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又一个苏姓牛人:科技宰相苏颂

01

中国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北宋两朝杰出的八位散文家,他们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这“三苏”就占了三席,可见北宋苏氏家族的成就非凡。

其实在北宋,与三苏同一期间,还有一位成就绝不亚于苏东坡的苏姓文人。他就是当过北宋丞相的旷世奇才苏颂。

北宋又一个苏姓牛人:科技宰相苏颂

苏颂,字子容,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出身于一个闽南望族。他的父亲苏绅中过进士,当过掌管起草诏令的翰林学士加知制诰﹑尚书省礼部郎中。

苏颂22岁时考中进士,这年同登进士及第的还有后来的北宋改革家王安石。

苏颂开始被授为宿州观察推官。第二年调任江宁知县。后来又任南京(河南商丘)留守推官,当时欧阳修任应天府知府兼南京留守,见苏颂处理政务办事慎重稳妥,对他非常器重和赏识。

1046年冬,苏颂的父亲苏绅出任河南河阳知州,未及上任就得病去世了,年仅48岁。苏颂从河南护送其父的灵柩南下归葬,因为泉州老家山高路远,无法返回。

在润州(镇江)时遇到一位会看风水的僧人,为苏颂在润州京岘山西北的山岗选取了一处坟地来安葬其父苏绅。苏颂同时又在润州城东的青阳门附近选宅地定居,与家人一起为父服孝守制了三年。

02

此后,苏颂曾经辗转各地,在颍州、婺州、亳州、应天府、杭州、开封府、沧州和扬州等多地任过地方长官。苏颂为人正直,天性仁厚,每到一处他都是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竭尽所能地造福一方,留下了显著的政绩。

北宋又一个苏姓牛人:科技宰相苏颂

颍州西湖

在颍州任知州的时候,恰逢朝廷为宋仁宗修筑皇陵,许多州县的地方官纷纷向百姓加捐派款,趁机中饱私囊。苏颂却直接从州库中拨款,来置办朝廷摊派的各种物资,不去侵扰当地百姓,深受民众称赞。

吴越地区发生饥荒时,苏颂被派任杭州知州。一天他外出时,遇见一群人向他哀诉,因为拖欠税款被转运司责罚,白天服劳役晚上被囚禁,即使死了也没钱交清税款。

苏颂提出,将他们放了,让他们自己谋生。挣的钱除了吃穿以外,剩余的都用来偿还欠款,以一年为期限还清欠款。这些人连忙道谢说决不敢负约,后来他们果然都如期交上了欠款。

苏颂在朝中也担任过许多职务。从最初只是任馆阁校勘,从事校正和整理古籍的工作,到后来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乃至宋哲宗时期109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宰相。

苏颂始终为官清廉正直、忠于职守,表现出慎重稳健的政治家素质。他举荐过许多人才,但从来不收受人家赠送的礼物。

03

苏颂的从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宋神宗元丰二年,当时担任开封府尹的苏颂被人构陷,关进了御史台大牢。原因竟然是由一件小事而起。

开封名刹大相国寺的和尚宗梵向开封府状告寺院的住持,说他将寺院的粥钱支给了一个姓孙的官员。开封府尹苏颂经了解得知,原来是住持花了孙某的钱,孙某讨账时,因为手头拮据,住持就先用寺院的粥钱抵还。孙某见被人控告便将钱还给了住持。

苏颂认为孙某讨账天经地义,而住持支配寺院的钱财也没什么毛病。于是认定这是和尚宗梵故意找麻烦,便对他处以杖责,结案了事。

北宋又一个苏姓牛人:科技宰相苏颂

不料事后再生波折,一个城隍庙卒向御史台状告开封府尹苏颂,说他偏袒姓孙的官员。御史舒亶亲自审理此案,他发现苏颂与孙某是拐弯抹角的远亲。虽然苏颂判案时,并不知道自己与孙纯是姻亲,舒亶却认为,既然是亲戚,就可以认定苏颂徇私枉法的罪名。

苏颂遭到传讯,百口难辨,被降职到濠州(凤阳)当知县。可是事情还没了,舒亶继续穷追不舍,将苏颂送进了御史台监狱。

此时,一墙之隔的牢房中关着另一个苏姓名士,苏轼正因为“乌台诗案”在这里受审。祖籍福建的苏颂与来自四川的苏轼虽然不属于苏姓的同一支系,可是却与苏轼的父亲苏洵共过事,还互认了宗亲。这么算来,论辈分年长十几岁的苏颂还是苏东坡的族叔。

