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大院——“三晉第一村”的古建築故事

山西大院是中國民居建築的典範,向來就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號稱“三晉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南北貫通,中西合璧”的李家大院,還有因影視劇大獲的喬家大院等等。為什麼山西會有那麼多的大院?


山西境內從明清時期遺存下來的深宅院落,它們各具特色、佈局規則,在總體的佈局上是一個對外自我獨立、相對隔絕,對內自給自足、親近自然與家人的大院環境。由於地處大陸的內部,乾燥的氣候,較為不便的交通,使得山西大院能夠較好的保存下來。


晉商大院——“三晉第一村”的古建築故事


大院的誕生同興盛一時的晉商有著必然的聯繫。晉商長期經營鹽業、票號,明清時期創造了五百年的晉商傳奇。隨著山西商人走南闖北、財富越積越多的同時,植根於人心的儒家文化使得這群足跡天下的商賈們在腰纏萬貫後仍然回到故土,大興士木建造家園。


因此留下了豐富的別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山西的豪宅大院,建築雄偉,精雕細刻,匠心獨具,稱得上北方地區民居建築藝苑中的一顆顆璀璨明珠。今天我們瞭解的是師家大院,被譽為“三晉第一村”。


師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創建於清乾隆34年(1789年),擴建歷經80餘年,佔地面積10餘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是山西一座大院的代表。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兩家大院所不同的是,這裡的地形地貌與建築特點巧妙結合。


晉商大院——“三晉第一村”的古建築故事


師家大院的創建人為師法澤,字仁厚,生於乾隆初年,幼年孤貧,成年後持家有道,生意興隆。鼎盛時師家的店鋪、錢莊,北抵太原、北京,南達洛陽、開封、湖南湘鄉,西至西安、米脂,師家一度成為中南地區的名門望族。


不過,真正使師家溝聞名遐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師法澤之孫師鳴鳳與清末名臣曾國藩兄弟的深厚交往,師家因此成為仕官達貴,文人學士的周遊之處。


在早期,師家人們就以農商結合的方式,通過錢莊、商鋪等等,發展起來的一個大家族。後有來又經過兩百年,修建了豪華的宅院,也就是後來的師家大院。


師家大院的建築風格大多是以窯洞為主,共有大小31個院落,建築群以四合院、二進四合院、二樓四合院、三樓四合院為主體。分別設有正房、客廳、偏房等,並用傳統的圓門、耳門等相通,自然銜接,交融一體,既起到了很強的防盜、信息傳遞作用。


晉商大院——“三晉第一村”的古建築故事


師家大院突出了山區依山就勢、從窖上登樓的特點,又引進了平川平面多進四合院的建築特色,使整個建築渾然一體,氣勢雄偉,風格獨特。


主體建築外圍,附設有酒坊、醋坊、染坊、油坊、當鋪、藥店等,體現了師氏家族農、工、商、學、禮等井井有條的整體系統安排,也反映出其經濟、文化封閉的侷限。


師家大院的建築雕刻藝術值得特別說一下。現存的門樓、槎廊、花草、人物、琴棋書畫木雕10餘套,雕刻精緻,藝術精湛,已成為我國木雕藝術研究的珍品。


門額、門匾、木刻牌匾153處,磚刻牌匾47處,字跡功力深厚,剛勁有力,尤其是“東山宅”、“北海風”、“南山壽”、“敦本堂”、“清白家風”等牌匾,風格獨特,神韻非凡,實為難得的書法藝術精品。


以“壽”字圖為主的窗花隔扇圖案108種,據說一是表示師家的108種生意,一是表示山西的108個縣。其雕刻之細膩,工藝之精美,匠心獨運,立意動人。


晉商大院——“三晉第一村”的古建築故事


師家大院民居建築群,規模之大,設計之獨特,集磚雕、木雕、石刻藝術為一體,為中國古建民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在歷經200餘年的風雨剝蝕後,歲月的滄桑在這些斑駁彌久的巷道上,留下了記錄過往的斑駁印痕。


山西大院,是近代山西社會的一大縮影,雖說近代中國發生重大變化,但對山西人的習俗觀念變化作用有限。在大院裡,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傳統文化的巨大影響,新觀念的衝撞微乎其微。


建築大師梁思成當年考察了山西古建築後,這樣描述晉商大院:“這種房子在一個莊中可有兩三家,遙遙相對,仍可以想象到當日的氣焰,其所佔地面之大,外牆之高,磚石木料上之工藝,樓閣別院之複雜,均出於我們意料之外許多”。


一代晉商的傳奇歷史,在一磚一瓦間留下了印記,厚重的院牆宛如隔絕出了兩個世界。這些被歲月精心雕刻的院落,是工匠們手刻的史詩,更是晉商輝煌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