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百万,占据半壁江山的曾国藩为何不“黄袍加身”

1864年,湘军攻下天京,我们在阅读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时常会有一个疑问盘踞在心头,那就是当年曾国藩在消灭了太平天国以后,作为清朝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的他可以说是大权在握,部下党羽遍布整个东南半壁江山,但是他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称帝呢?

拥兵百万,占据半壁江山的曾国藩为何不“黄袍加身”


曾国藩的部下也多次向他建议,希望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曾国藩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么我们说,一生为朝廷的曾国藩,为什么不亲手经营这片他过去努力维护下来的天下呢,难道曾国藩一生的最终目标仅仅只是做一回个好大臣吗。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举动是否能证明当时朝中大臣已再没有能与曾相媲美的智力了。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并且深谋远虑的人,或许是他预见自己称帝后会发生什么自己也想不到的事。

拥兵百万,占据半壁江山的曾国藩为何不“黄袍加身”


满清能统治中原200多年,是因为它有一个相对汉人军事集团没有的优势,那就是靠部族纽带维系皇权和世袭军事特权阶层的抱团,不像汉人军事集团,很容易因皇权法理独大导致世袭特权阶层分裂。八旗是军队,但更重要的是八旗制通过收买满洲军事部族中下层约束满洲贵族上层,确保满洲军事集团不分裂。只要清廷给曾国藩的手下一些官位,曾国藩的军事集团都随时可能倒戈。事实上,慈禧控制湘系军事集团的办法就是给曾的手下封官。曾国藩的时代,八旗虽然战斗力下降,但湘军要把八旗快速吃掉还是不可能的。只要无法把八旗快速吃掉,曾国藩自己的军事集团就可能随时会分裂。历史上吴三桂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军事上败给了满清,而是因为吴的去世导致了吴系军事集团的分裂。

拥兵百万,占据半壁江山的曾国藩为何不“黄袍加身”


李鸿章虽说是曾国藩亲手扶植,其忠臣度却还有待考验。此外,左宗棠对大清忠心耿耿,而且具有超强的军事能力,左宗棠能力强悍且心高气傲,除胡林翼外,任何一位大清中兴名臣他都不放在眼里,其中自然就包括书生气十足的曾国藩。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就算现在表面上​曾国藩称帝,不知道何时也会过河拆桥,篡夺皇位之事也并非不可能,到时候曾国藩可能要背上历史骂名。

拥兵百万,占据半壁江山的曾国藩为何不“黄袍加身”


曾国藩虽然看到了清政府在对抗洋人的态度上软弱无能,但是对待汉朝官员上确是机关算尽。当时湘军的兵力虽在长江数省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清政府的眼线遍布四周,对湘军早有防备。左宗棠的存在,在当时对曾国藩来说是很大的制约。1864年曾国藩控制的部队,名义上有30万之众,但他真正能用得动的,只有12万不到。而在这12万中,他当初一手带出来的只有5万。尽管太平天国战乱时期,南方战火滔天,但清廷却一直将八旗骑兵的主力十几万人,驻守在北京左右,这也就是京营八旗。另外为了扼防湘军,慈禧和奕䜣也在军事上做了防备,以提防湘军北进。当时,湘军西面有钦差大臣官文所率领的20万大军守在武昌,控制长江上游;另外著名悍将僧格林沁则率兵驻守在安徽、湖北;在湘军东面,清廷还布置了富明阿统帅大军镇守在镇江、扬州等长江下游地带,几乎是全面扼阻湘军。

拥兵百万,占据半壁江山的曾国藩为何不“黄袍加身”


正因为这些原因,曾国藩没有称帝,只做中兴之臣。当时曾国藩真称帝的话,势必会引起社会动荡,各地又要出现割据的局面,天下统一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中国统一的前途会更加磨难,客观来说他也对维护清朝廷的统一,抵御外强侵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