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四十歲到五十歲的教師?

天天向上217877947


四十歲至五十歲的教師,是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出生的人,這部分教師如果一直在教育領域,從教師成長規律而言,目前都應該是學校的教學骨幹類。

這部分教師雖然精力可能不如以前,但長期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會在各個學科內成為有經驗的教師。在我印象中,北京有不少這樣的教師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有成為了校長和副校長。

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剛畢業就進入了教師崗位,意味著從教已經20年或者20多年了,目前已經進入了職業疲憊期,這個年齡段的教師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壓力肯定不小。 不管怎麼說,如果這個年齡段依然還在教師崗位上,從教這麼多年,內心是熱愛教育的,這些人是有教育情懷的。

尊師重教,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尊重並大力表彰這些教師為主,讓年輕的教師看到自己的未來。如果四十歲至五十歲的教師窮困潦倒,整天萎靡不振,會安心教書育人嗎?而且他們會對年輕的老師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


編外教育參謀


我也是這個年齡段的老師之一。 我也來談談:

第一,文憑合格,名副其實。

畢業於90年前後,無論是中師、大專還是大學畢業,這個年齡段的老師是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考上等於就業,大部分等於體制內就業。現在的本一以上的,文憑含金量相當於這個年齡段的大專及以上畢業。

第二,經驗豐富,學生喜歡。

我經常開玩笑說我沒備課。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是調侃而已。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真的是,這個年齡段的老師,有教學經驗,只要備簡案就行了,上課遊刃有餘,學生喜歡,教學成績突出。有位新老師一直吹自己英語過了“專八”,我心裡暗笑。在我們學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位新畢業的老師,學生的高考成績超過40-50歲的老師,原因在於年輕老師缺經驗。

第三,教學骨幹,校長放心。

這個年齡段的老師是教學骨幹。很多人一直擔任班主任、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等最辛苦的工作。以我為例,近十年,我擔任了8年的備課組長和3年的班主任。為何啊?領導放心。


隔壁王叔英語備考


你這個題目取得不是很好,沒有包括五十多歲的老師。我恰好就在你所指的範圍之外——一個五十四歲的男教師。

我生性不好爭,師範畢業後就不再願意進修學歷,現在檔案上依舊是大專。我知道,這個限制了我的職稱評定,但我不在乎,為什麼一定要和別人比呢?遵循著自己內心生活,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我原先在老家一縣城教書,曾做過副校長。2001年跳槽到蘇州地區工作,依然是教小學語文。我不是很熱愛教育,但從未愧對自己的學生,工作能力個人素質有目共睹。就這樣在這裡度過了17年的教學生涯。我從不抱怨比自己能力差的人比自己過得好,職稱高,因為人家付出了努力,那是該得的。我知道,只要我願意,我能寫出一樣棒的論文,做出人家一樣的成績,但我就喜歡這樣輕鬆自在地生活。有人見我文章不錯,勸我出書,我想那麼多人寫的書誰願意看?浪費紙張罷了。也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去進修評職稱?我想那不是我要的,我耐心不夠,拼命去讀去背,我會感覺很痛苦。

我的工資目前每月八千多,年薪到手大約十五六萬,自己感覺不錯了。老家的縣長也沒我拿得多吧?和小高比,月工資是少了一千塊,又如何?八千和九千差距似乎不是那麼大吧?只要不斤斤計較,收入都在一個數量級上,而我由此獲得了彌足珍貴的心靈自由,值!


歌聲漸遠


我也屬於四十到五十歲年齡段的老師了,只是我跟一般中小學教師不一樣,我畢業於工科大學,做的是專業教師。但畢竟是同一年齡段的老師,還是深有體會的。

一、這個年齡段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大部分是中師畢業生,是同齡孩子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本人也曾在初中畢業報考中師,可惜面試被淘汰,然後才上的高中考的大學。所以非常清楚當時的中師生是一類非常優秀的農村青年。這類老師中師畢業後紮根農村,為農村教育貢獻了青春和汗水。但是由於農村條件差,培訓和提升學歷機會少,再加上以前小學職稱評定的職數和天花板,很多老師還沒有相應的高級職稱。現在又受限於學歷等條件,評職稱比年輕人還沒優勢,所以不少老師會很失望。收入不高還沒有上升空間,因此工作熱情受影響。

二、這個年齡段城裡初、高中老師應該說真正科班出身,大部分是師範大學畢業,有學歷、有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這類教師大部分已成為學校各個學科的骨幹及帶頭人,一部分己成為學校各級領導。他們由於出道早,教學經驗豐富,往往也幹出了成績,因此基本上都評上高級職稱。但由於成齡不饒人,精力有限,所授課時量會適當減少,可以承擔傳幫帶年輕教師的責任。

三、四十到五十歲年齡段的教師需要學校的關心和年輕教師的尊重。雖然說這個年齡段的老師還不算老,但絕對沒有二三十歲時那麼有幹勁,幾十年的教學與帶班,也消耗著他們的身體,體力和精力是走下坡路了。所以學校要對他們多關心和關愛,少壓點擔子,讓他們多傳幫帶年輕教師,發揮其優勢。年輕教師要尊重老教師,別老想到他們幹活少反而比我們工資高,他們可也是從年輕時走過來的。

