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企業的管理者丟失了戰略,做起了保姆的工作?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總是先做重要的事情,所謂要事優先;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所謂一心不可二用,或不同時捕捉兩隻兔子。忙忙碌碌、一事無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且喜歡同時做幾件事情;所謂眉毛鬍子一把抓,亂了章法,亂了方寸,亂了陣腳


多少企業的管理者丟失了戰略,做起了保姆的工作?


一個管理者的時間是有限的,相對於要做的貢獻來說,時間更是有限必須抓大放小,分清輕重緩急,選擇關鍵的事情去做;尤其要抓住關鍵,做成一件事情,進入良性循環,一順百順。不然,所有事情都會變得緊急,麻煩接踵而來,管理者就會被現實的壓力牽著鼻子走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最終成為緊急事務的處理者,而不是謀定而動舉重若輕的管理者

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必須集中精力,拿出足夠的時間。做成一件關鍵的大事,往往需要很多條件;然而,只要一個條件不具備,就可能功敗垂成。面對無數變數,管理者必須不遺餘力、窮盡方法。如果考慮到我們的能力有限,事情更是這樣。必須把自己的所有長處,集中於成敗的關鍵或機會上,這是唯一能夠產生成果的辦法。不能幾件事情齊頭並進。只有莫扎特這樣的天オ,才能同時作曲數首,且都是傑作。而其他一流作曲家,甚至如巴赫、韓德爾、海頓和威爾第,都只能專心於一曲,完成後再作另一曲


多少企業的管理者丟失了戰略,做起了保姆的工作?


當一個管理者要想專心致志於重要的機會時,必須擺脫過去,擺脫已經沒有價值的事情。

以免時間、精力和重要的資源,被那些不再產生成果的事情所佔據無論一個管理者多麼睿智、多麼有遠見卓識,總是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過去的一切終究會過時或不合時宜,必須予以揚棄。管理者必須定期檢討,一旦確認某些事情沒有繼續做下去的必要,就應該予以終止,轉向更有價值的事情

擺脫過去或終止一件沒有價值的事情並不容易。這類事情往往代表著過去的輝煌和成就,也關係著當事者的口碑、情感和麵子。終止這些事情沒有好的辦法,需要非常的勇氣和決心。對於組織而言,可以設定一個新的原則,明確規定任何制度性規範或現行的舉措,都是有時效限制的或臨時性的;一旦過了時限,就必須重新檢討,重新決策否則,視同自動失效。美國聯邦政府,至少有半數以上的資源,依然從事著過去或過時的事情,或者說,只是按陳舊的規章制度例行公事而己,而不能產生成果,不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擺脫過去和麵向未來,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不能借助於面向未來而擺脫過去,必須刪去一件事情,オ能進入另一件事情。如果不能終止已經失去價值的事情,就會繼續佔用人才,尤其是優秀的人才;如果沒有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人才,就無法開始一項開創性的事業。任何開創性的事業都有風險,如果交給新人,更加危險

對一個管理者而言,面向未來,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同樣需要有勇氣或膽略。其中最重要的要事優先原則是注重未來而不是現實,注重機會而不是現實壓力,注重外部而不是內部,注重貢獻而不是安全,注重創新而不是盲從。這也許是有些管理者不能卓有成效,或變得平庸的主要原因。

然而,現實的管理者往往事務纏身,在現實壓力面前,那些危機事件或緊急事情必然優先;而具有未來意義的機會和事情就會暫緩。事實上,只要暫緩,就不會啟動,也許永遠不會啟動。這也是一個組織難以成功地走向未來,走向更大成就的原因。


總結:作為老闆,不要企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一個老闆如果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那他很難在戰略上有所作為,也很難透過現象看本質,他每天都被繁雜瑣碎的事務上遮住了眼睛。老闆要扭轉經營的局面,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人才管理思維,企業要有人,才談得上做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