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史学:《苏颂后嗣研究》之苏泂

苏氏史学:《苏颂后嗣研究》之苏泂

《苏颂后嗣研究》

苏泂

苏登科

点开☞

笔者按:《苏颂后嗣研究》所关注的“苏颂后嗣”,仅限于两宋期间有文献可考者。主要以苏颂家族现存墓志为依据,并参照有关史籍资料,对苏颂后代的成员及其生平,试作一次初步探索。按《苏颂行状》和《苏颂墓志铭》的记载:苏颂有子6人,孙男19人,曾孙男女13人。笔者共查得32人:子辈6人,孙辈8人,曾孙辈8人,玄孙辈9人,五世孙辈1人。

现刊发《苏颂后嗣研究》苏泂传记史料,敬请指正。

——————————————

苏泂,字召叟,苏颂玄孙。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宋宁宗庆元末(1200年)前后。少时即随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走四方。曾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师从陆游学诗。生平所与往来唱和者,如辛弃疾、刘过、王柟、潘柽、赵师秀、周文璞、姜蘷、葛天民等,皆一时之名士。著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已佚。清乾隆《四库全书》校官从《永乐大典》所载采辑排比,共得其诗八百五十余篇,厘为八卷。并在《提要》称“其所作皆能镵刻淬炼,自出清新,在江湖诗派之中可谓卓然特出。”

苏氏史学:《苏颂后嗣研究》之苏泂

苏泂生平事迹,散见于《全宋词》卷四、《宋诗纪事》卷六十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十八。《钦定四库全书提要》(集部四·别集类三)的记载,较为详细。摘录如下:

“臣等谨案:《泠然斋集》八卷,宋苏泂撰。泂字召叟,山阴人。右仆射颂之四世孙。《宋史》颂传不详列其后裔,故泂始末无可考。陈振孙《书录解题》有泂《泠然斋集》二十卷,亦久亡佚。惟宋无名氏《诗家鼎脔》中尚存其二诗而已。今从《永乐大典》所载采辑排比,共得诗八百五十余篇,厘为八卷,即诗中所自纪参互考之,知泂少时即从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走四方。曾再入建康幕府。其《书怀》诗有云:‘昨蒙宗公置牙齿,事下丞相当审核。驽才不堪驾十乘,爝火或可继残夕。’则尝以荐得官,而终偃蹇不遇以老。生平所与往来唱和者,如辛弃疾、刘过、王柟、潘柽、赵师秀、周文璞、姜夔、葛天民等,皆一时知名士。集中又有《送陆游赴修史之命》诗云:‘弟子重先生,丱角以至斯。文章起婴慕,德行随萧规。’是泂本从学于游,诗法流传,渊源有自。故其所作皆能鑱刻淬炼,自出清新,在江湖诗派之中可谓卓然特出。其《金陵杂咏》多至二百首,尤为出奇无穷。周文璞为作跋,以刘禹锡、杜牧、王安石比之。虽称许不免过情,要其才力富赡,实亦一时之秀也。惜其原集久湮,录宋诗者至不能举其姓名。其《輓姜夔》一诗,元陆友仁《砚北杂志》引之,以为苏石所作。近时厉鹗作《宋诗纪事》,遂分苏泂、苏石为两人。今考是诗,犹在泂集中。殆必原书题作‘苏召叟’,传写者脱去‘叟’字,又误‘召’为‘石’,遂致辗转沿讹,莫能是正。倘非集本复出,竟无由订定其纰缪。则晦而复著,亦可云泂之至幸矣。乾隆四十六年(1781)九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墀。”

苏泂是苏颂四世孙。但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又是谁呢?《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和《全宋词》、《宋诗纪事》、《宋元学案补遗》等有关文献资料,均未提及。苏颂后嗣的研究,确实还存在着空白点。相比之下,苏轼苏辙后裔的专题学术探讨,就做得很好了。最近,笔者正搜集整理苏氏墓志碑刻,已查找到苏颂家族七件墓志。他们是《苏绎墓志铭》、《张君夫人苏氏墓志》、《林侯妻苏氏墓志铭》和《苏颂墓志铭》、《苏携墓志铭》、《苏师德墓志铭》、《苏玭墓志铭》。其中《苏师德墓志铭》和《苏玭墓志铭》两件墓志,正好可以解开苏泂的“曾祖父、祖父、父亲是谁”这一谜底。

《苏师德墓志铭》原题《故中散大夫致仕苏公墓志铭》,载于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二十。《墓志》载:苏师德是苏颂孙,苏京之子。有“男三人:长玭也,今为承议郎、新通判明州;琏,早世;琢,某官。孙男七人:渭,迪功郎、常州晋陵县主簿;溱,将仕郎;温、汭、河、濂、湜,尚幼。”

又《苏玭墓志铭》原题《吏部郎中苏君墓志铭》,载于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九。《墓志》载:“子二人:溱,文林郎,新知衢州常山县,有志节,执丧如公丧考妣时。濂,将仕郎。”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苏泂的曾祖父是苏京、祖父是苏师德、父亲是苏琢。他从小跟随祖父苏师德,游宦多地。最后,落籍寓居绍兴山阴县蕺山东麓泠然池之南,并建有读书阁。《泠然斋集》书名,即来源于“泠然池”之名。清乾隆《绍兴府志》有载。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