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為你千千萬萬遍。”

對於這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來,不管對於友情還是愛情,“為你千千萬萬遍”都是一句明明白白的承諾。《放風箏的人》裡,哈桑對阿米爾說了這句話,承諾要幫他追回風箏,這是哈桑對這份友誼的承諾。

今天,我想分享的也是一個關於承諾與友誼的故事——《去年的樹》。《去年的樹》是日本著名童話作家新美南吉的經典作品之一,講述的是一隻小鳥和一棵大樹之間的故事。

小鳥和大樹是好朋友,小鳥經常唱歌給大樹聽。冬天來臨,小鳥要回南方過冬,它告訴大樹明年春天會再來,再唱歌給他聽。第二年春天,當小鳥回來的時候,發現大樹不見了。於是小鳥便開始了尋找朋友之旅。

《去年的樹》這本書豆瓣評分9.2分,它之所以能受到中國讀者喜愛,不僅僅因為小鳥與大樹之間的友誼,還因為新美南吉純淨而美好的文字。新美南吉被譽為“日本的安徒生”,他的很多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課本,《去年的書》這篇童話就被選入我國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童話故事有怎麼的獨特魅力。

《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01、擬人化的童話故事,四次對話貫穿全文,結構形式上的反覆體現小鳥尋友之途的不易,突出小鳥與大樹深厚的友誼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擬人體童話指的是採用擬人的手法去描寫動物或沒有生命的生物。這篇童話中,新美南吉將小鳥、樹、樹根、門等物擬人化。

童話中共出現了四次對話:

第一次是小鳥與大樹的對話,他們約定來年春天,小鳥再回來給樹唱歌。

第二次是小鳥與樹根的對話,小鳥回來時發現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於是它向樹根打聽大樹的下落。

第三次是小鳥與門先生的對話,小鳥來到工廠,向門先生詢問大樹在哪裡。

第四次是小鳥與小姑娘的對話,小鳥向小姑娘詢問火柴的去處。

作者用四次對話來串聯文章,推動故事發展。第一次對話為下文小鳥回來找大樹做了鋪墊,而第二、三、四次對話,又為小鳥提供了新的線索,在與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的對話中,小鳥終於找到了好朋友大樹。

《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在結構形式上,作者用了三次相似的詢問與回答,也就是文中第二、三、四次對話。作者通過小鳥多次打聽、尋找來體現它尋找大樹時的不容易,從而突出小鳥與大樹之間的深厚友誼。

小鳥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多次碰壁,如果換做其他人,可能早就放棄了。但小鳥卻通過一次次詢問、一次次尋找獲得了大樹的線索,最終找到了燈火。從中可以看出小鳥身上不輕言放棄、重承諾的品質。

文章結尾和開頭都描寫了小鳥唱歌:開頭是小鳥唱歌給大樹聽,結尾是小鳥唱歌給已化身為燈火的大樹聽,首尾呼應。結尾處小鳥唱歌不僅是在完成自己的承諾,也是在與大樹好好告別。因為當燈火熄滅,大樹也就不復存在了。

《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02、以詩化的方式表達死亡,以開放式的“非完滿”結局給讀者帶來情感震撼

大部分童話故事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作者在描寫死亡的時候都比較隱晦。比如安徒生的作品中,小美人魚化成了泡沫,賣火柴的小女孩手裡拿著火柴躺在街邊被人發現。

新美南吉在《去年的樹》中描寫樹的死亡也很隱晦。在這個童話故事裡,大樹被砍並不意味著它生命的終結。木條、火柴是大樹以其它的形式存在,大樹真正的死亡是在燈火熄滅的時候。

原文結尾是這樣寫的: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 年唱過的歌兒給燈火聽。火苗輕輕地搖晃著,好像很開心的樣子。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新美南吉給讀者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他沒有交代小鳥和大樹最終如何。但不難想象,小鳥唱完歌飛走了,它再也不會飛回來了。因為在火苗熄滅的那一瞬間,意味著大樹生命的消逝。小鳥再也沒有機會給大樹唱歌,而大樹也沒有機會聽到小鳥的歌聲了。

《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大部分的童話故事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即使是在《海的女兒》這篇公主和王子沒有生活在一起的故事中,安徒生還是給小人魚寫了一個幸福的結局:小人魚因為心靈善良,來到了天堂,獲得了永恆的靈魂。

但新美南吉在《去年的樹》裡卻給讀者留下了一個不一樣的結局。乍一看,小鳥最終找到了大樹,並給大樹唱了歌,完成了去年的承諾,是一個幸福的結局。但其實,對於大樹而言,它並沒有一個大團圓結局。

去年的大樹枝繁葉茂,身邊有朋友天天唱歌給自己聽;今年的大樹被伐木工砍了、被加工成火柴,最後化成灰燼。這使得整個故事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悲傷,給讀者帶來情感上的震撼。

《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03、新美南吉純淨而美好的文字中,傳遞出友誼的珍貴、承諾的重要以及對待離別的平淡

網上有人這樣評價新美南吉的作品:

故事裡在讚揚和追求庶民的善良心性的同時,又總是存在著單純的善意難以溝通的人生的悲哀。善意和幽默使南吉童話具有了民間藝術的親切和美感。

新美南吉的童話故事中,雖然會存在“不完滿”的結局,但這並不影響他作品傳遞美好的情感。

①友情美好而珍貴

友情是一種美好而又珍貴的東西,它是一種超出血緣、地域的情感。它並不僅僅存在於人和人之間,我們與自己朝夕想不的寵物也會產生深厚的友誼,就像《去年的樹》中的小鳥和大樹。

友情的美好在於它能使人輕鬆快樂。當我們受挫而感到失落的時候,跟朋友談談心,發洩心中的苦悶,心情就會明朗許多。當我們因為父母的不理解而與他們吵架時,當我們談戀愛分手後,我們都能從朋友處找到安慰。

酒逢知己千杯少,要想擁有一個互相理解、有情感共鳴的靈魂好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即使我們與朋友相隔千里,我們也要保持聯絡。在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足夠的關心和心靈上的陪伴。

《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②誠信是一個人身上的重要品質

“人無誠信不立;家無誠信不和;業無誠信不興;國無誠信不寧。”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誠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個人來說,活在世界上並不只是活著,還需要別人的尊重和信任。自己做到言而有信,是獲得別人尊重和信任的最好辦法。

相反,《狼來了》中的孩子給了我們警示,一個人如果丟了誠信,就沒有人會再相信他、幫助他。

工作中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是個毫無誠信的人,我相信沒有有領導和客戶敢放心地把工作交給他。生活中也是如此,一個言而有信的人,更容易收穫友情、愛情和幸福。

《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③學會平淡地接受離別與失去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與朋友分離的情況。高中畢業,我們與昔日同窗告別,獨自來的另外一個陌生的城市;大學畢業,我們與好友揮手再見,各奔東西。

離別是生活中的常態,但這並不意味著友情的結束。相反,下次再聚首,我們還是能像以前那樣談天說地,一起肆無忌憚地大笑。

除了好友,生活中我們也碰到其它離別和失去的情況。面對離別和失去,我們要像童話中的小鳥一樣,即使再不捨,也要學會平淡地接受,然後好好告別。

《去年的樹》:一隻鳥,一棵樹,一段不一樣的友誼

《去年的樹》是一篇非常簡短的童話故事,但它所傳遞的情感卻多層次的。也許你的孩子已經在語文課本上學過這篇故事,那不妨把書拿出來,與孩子一起再品讀一遍。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學過這個故事,那找個時間與孩子一起讀一讀吧。雖然故事簡單,但我相信它一定會給你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