苏颂的冤案其实是舒亶与他的顶头上司御史中丞李定设计的阴谋。

李定与苏颂结怨源自八年前。当时,王安石推荐他早年的学生李定任监察御史里行一职,得到了宋神宗的批准。可是在按照程序层层签字的时候,却接连遭到几个起草诏令的知制诰驳回,因为他们认为李定的品行不端,苏颂正是其中拒绝起草诏令者之一。

李定如今成了御史台长官,自然不肯放过报复当年未能进入御史台之恨的机会。其实与苏轼遭受乌台诗案的冤狱迫害一样,根本原因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与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之间的争斗。

苏颂毕竟是皇帝看重的经世之才,所以不止一次逢凶化吉,东山再起。他尽管仕途跌宕起伏,最终还是官至宰相,位极人臣。

04

但是苏颂真正得以流传百世的贡献,并不在于从政的影响,而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博学多才的苏颂对于天文﹑历算﹑生物和医学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是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还是世界钟表业的鼻祖。

苏颂曾经在文史馆和集贤院任职多年,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典籍和资料,包括不少稀世珍本。宋仁宗时期,他受命参与校定和编撰医书。他参加编写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书中记载药物1082种,搜集补充医家所常用而之前书籍未载入的药物近百种,并且作出注解。

当时的药物书籍中有许多混乱不清和错讹之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颂提议编写一部《图经本草》,为此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药物大普查。

各地官府将每种草药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色、大小画出图形,并且说明它们开花、结果和收采的时间以及所用功效。对于入药的动物和矿物也同样办理。来自境外和边远地区的药材则要求交易商客提供资料。

北宋又一个苏姓牛人:科技宰相苏颂

《图经本草》

这些堆积如山的原始图形和药物样品送到京城后,苏颂亲自动手,带人逐一仔细加以辨别研究。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编撰完成了总共21卷的药物学巨著《图经本草》。详实的绘图和文字说明让后人鉴别和用药有了可靠依据。

《图经本草》不仅在药物学上有重大价值,而且记载了大量动物和入药矿物的形态、产地和特点,在生物学和矿物学上也有很大贡献。《图经本草》中甚至对于当时钢铁冶炼的工艺过程也有详细记述。

05

苏颂最为了不起的科技成就要数一件天文机械的制造。

宋哲宗元祐年间,苏颂带领吏部守当官韩公廉等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花了4年时间研制出一台水运仪象台。

这台水运仪象台高12米,宽7米,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浑仪能像天文望远镜那样随观察的天体运动,它的顶部设有九块活动的屋板,观测时可以自由拆开,类似现代天文台可以启闭的圆顶。

北宋又一个苏姓牛人:科技宰相苏颂

水运仪象台

中层是演示天体运动的浑象,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形象地演示出天象的变化。下层则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并且报时的机械装置。

浑仪和浑象转动的动力来自下层的枢轮,那是一个直径1丈多,带有36个水斗的大水轮。枢轮是靠着铜壶滴漏的水力来推动,当水滴满一个枢轮水斗时,就会因为打破平衡而启动机构,使得枢轮下转。

这时一个类似现代钟表擒纵机构的“天衡系统”就会起作用,使得枢轮只能转过一辐的角度,这样循环往复,完成等时运转。

苏颂他们制造的这台水运仪象台可以观测天体运行,演示天象变化,随着天象推移还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地报时。通过木制的齿轮传动系统让上部的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各自获得准确的转速。水运仪象台的精巧和先进程度是当时世界上前所未有的。

难能可贵的是,水运仪象台完成后,苏颂还著作《新仪象法要》一书,把水运仪象台的总体和各个零部件绘图加以说明。

那些详细的透视图和示意图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早最完整的机械图纸。根据这些图纸甚至还能准确地复原出当年的水运仪象台。

苏颂也可以说是世界钟表业的鼻祖。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苏颂制造的装有另一种擒纵器的水力传动时钟比十四世纪欧洲发明的钟表装置先行了几个世纪。

在《新仪象法要》书中,苏颂还留下了目前保存在国内的最早的星图。他根据实测绘制的星图中,绘星数量达到1464颗,也是14世纪末之前,世界上最为完整﹑细致和准确的星图。

苏颂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苏魏公文集》中的收有他所作的580多首诗歌。苏颂曾经两次出使辽国,写下《前后使辽诗》58首,其中不乏上乘之作。

苏颂在北宋为官,从宋仁宗起历经五朝。宋徽宗即位后,封他为赵郡公。1101年6月,苏颂在润州逝世,享年八十二岁,葬于镇江五洲山。这一年,苏轼途径镇江,曾写下《推荐子容功德疏》以示怀念。

北宋又一个苏姓牛人:科技宰相苏颂

北宋宰相苏颂不仅是政治家,他与沈括一样,也是百科全书式的旷世奇才,古代科学大家。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