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首《望月懷遠》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個字,但卻情景交融,細緻入微,特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是成為流傳千年的不朽名句,而這首詩的作者也就是小鼬今天故事的主角,他就是盛唐時期的著名人物——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說起張九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他是一位文采出眾的大詩人,其實除了文學上有著非凡的造詣外,他還是一位不畏權勢,剛正不阿的名相。今天嘿小鼬就來跟大家聊一聊作為“宰相”的張九齡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

根據史料記載和現代的研究考證,張九齡應當出生於公元678年,也就是唐高宗儀鳳三年,韶州曲江,也就是今天的廣東韶關人。早在張九齡還是一名孩童時,就已經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天賦,《舊唐書》中記載“九齡幼聰敏,善屬文。年十三,以書幹廣州刺史王方慶,大嗟賞之,曰:"此子必能致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除了正史之中的記載,在他的家鄉還留下了很多關於少年張九齡聰慧機敏的傳說故事,其中一個說的是隻有七歲的張九齡,在一次外出之時恰巧碰到了韶州太守,當時的他手握一枝桃花,太守出巡自然是前呼後擁,年幼的張九齡看到這樣的場面就趕忙將手中的桃花藏在了衣袖之中,可是這一切卻都被太守看在了眼裡,太守看他可愛便將他叫到跟前,並準備以對對子的形式考考他,如果張九齡可以答上來就會給他獎勵,張九齡雖然只有七歲但是並無懼色,太守就出了上聯“白面書生袖裡暗藏春色”,張九齡聽完就答道“黃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此句一出太守就被面前這個七歲孩童的文采給震驚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時間到了武則天長安二年也就是公元702年,24歲的張九齡參加科舉且名列第一,可是這個成績卻遭到了其他考生的質疑,因為那時候的嶺南一帶還是屬於相對落後的地區,這些考生不相信嶺南的學子能有這麼高的水平拔得頭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為此女皇武則天,特意下詔重新考試,結果這次考試的結果還是張九齡獨佔鰲頭,這下沒有一個人再敢提出異議。

時間到了公元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李隆基在東宮召集天下的飽學之士,徵詢治理國家的建議。張九齡再次以自己的高論,脫穎而出被唐玄宗任命為左拾遺,主要職責就是進諫直言,匡正治國時的失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由於張九齡生性耿直,在左拾遺這個位子上向唐玄宗和當時的宰相姚崇提出了不少治國的建議,他也因為自己的直諫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開元四年,由於受到排擠,張九齡憤然辭官歸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歸家後,張九齡並沒有閒下來而是一心想著為家鄉做些實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在當初歸家之時,張九齡路過途經南雄(今廣東韶關南雄)和大餘(今江西大餘)交界處的大庾嶺,發現這裡道路難行,不但通行效率極低還會不時發生人員傷亡的情況,同時這條古道作為東南沿海地區通往內地的必經之路,也極大的阻礙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於是在張九齡心中就重修大庾嶺古道就成了一件他一定要做的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於是張九齡上書唐玄宗,懇請重修大庾嶺古道,面對言辭懇切的張九齡,唐玄宗不但同意了他的請求,還讓他全權負責此次的修路工作。面對當地艱苦的環境,張九齡身先士卒,與勞工們一起實地考察攀爬峭壁,從來沒有說過辛苦之言。同時他還在修路過程中,改進工作方法大大的提高了修路的效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經過一年多的堅持不懈,這條全長十幾公里,路面寬度達到十七米的新路終於修建完成。在此之後,當地的交通情況可謂是煥然一新,為此張九齡還專門撰寫了一篇名為

《開鑿大庾嶺路序》的文章,在其中他是這樣記述這條路開通之後的場景的:“闐闐而走四通,轉輸以之化勞,高深為之失險。於是乎鐻耳貫胸之類,殊琛絕責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這條路在歷史上也被後人稱為古代的“京廣線”。張九齡的修路之舉不僅利在當代,更加是功在千秋,直到宋代這條盤桓在大庾嶺之中的大道,依然是當地最為重要的交通幹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大唐名相張九齡(一)

在完成修路之事後,唐玄宗再次召張九齡返回長安任職,而這次返京將會為他人生帶來哪些挑戰,面對紛繁複雜的長安官場和一向自視甚高的唐玄宗李隆基,張九齡又是否能夠保持自己堅貞的志向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嘿小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