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时间的累加,并不一定是分数的增加

每个经历高考的人,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回忆。因为,持续几年的时间深入思考和承受着压力,在脑回路形成了深刻的链接,并且用一场考试来衡量最终结果的好坏。所以,每每提及高考,总会有清晰的画面在脑子里浮现。


高考复读:时间的累加,并不一定是分数的增加

基础很好,却两次名落孙山


初中时候的同桌李伟是全校有名的人物,因为每次考试都前两名,且经常比第二名高十几分。当年中考,李伟理所当然的考入市重点高中,而我在县重点高中就读。两所学校相隔十几公里,再加上紧张的高中生活,让我们在高二以后就没有联系。我心想着,这个学霸在市重点高中一定能继续崭露头角,名列前茅。

三年以后,高考成绩下来,我过了一本线20分,可以考试比较理想的学校。填写志愿的时候见到了李伟,他仅仅刚过二本线,整个人看上去目光呆滞,没有活力。简单聊几句得知,在重点高中和同学一起上网,把学习拉下来。所以,他选择复读,再试一次高考。“支持你复读,你本身就是学霸,再来一年直奔清华北大!”,我从内心支持他。

第二年高考以后,听别的同学说,李伟第二年的高考成绩只能上专科,连本科都没有考上!打听下来,原来他还是沉迷网络游戏,经常去学校附近的黑网吧上网,而且一上就是一夜。很多课程都拉下来,家长和老师拿他没有办法,就这样堕落下来......


高考复读:时间的累加,并不一定是分数的增加

高考是改变人生成长曲线的一个机会。在长长的一生来看,是为数不多的转折点。而且,每一个经过高考的人,都为他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经历。那么,在关键的点上,如果没有把握住自己,就会马失前蹄,前功尽弃。


坚持的方法,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


《汉书·枚乘传》提到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每次听到或者想到它,耳边就有嘀嘀答答的滴水声和呼呼哧哧的锯木声,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会有结果”。事物的发展首先是量的积累,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了临界值,就会突破当下的状态,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


高考复读:时间的累加,并不一定是分数的增加


然而,当今社会不会有人用水来穿石头,也没有人用绳来锯断木头。不是因为方法行不通,而是时效性太差。当前技术的发展,可以找到无数更高效的工具和方法,来达到效果。就如上述初中学霸李伟,虽拥有优秀的基础,但在关键点上连续两次没有把握自己,没有改掉坏习惯,没有更新思考的工具,仅仅想靠时间的积累来改善效果,最终没有成功与好大学失之交臂,甚是可惜!

让我们一起寻找善意的发力点,让今天比昨天精进,一起确保好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