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史學:《蘇頌後嗣研究》之蘇泂

蘇氏史學:《蘇頌後嗣研究》之蘇泂

《蘇頌後嗣研究》

蘇泂

蘇登科

點開☞

筆者按:《蘇頌後嗣研究》所關注的“蘇頌後嗣”,僅限於兩宋期間有文獻可考者。主要以蘇頌家族現存墓誌為依據,並參照有關史籍資料,對蘇頌後代的成員及其生平,試作一次初步探索。按《蘇頌行狀》和《蘇頌墓誌銘》的記載:蘇頌有子6人,孫男19人,曾孫男女13人。筆者共查得32人:子輩6人,孫輩8人,曾孫輩8人,玄孫輩9人,五世孫輩1人。

現刊發《蘇頌後嗣研究》蘇泂傳記史料,敬請指正。

——————————————

蘇泂,字召叟,蘇頌玄孫。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宋寧宗慶元末(1200年)前後。少時即隨其祖遊宦入蜀,長而落拓走四方。曾在荊湖、金陵等地作幕賓。師從陸游學詩。生平所與往來唱和者,如辛棄疾、劉過、王柟、潘檉、趙師秀、周文璞、姜蘷、葛天民等,皆一時之名士。著有《泠然齋集》十二卷、《泠然齋詩餘》一卷,已佚。清乾隆《四庫全書》校官從《永樂大典》所載採輯排比,共得其詩八百五十餘篇,釐為八卷。並在《提要》稱“其所作皆能鑱刻淬鍊,自出清新,在江湖詩派之中可謂卓然特出。”

蘇氏史學:《蘇頌後嗣研究》之蘇泂

蘇泂生平事蹟,散見於《全宋詞》卷四、《宋詩紀事》卷六十三、《宋元學案補遺》卷九十八。《欽定四庫全書提要》(集部四·別集類三)的記載,較為詳細。摘錄如下:

“臣等謹案:《泠然齋集》八卷,宋蘇泂撰。泂字召叟,山陰人。右僕射頌之四世孫。《宋史》頌傳不詳列其後裔,故泂始末無可考。陳振孫《書錄解題》有泂《泠然齋集》二十卷,亦久亡佚。惟宋無名氏《詩家鼎臠》中尚存其二詩而已。今從《永樂大典》所載採輯排比,共得詩八百五十餘篇,釐為八卷,即詩中所自紀參互考之,知泂少時即從其祖遊宦入蜀。長而落拓走四方。曾再入建康幕府。其《書懷》詩有云:‘昨蒙宗公置牙齒,事下丞相當審核。駑才不堪駕十乘,爝火或可繼殘夕。’則嘗以薦得官,而終偃蹇不遇以老。生平所與往來唱和者,如辛棄疾、劉過、王柟、潘檉、趙師秀、周文璞、姜夔、葛天民等,皆一時知名士。集中又有《送陸游赴修史之命》詩云:‘弟子重先生,丱角以至斯。文章起嬰慕,德行隨蕭規。’是泂本從學於遊,詩法流傳,淵源有自。故其所作皆能鑱刻淬鍊,自出清新,在江湖詩派之中可謂卓然特出。其《金陵雜詠》多至二百首,尤為出奇無窮。周文璞為作跋,以劉禹錫、杜牧、王安石比之。雖稱許不免過情,要其才力富贍,實亦一時之秀也。惜其原集久湮,錄宋詩者至不能舉其姓名。其《輓姜夔》一詩,元陸友仁《硯北雜誌》引之,以為蘇石所作。近時厲鶚作《宋詩紀事》,遂分蘇泂、蘇石為兩人。今考是詩,猶在泂集中。殆必原書題作‘蘇召叟’,傳寫者脫去‘叟’字,又誤‘召’為‘石’,遂致輾轉沿訛,莫能是正。倘非集本復出,竟無由訂定其紕繆。則晦而復著,亦可雲泂之至幸矣。乾隆四十六年(1781)九月恭校上。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

蘇泂是蘇頌四世孫。但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又是誰呢?《欽定四庫全書提要》和《全宋詞》、《宋詩紀事》、《宋元學案補遺》等有關文獻資料,均未提及。蘇頌後嗣的研究,確實還存在著空白點。相比之下,蘇軾蘇轍後裔的專題學術探討,就做得很好了。最近,筆者正蒐集整理蘇氏墓誌碑刻,已查找到蘇頌家族七件墓誌。他們是《蘇繹墓誌銘》、《張君夫人蘇氏墓誌》、《林侯妻蘇氏墓誌銘》和《蘇頌墓誌銘》、《蘇攜墓誌銘》、《蘇師德墓誌銘》、《蘇玭墓誌銘》。其中《蘇師德墓誌銘》和《蘇玭墓誌銘》兩件墓誌,正好可以解開蘇泂的“曾祖父、祖父、父親是誰”這一謎底。

《蘇師德墓誌銘》原題《故中散大夫致仕蘇公墓誌銘》,載於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二十。《墓誌》載:蘇師德是蘇頌孫,蘇京之子。有“男三人:長玭也,今為承議郎、新通判明州;璉,早世;琢,某官。孫男七人:渭,迪功郎、常州晉陵縣主簿;溱,將仕郎;溫、汭、河、濂、湜,尚幼。”

又《蘇玭墓誌銘》原題《吏部郎中蘇君墓誌銘》,載於陸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九。《墓誌》載:“子二人:溱,文林郎,新知衢州常山縣,有志節,執喪如公喪考妣時。濂,將仕郎。”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蘇泂的曾祖父是蘇京、祖父是蘇師德、父親是蘇琢。他從小跟隨祖父蘇師德,遊宦多地。最後,落籍寓居紹興山陰縣蕺山東麓泠然池之南,並建有讀書閣。《泠然齋集》書名,即來源於“泠然池”之名。清乾隆《紹興府志》有載。

(作者單位:漳州蘇氏譜牒研究會)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