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科技助推下網絡文學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而且網文界與影視界的聯姻更掀起網絡言情小說改編和文化輸出的熱潮,很多網絡文學小說直接被改編成影視劇。在如此熱的情況下,我們應清楚的知道這種繁榮背後存有的問題

白日夢色彩、男性依賴色彩是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只有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讓網絡文學小說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一、少女的白日夢色彩濃厚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每個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有來自生活的壓力,有工作上的不順,而金錢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這些問題。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人生的本質就是慾望,慾望是人類全部活動與行為的內因。

所以網絡言情小說對錢權的幻想,反映了大部分人內心深處的渴望,也能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脫離現實焦慮的快感。其實這種幻想猶如毒品,帶有極強烈的麻醉性,若是長期沉浸其中會讓人忘卻現實。

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文學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網絡言情小說是群體意識的集中表達,能更好的反應出青年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嚮往,而脫離了現實的幻想,一定帶有極為濃厚的白日夢色彩。

因此網絡言情小說應在現實和幻想之間尋求平衡點,更要在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過程中,創造出符合社會價值取向的作品。

網絡文學入行門檻低,對寫作者沒有硬性要求,各行業各年齡階段的人都能進入到網絡文學行業。而網絡文學的出現更是給人們提供了自由表達的機會,更記錄最新鮮的生活感受,表現了原生態的時代現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和詩歌一樣記錄歷史真實性的特性。

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自由狂歡的舞臺上,網絡言情小說能通過對人物的獨有性格塑造,為我們編制一個如夢如幻的世界,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讀者在現實世界的缺憾,更能反應當前的社會價值取向。

所以很多讀者沉浸其中,想要從中尋求生活的希望,但是這種帶有麻木性的的幻想,缺乏以現實為基礎的理性邏輯,最終猶如白日夢一般會被戳破。

網絡言情小說緊緊抓住現代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希冀,在小說中主線是情愛,但是情愛的發展更不能離開對主人公的理想化設定。無論是《千山暮雪》中的莫紹謙,還是《佳期如夢》中的孟和平、阮正東,他們身上的共同特徵是完美、多金。

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是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將人們心中的慾望激發出來,很多年輕女性對多金男有莫名的好感。在《佳期如夢》中就有這類橋段“你那麼年輕,就怎麼有錢,還是不是人啊”,這就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

這些男主不但有錢,而且還會花錢,阮正東一言不合就開始送東西,有荷蘭空運過來的玫瑰,有價值連城的珠寶,這種肯為女主一擲千金的精神讓人嘖嘖稱奇。但是這也讓讀者在閱讀時迷失自我,甚至離開了真實的世界,開始沉浸在幻覺中,很多姑娘甚至希望自己身邊也有這樣一個男子。

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二、標榜女性獨立背後的男權依賴色彩

曾經有位哲人說過:‘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女性若是長期處於“他者”的環境中,必然會形成依賴、被動、順從的社會屬性。將愛情、男性看成是中心的女性價值觀觀具有排他性,在男性看來利益前面愛情是不堪一擊甚至是可以利用的,利益至上,以佔有和掠奪來證明自身身份的男性價值觀,具有極為嚴重的侵略性。

兩種價值觀的衝突,只要劇本、道具、佈景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能獲得“平等”的概率少之又少。

長期的男權話語中心體系下,兩性關係不平等由來已久,所以女性作家應在女性人物塑造上面進行調整,不要做出錯誤的價值導向。很多網絡言情小說作家雖然標榜獨立女性,但在作品中仍然有男性控制的痕跡,嚴重的男權依賴色彩依舊存在,因此女性解放道路任重道遠。

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網絡言情小說中女性形象被的勾勒,有其獨有的歷史軌跡。提到言情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很多人能想到瓊瑤的“小燕子”古靈精怪,性格倔強的“陸依萍”,人物性格鮮明飽滿。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瓊瑤在構建小說人物時付出的努力,但在標榜女性獨立作品的背後,隱藏的是對男權的依賴,小燕子之所以能成為還珠格格,能收穫一份愛情是仰仗皇權,她成功不是依靠自身實力,而是依賴皇帝父親。

其實這是典型的“男高女低”“男強女弱”的敘事傳統,使女性處於被拯救地位,而網絡文學小說深受港臺文學影響也有這種傾向,有著悲劇天后之稱的匪我思存,為製造出悲劇和矛盾點甚至更甚。

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兩性關係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實的集中反映,網絡文學小說作為兩性鬥爭的重要場所和考察重點。《裂錦》就是極具代表性的言情小說,講述女主面對父親驟然死亡後在男性世界中的斡旋挽救家庭企業,但最終失敗的故事。雖然作者有意將女主塑造成為一個現代獨立的女性,但詳細分析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女主兩次擁有擺脫男權社會的機會,但她的選擇讓人倍感無奈,危機可以成為她的新機遇,但是她沒有抓住這次機遇,她將自己包裝成商品賣給仇家,用身體為代價獲取利益,有著將女性物化的色彩,也預示兩性的不平等,最後這種不平等將成為精神上的依附性,讓女性在人格獨立性方面逐漸萎縮,甚至到最後完全喪失。

網絡言情小說“熱”背後的冷思考—以匪我思存小說為例

總之,商業化語境是時代發展的必經階段,利益導向下的網絡言情小說也在偏離原有的發展軌道,特別是在道德和利益面前創作者應牢記網絡文學的生命不僅要“追逐利益”更要“走心”,在網絡文學發展階段規避浮躁的利益趨向,能在秉持基本法律和道德觀念的前提下,合理的架設人物關係,告別低俗、色情、粗暴的描寫手法,才能長久的保持文學創作的生命力,才能從“亞文化”逐步走向“主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