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小記-烏菜的優點


我家在上海青浦有一塊長8一米寬5米的小菜地,2012年當時這裡的房價1萬/平米,家庭會議決定買下,主要看中了這塊地,至今巳有8年,經過精耕細作,這泥土為我家貢獻了可口的菜餚,帶來了歡樂和驚喜。尤其在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時,這塊地的功勞是不能用金錢來計算的。


我在江蘇裡下河地區故鄉插隊務農十年,秋天在自留地栽的烏菜使我終身難忘。在2018年特地聯繫到在家鄉的堂妹,給我寄來了烏菜籽,這烏菜是塌棵菜的一個品種,但吃口比其要好,主要是這菜成活長大後,不是拔棵吃,而是輪流摘葉吃,今天摘這邊,明天掐那邊,大葉吃掉,小葉經過肥水澆灑,又能生機盎然,所以天天吃,但菜地永遠是烏綠油油的一片。
烏菜的優點還耐病蟲害,秋天播了籽,十幾天地面巳是綠油油的,先吃菜苗,留下健壯的移栽,成活後我每星期去照料一次鬆土培根,一個月以後就可採十幾斤菜葉。
唯一不能理解,就是插隊種的菜葉全都貼著地面,而現在則是葉片直立,而且葉片很長有四十公分。因生長期長,吃口沒有其他菜嫩。
春節時侯,疫情來襲,政府號召居民不出門,就是出門買蔬菜也是件困難事,全家都想到了菜地,兒子立刻開車前往,看到烏菜一片,心中不慌了,豐菜足食。
怎麼吃,老愛人創造了幾種吃法,將菜梗切成長條,炒肉絲,炒豆乾均可,菜葉另炒。味道爽口。其二將整菜葉切條,和肉圓一起燒煮,最後二斤菜可以都吃光。可見烏菜燒肉圓是很好的搭配。
疫情還未消去,菜地仍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我們一大家的有機蔬菜,今天老愛人又起了早,將菜葉燙好切碎,又是一頓美味菜香的餛飩在等著我們。

2020-03-08 15:54: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