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里看荆楚文化精神,支撑湖北和中国战胜疫情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强面积最大。曾经是山林之中走出来的,被中原主流文明各国看不起,曾被蔑称为 南蛮。这里山林幽深,荆棘密布,走路来都困难。所以又叫荆楚之地。

成语里看荆楚文化精神,支撑湖北和中国战胜疫情


楚国先民,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

筚路(辂)是荆柴做的大车,蓝缕是褴褛的衣衫。当年的楚国先民,就是穿着破衣,拉着柴车,开垦了山坡林地,创建了楚国,创立了积极进取、革故鼎新、开放融合、至死不屈的楚文化精髓。今天,筚路蓝缕,和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经常被形容我们党的光辉历程.

终于他们在湖北变沼泽为良田,把这里改造成鱼米之乡,在此安居乐业


成语里看荆楚文化精神,支撑湖北和中国战胜疫情


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不是凡鸟,一定的凤凰!凤凰就是楚国的图腾。从此,他励精图治,变法强军,扫平23个诸侯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霸主之一。从他往后,楚国共灭60多国,今天中国南方地区基本都是楚国版图。

成语里看荆楚文化精神,支撑湖北和中国战胜疫情

卞和,又作和氏,春秋时楚国人。又名和氏。是和氏璧的发现者。《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于荆山上伐薪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却遭楚厉王、楚武王分别砍去左右脚,后“泣玉”于荆山之下,始得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这个和氏璧可是大名鼎鼎的宝玉。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这成语都和它有关。

还有,随国的国君,随侯救下一条大蛇,蛇为报恩,送给随侯一颗夜明珠,也就是“随侯珠”,千字文有言“珠称夜光”,最宝贵的明珠可以夜里发光,夜晚可照亮千平米大殿,光却不刺眼,非常柔润。随国被楚国吞并。两个宝物,随候珠,和氏璧,就是天下最珍贵的宝物,都是温润,柔润可人。所以,一直到现在,我形容某人足可贵,最受人欢迎的性格,叫,

随和,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吴国和越国,后来也被纳入楚国版图。还有个风雨同舟的典故。正像全国各省驰援湖北,我们一起迎战新冠病毒!

跟楚国,湖北的成语典故,今天说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鸣惊人,湖北,全国风雨同舟,一定继续发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困难,战胜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