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美股現在是“禍不單行”,但比不上1987年股災

記者 樊旭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日前在接受雅虎財經(Yahoo Finance)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和國際油價“自由落體式”下跌對美國股市來說可謂是“禍不單行”(a one-two punch),但1987年10月的股災更可怕。

“現在的情況和1987年10月有點像,但還沒那麼糟,”巴菲特週二對雅虎財經表示,“新冠疫情和週末石油界發生的事情碰在了一起,可謂是‘禍不單行’。”

巴菲特還拿眼下股市的表現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作了對比。他說,新冠疫情和油價帶來的衝擊沒有2008年金融危機那麼嚴重。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恐慌,還蔓延到了貨幣基金市場和商業票據市場,比美股3月9日觸發熔斷要可怕得多。

據雅虎財經報道,本週股市大跌中,巴菲特逢低吸納了達美航空的股票,這或許意味著他有信心航空板塊會從疫情中恢復元氣。

“只要你一直在(市場)這裡,什麼事情都會遇上。這次(這種情況)我也是活了89歲頭一次碰上。市場總是瞬息萬變的,人們對新聞的反應總是很大的。”巴菲特說。

1987年10月19日也是一個“黑色星期一”,當天道瓊斯工業指數狂跌22.6%,市值蒸發約50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8。

對於這次暴跌,分析師認為原因有三:一是美聯儲持續上調利率,從年初的6%上調至9月的7.3%,10月14日美國公佈的貿易赤字超出市場預期,進一步推高市場利率;二是美國國會提出立法,擬終止對公司收購融資的稅收優惠,引發資金撤離;三是程序化交易開始興起,機構投資者採用組合保險策略,在市場下跌時同時賣出期貨與現貨,容易導致市場流動性匱乏。

1987年10月的股災促使紐約證券交易所推出了熔斷機制。1988年2月,紐交所熔斷機制出臺,10月開始實施。之後幾經修改,2012年,標普500指數取代道瓊斯工業指數被設置為熔斷基準指數。在2020年3月9日之前,美股只在1997年10月27日觸發過熔斷機制,當天,道瓊斯指數收跌7.2%,收於7161.14點。

3月9日,全球金融市場再遇“黑色星期一”。受“歐佩克+”聯盟減產談判破裂、沙特宣佈增產的影響,4月交貨的西德克薩斯州輕質原油(WTI)價格在當天上午亞洲交易時段跌破30美元/桶,跌幅超過33%,超過1991年海灣戰爭時創下的最大跌幅。

原油價格的暴跌迅速蔓延到股票市場,歐美股市尤其慘烈。美國標普500指數開盤僅四分鐘就下挫逾7%,20多年來首次觸發熔斷機制。截至週一收盤,道瓊斯指數跌超2000點,跌幅達到7.8%,標普500指數跌7.6%,納斯達克指數跌7.3%。在歐洲,德國DAX指數跌7.9%,法國CAC40指數跌8.4%,英國富時100指數跌7.5%。

經歷了週二的反彈後,週三美股再次遭遇重挫,道指大跌近1500點。截至收盤,道指報23553.22點,跌5.9%,距2月12日創下的歷史高點,已累計下跌逾20%,從技術上說進入熊市,這意味著此輪始於2009年的美股牛市正式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