開始轉變。那就是李自成“助餉追髒”的政策,就是說抄一些明朝官員的家,用酷刑把一些宗室,官員揪出來,逼迫他們交出自身家底,用來當作李自成農民軍的軍費。

李自成血淋淋的行為,就這點讓官紳階層看清楚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本質,他們是反地主階級的。於是,隨著大順軍其後的戰事不利,大量官紳階級脫離李自成大順政權,也讓其他地區對大順軍的痛恨和抵抗愈加激烈。

打江山靠農民,守江山卻忘記拉攏地主

可以說李自成的起義只是具備破壞性,卻缺乏建設性,這個建設性就體現在他沒有拉攏當時的地主階級一起治理地方,在明朝那個時代,地主階級的力量在地方上是非常 強大的。而不團結相關階層成為了李自成敗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得人心。李自成在京城以殘酷手段打擊地主階層,從而遭致士紳階層的集體抵制。

李自成42天被滿清趕走,表面是吳三桂,實際原因李自成無法改變

古代我國最大的兩個階層,一個是農民,另一個就是地主階層,前期李自成靠農民階層,所以能屢敗屢戰,把明朝耗死,而後期由於不能拉攏地主階層,從而導致自己無法成功統治守住自己攻下的地方。

這是由於那時候足智多謀人才和社會財富絕大部分都來自地主階層,李自成不利用好地主階層,那就是在當時給自己樹立了強大的敵對陣營,南明政權選擇優先絞殺李自成再對付滿清,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將地主階層拋向自己統治的對立面,就是在將人才推向敵對方,李自成的失敗就成了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