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窮二白到百廢俱興,新中國成立的艱難,從一枚郵寄封就能看到

一窮二白到百廢俱興,新中國成立的艱難,從一枚郵寄封就能看到

解放初期郵政實寄封

這是一枚解放初期的郵政實寄封,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枚實寄封上貼了1分、4分、200元、1600元,共四種郵票。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同一個信封上所貼郵票的面值差距如此之大?的確,這就是當時的現實。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緊接著又開始瞭解放戰爭。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一個問題擺在當時的黨中央面前:原本各個解放區由於被日偽區和國統區分開,所以使用的都是不同的貨幣,甚至有的解放區還使用布制的貨幣,而新解放區使用的是國民黨發現的法幣也必須換為中國中央發現的貨幣才行。換言之,統一貨幣已經是當時經濟工作的當務之急。如果不解決好貨幣統一的問題,那全中國解放也就成為了空談,所以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好。於是,在1948年12月1日在河邊省石家莊市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首任總經理南漢宸,同日正式發行人民幣,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共六種面值。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第一版人民幣的設計本來是準備以毛澤東主席頭像作為圖案的,但設計稿送到中央時卻遭到了毛主席等人的反對,畢竟這有引起個人崇拜的嫌疑。於是,第一套人民幣的圖案就設計成了大橋、工廠、祖國山河等。

一窮二白到百廢俱興,新中國成立的艱難,從一枚郵寄封就能看到

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使用的布制貨幣

第一套人民幣發行於解放戰爭末期,這或多或少決定了它的命途多舛。

首先來說,解放戰爭後期國統區的法幣陷入了惡性通貨膨脹情況,這間接影響了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其次來說,人民幣在全國的推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當時的人民群眾對它並不瞭解,甚至以對待國民黨“金圓券”的態度對待人民幣。

最後,新中國成立後,國民黨在大陸留下眾多特務,處處和中共中央作對。甚至在解放上海後公開宣稱:“解放軍打仗一百分,搞經濟不及格”。和“解放軍能打進上海,人民幣打不進上海。”

另外,國民黨執政後期,“法幣”和“金圓券”的瘋狂貶值使普通百姓對紙幣畏之如虎。間接對人民幣的推廣形成了阻力。

一窮二白到百廢俱興,新中國成立的艱難,從一枚郵寄封就能看到

第一套人民幣:五千元

在種種壓力之下,第一套人民幣成為了“犧牲品”,它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立刻陷入了通貨膨脹的泥潭。於1951年不得不發現了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面值以應對通貨膨脹。舉個例子來說,解放上海後例行要在上海這個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推廣新貨幣——人民幣。但在上海資本家、外國買辦和國民黨特務的共同陰謀下,每天早晨發行的人民幣到了晚上無一例外的回到了銀行手中,它們又被人們兌換回了金銀、銀元和外幣。與此同時,由於沒有合適的交易媒介,人們群眾還在用美元、法幣、金圓券進行交易,甚至是以物易物。

為了應對此局勢,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央政府採取種種措施,包括取締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稅收必須使用人民幣等措施。終於,廣大人民群眾開始接受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而且人民幣的幣制也趨於穩定。

一窮二白到百廢俱興,新中國成立的艱難,從一枚郵寄封就能看到

第二套人民幣

隨著解放戰爭的基本結束,人民幣也確立了合法貨幣的地位,但此時許多大面值貨幣已經發行出去,人民幣仍然面臨高額通貨膨脹的窘境,這成為了新中國幣制改革的最後一個障礙。

在此情況下,中央人民政府著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並規定和第一套人民幣的比值為10000:1,這樣徹底解決了盤亙於中國經濟之上,剝削了中國人民二十多年的通貨膨脹問題。從此以後,物價再也不會一日三變,更不會出現錢比紙賤,扛著麻袋發工資的怪相了。

作為那個特殊時期的產物,郵資封清楚地紀錄了那段時間的歷史。文章開始時提到的郵資封,上面貼著200元和1600元的郵票,其實際只相當於人民幣2分錢和一角六分錢。而下面的郵資封更有意思,

一窮二白到百廢俱興,新中國成立的艱難,從一枚郵寄封就能看到

1956年中國寄往美國混貼封

這是1956年中國寄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新舊面值郵票掛號信函混貼封,其上面有8分,300元,800元和1000元,共四種面值的郵票。既是混貼封,還是掛號信函,更在那個特殊時期寄往美國,可說是彌足珍貴的。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日趨強大,變更幣制這種是當然早已成為了歷史雲煙,一去不復返了。高面值郵票低面值郵票混貼的情況就更是煙消雲散了。不過,作為那段特殊時期的特別產物,混貼封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奪取革命全面勝利,穩定中國經濟的種種舉措。當為後世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