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1994年获得中国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堪称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陈忠实在创作中,非常注重从传统文化上反思历史,书写普通农民的传统道德情感;注重深刻挖掘人物的文化心理,人物关系的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都是以文化伦理作为出发点,塑造出一个个具有文化意蕴的人物形象。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一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作者创作意图最主要的体现者。作者往往通过他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传达自己的思想。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陈忠实从《蓝袍先生》、《四妹子》到《白鹿原》等作品,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主人公系列形象,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主人公形象。白嘉轩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其中最成功、最耀眼的一个。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一、践行仁义礼智信的白嘉轩,是传统文化中正统人格的化身。

白嘉轩是个有信仰的人。他虽然没有在学堂里系统地接受过儒家思想教育,但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却时时处处把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作为自己内心的信仰,奉作为做人的标准,成为他的处世之本。作为族长,白嘉轩为了重整民风民俗,还请朱先生拟定村规乡约,并将全文刻在石碑上,作为白鹿村村民心中的尺寸和行为的规范,使仁义、礼节、诚信、孝道等儒家思想理念,成为白鹿原人的行为准则。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白嘉轩是个仁义大度的人。他非常仁义地对待长工鹿三一家,从不克扣鹿三的工钱,他把鹿三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看待,家中大小事总是征求鹿三的意见,而且对待鹿三的儿子黑娃,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给他置办学习用具,与自己儿子一起上学。白嘉轩就是要在白鹿村乃至整个原上树立起老祖宗传下来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让所有人都看看,真正的人是怎么为人处事的。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白嘉轩是个胸怀宽广的人。鹿子霖可谓是白嘉轩的对手,鹿子霖曾经利用小娥来引诱白孝文堕落,鹿子霖还买了白孝文的房子,把白嘉轩好好的院子拆的七零八落,但是当白嘉轩得知鹿子霖被捕后,他没有幸灾乐祸,反而千方百计搭救鹿子霖。黑娃当土匪时抢了白家,打断了白嘉轩挺直的腰板,使他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佝偻着身体,同时还带人砸了对白家具有神圣象征意义的祠堂,但是黑娃被捕后白嘉轩毅然去探望他,并为他奔走求情。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二、坚守儒家文化传承的白嘉轩,是儒家道德规范的践行者

白嘉轩坚守着传统文化的义气。他以一种哲人的眼光冷静的审视这个喧嚣骚动的世界。作为族长,他身先士卒带领农民反对苛捐杂税,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交农运动";为了解救旱情,他不惜自残为乡亲们求雨;为了传承儒家文化,在家乡积极的创办义学;他听从朱先生教诲,带头梨毁大烟苗,接济李寡妇;他关注村民疾苦,广施善举。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白嘉轩始终守望着那片土地。白嘉轩头脑灵活,家境始终比较富足,但他一步也没离开白鹿原,更没有离开土地,而是每天在地里默默地辛勤劳作,作为一个农民他不忘耕读传家的古训,家境富裕却不脱离劳动。白嘉轩凭着执着的信念,宽容的胸怀,在白鹿村树立了族长的威信和仁义的形象,被朱先生盛赞:"这心肠、这肚量、这德行,跟白鹿原一样宽广深厚,永存不死"。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白嘉轩忠诚践行着儒家思想。他顽固的坚守着儒家道德规范。他坚信:"凡是生在白鹿原炕脚上的任何的人,只要是人,迟早都要跪倒在祠堂里头"。白家轩的身上体现着儒家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浩然正气,显示出2000多年来支撑中国历史文化的强劲的民族气节。

三、狡黠、残忍、歹毒的白嘉轩,是封建文化糟粕的守墓人

白嘉轩性格中具有虚伪狡诈的因子。他无意间发现白鹿精魂后,力图把这块地买到手。"他心中燃烧着炽烈的进取的欲火,脸孔上摆出的却是可怜兮兮的无奈,疲惫憔悴的神色令人顿生怜悯"。以好地巧换了鹿子霖的风水宝地。当白嘉轩得知三儿子孝义不能生育后代后,表面反对冷先生提出的去赶棒槌会的意见,而心里却想出了更为周密的计划,他让白赵氏诡秘地诱兔娃去陪儿媳妇,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后奉承冷先生医术高明,再给兔娃娶了媳妇儿,这件事情弄巧成真、天衣无缝。由此可见白嘉轩的狡黠奸猾,在他讲重情义的时候,又进行着违背仁义、灭绝人性的野蛮行径。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白嘉轩具有心肠硬冷的品行。儒家文化的冷硬无情在白嘉轩身上也有集中表现。他对死去的6个妻子毫无感情,甚至连面貌都记不清楚,既使对现在的妻子也没有多少感情可言,只把她当作生儿育女的工具。他对违反儒家道德规范的行为,绝不能容忍,以冷酷残暴的手段惩治这些敢越雷池的人。

白嘉轩有着残酷冷血的个性。

当他知道小娥的身世后,他严厉拒绝黑娃和小娥进祠堂拜祖。在知道了小娥和孝文通奸后,不顾劝阻,用刺刷抽击孝文和小娥。田小娥死后,他以镇妖塔惨酷的镇压了小娥的冤魂,让其永世不得超生。对自己的接班人孝文的堕落,他严厉惩罚,逐出家门,在其面临饿死时仍见死不救。他的掌上明珠白灵逃婚后,他不动声色宣布:"白姓里没有白灵,这个人死了"。白嘉轩残忍无情,正是他精神世界的封建文化中糟粕因素起着内在的核心作用。

浅析《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形象的文化意蕴

总结: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里塑造的一个真实可信、性格鲜明、有立体感的典型人物形象。白嘉轩性格的两面性,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矛盾性、复杂性的体现。他的精神上既延续着封建社会文明的精华,也继承了封建社会的糟粕,体现着绵延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儒家文化的精髓。

白嘉轩的悲剧在于,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顽固坚守的精神价值与正在撕裂的社会现实的矛盾性、冲突性,必然产生悲剧性的结局。作家陈忠实正是通过这一具有浓郁文化色彩、富有深刻文化意蕴的典型人物形象,展现对传统伦理文化的诠释,阐释对那个时代历史文化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