以上是我的觀點,你們怎麼看?請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四十歲到五十歲的教師真正見證了中國教育的成長曆程,他們可能是唯一一批中師畢業的教師。從一個九零後的年輕教師的角度出發,我對他們更多是尊敬,他們剛剛畢業的時候才十幾歲就走上了工作崗位,從一百多一個月到現在幾千塊錢的一個月,這中間經歷的辛酸苦辣真的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吧。

四五十歲老教師是現在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四五十歲人到尷尬的中年了,放眼望去,上有老下有下,都是依賴自己的人,再也 沒有可以依賴的人。所以在事業上他們更能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情,比如使勁去抓教學成績。人到了這個年齡面對各種壓力,他們是很難再有勇氣出去闖世界了,能有勇氣辭職的人寥寥無幾了,幹了大半輩子了也不會甘心去放棄。


四五十歲的老教師是最穩定的教師成員。講實話,就算在他們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那些年,教師的地位似乎比現在高一點,更加受人尊重。但是,教師工資一直是不高,並且長期處於壓抑狀態。很多人在八十年代也都紛紛下海 ,發展好的人早就跳出了教育這個圈子,相反那麼能穩如泰山留下來的人,在內心經歷了幾十年的掙扎,早已經沒有了任何鬥志。他們頂多是一邊晉升職稱一邊在做副業,教書就是終身的事業了。相比而言,比他們更大的面臨退休,剛剛進來的新教師,三十歲左右的這一批,好多人只是騎驢找馬,積累力量蓄意待發。


四五歲的教師是我一個年輕人最不想成為的人。這批人他們大多數吃過苦,所以很多人愛斤斤計較,特別喜歡算小賬。有時候一個基層小學老師就很把自己當回事兒,比如,某個學期學生得了個不錯的排名就興奮不已,在小圈子裡覺得高看自己,不敢走進更大的圈子。也許有些人活了大半輩子也沒活明白,跟他們同齡人相比,可能也只有身上病比別人多吧。真正缺乏與時俱進那種灑脫的人生觀。

所以,如果你遇到身邊四五十的年長老教師請尊重他們,他們真的很不容易。

作者話語:我是基礎繪畫社美術老師顧夢爵,長期深耕基礎美術教育,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基礎繪畫社


現在的四五十歲的老師,大部分是老師範學校畢業的中師生,這部分老師沒有經歷過高考,但絕對是那個時代初中學生中的佼佼者,試想在當時的狀況下,一個幾百人的學校有幾個能考進師範學校。

這部分老師畢業後,成了學校教育教學的中流砥柱,甚至當時的初中也是這部分老師撐起來的。但當時教師這個行業不受社會尊重,連老百姓都瞧不起,特別是在零幾年務工盛行,老師的工資與他們相差甚遠,好多老師連討個老婆都困難。

現在這部分老師大都上了年紀,為教育事業辛苦大半輩子,還享受不到該有的待遇,在職稱上還比那些小年輕人進的晚,特別是在中學從教的,由於沒有初中教師資格證,眼巴巴看著就是沒條件晉升高級職稱,這無疑是對這部分教師的不公。

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教師工資有大幅度提示,但這部分老師享受高工資時間也不久,還面臨國家社會保障政策改革。


南軒松1971


張愛玲說過: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中年老師,也自然擺脫不了這種“危機”!我是“贏在高三”,一位即將步入中年的老師。談談我的看法吧!

在我身邊,四五十歲的老師,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歷普遍較高!我們學校的老教師,北師大的有,山大的有,山師的更多。在那個年代,考大學已經實屬不易,能考上好大學,在本地更是鳳毛麟角。他們的同學,如果不是在教師行業,多數都已經能在各單位獨當一面了。



二、多數有挫敗感!和上個問題聯繫,在其他行業,他們那個年代的大學生,都已經是張總、李局之類的了,而在學校,知識分子“氾濫”的地方,當個中層已經實屬不易,升遷基本無望,和同學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這個年齡,追求更多的,就是得到尊重,而“當官”,在多數人眼中,就能實現這種需求。一旦升遷無望,他們就有了很大的挫敗感,畢竟跟一夥九零後的小孩一起比拼,他們覺著太丟人了。如果被一個“小孩”領導,他們更覺著“老臉”沒處放了。


三、工作變得消極!和上個問題聯繫,一旦升遷無望,晉級成功,孩子或者到了高考的關鍵是或者已經上了大學,已經沒有了太多追求,退居二線就成了很多人的想法,即便受政策影響,不敢去後勤,工作也沒有了動力,有的老師的教學成績已經被青年教師遠遠超過了。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他對教育是真愛,才會有無限的熱情和激情!

我是“贏在高三”,不知道您是否認可我的觀點?喜歡就關注我吧!


贏在高三


四十到五十歲的老師,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群體。

我就是這群體的其中之一,所以我很榮幸能夠聊幾句。

想起了網絡流行語——油膩的中年人。

四十到五十歲的老師,恐怕還油膩不起來。

這些70後的老師,是中國基礎教育的中堅力量。

他們是現在的教育局長,校長,主任,骨幹教師。

他們幾乎來自師範學校和師專。而當年考師範師專,堪比現在考985,211名校。

我眼中的中年教師,大約是這樣的形象:

一、他們教學經驗豐富。

中年教師,多年在講壇摸爬滾打。

該獲的獎已獲得,該得的榮譽已得到。

他們多數依然在一線,在平凡的崗位發光發熱。

二、他們是家庭的支柱。

中年教師,上有老要撫養,下有小在讀書。

他們身心疲倦,但又不能鬆懈。

家庭需要他們,他們不能病,不能偷懶,不能有閃失。

三、他們的身體在滑坡。

就像使用多年的機器,他們的身體很多亮起了紅燈。

多年的職業病在慢慢出現,他們的身體零件需要保修了。

他們不敢再輕狂,不敢再熬夜。

他們兩鬢微白,開始重視自己的身體,會抽空去鍛鍊,去散步了。

四、他們的前途已到天花板。

中年教師,已過職業高峰期。

有希望混到局長校長的老師,能實現的早實現了,沒有實現的,這輩子這也就這樣了。

超過35歲,轉行是無望的了。

中年老師,對功名利祿或許也只能看淡了。

五、他們深感職業倦怠。

老師也是平凡人,老師不是神仙。

中年教師,對工作缺少了激情,多了一份恬淡。

他們鄙視教育的折騰,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無論收穫如何,他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總之,四十到五十歲的老師,培養了無數的孩子,見證了中國教育的發展,他們是值得尊敬的群體。

——我是“小李滔滔”,北京大學教育碩士,一線教師,謝謝您的關注,點贊!


小李滔滔


如今年齡在四五十歲的教師應該都可以稱得上學校的骨幹力量,是當前學校教育中教學任務的主要承擔者,他們基本長期堅守到教學一線,所教出的學生在各行各業中脫穎而出的已然不少,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在四五十歲左右的教師,如果在基層學校的話,可能部分教師連職稱都還沒有機會評審,但他們的教學工作依然在繼續,而且其所享受的教學環境、教育資源等都相對於城市學校相差甚遠,其付出與回報可以說並不能成正比,當然這種現狀並不是只屬於四五十歲的教師,在基層教師隊伍中廣泛存在。此外,也由少數四五十的教師成為學校的領導,在很多學校中都是四五十歲的教師擔任校長、中層幹部等職務,他們已然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決定力量與風向標。他們對於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管理與服務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其實處在四五十歲的年紀,此時的教師群體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期,也是人生中最艱苦、責任最大的時期,不僅僅要處理好家庭問題,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還要以學生的學習為重,將學生教育的重擔勇敢的挑起來,他們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都處於責任與心血付出最多的時候,也是最累的時候,他們也是教師隊伍中最值得我們關心的群體之一。

其實不單單隻有四五十歲的教師應該得到尊重,所有教室都應該值得我們學習與尊重,在全社會努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也應該是我們大力倡導的。當然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應該成為常態,但更重要的是完善教師的各方面待遇,以提高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改善教師的教學環境,豐富其所享有的教育資源,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東愛雨小公


致即將年老的教師們!



他們曾是各學校的鳳毛麟角,成績超群,考試出色,參加面試,考取難度,遠超當今一本。

他們曾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在師範學校意氣風發,勤奮學習,文化體藝,無所不精。

他們剛剛成年就參加了工作,滿臉稚氣,一股牛勁,學生喜愛,領導喜歡。

他們在教壇中成長迅速,勤於鑽研是本性,攻堅克難當樂趣,成績卓越是追求。

他們是真正的基層教育的中堅,懷教育赤誠,獻一顆紅心,育人盡心盡責,做人為人師表。

他們一生清貧,但還是自負,總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希望,在貧困潦倒時堅守,在些許實現中滿足。生活窘迫時,他們才明白自己的無奈和無助。

他們懷有一顆仁心,為孩子進步而欣喜,為孩子退步而自責,為學生成功而驕傲,但很少被學生們所念記。

他們有一顆清高的靈魂,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與家長論短長,不屑與素質低下者為伍,不願向權貴低頭。總想做好良心事,少與他人論短長。



他們身上有一種近乎迂腐的書生氣,考慮事情過於理想主義,做事總想追求圓滿,工作自加壓力自我折磨,生活自命清高追求超凡脫俗。

他們是種田牛,有著牛的倔強。歷經歲月磨蝕仍不忘初心,兩鬢斑白而愈戰彌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他們是鄉村教育的守望者,城市繁華當塵土,一心只育家鄉娃,衣帶漸寬終不悔,只願長作育桃人。

他們即將老去,歲月風刀長留影,滿頭冰霜染青頭,曾經雄心今猶在,歷經風雨總留痕。

但他們將永遠年輕,老當益壯雄風在,初心不改仍奮蹄,戰鬥青春永不老,願把芳華當人梯。



謹以此篇向象我一樣仍然奮鬥的老師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