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留下一件遗物,被后人揣摩“变味”

杨玉环惨死马嵬坡

对于杨玉环之死,有众多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较为被人认同。那就是在

马嵬坡自缢身亡。当时杨玉环还曾留下一件遗物,让后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留下一件遗物,被后人揣摩“变味”

当年白居易一首《长恨歌》道尽了对杨玉环的同情和怜悯。“汉皇重色思倾国……此恨绵绵无绝期。”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将这一“长恨”保留千古。而造就这一千古遗憾的正是唐明皇,唐玄宗本人。天宝元年,安史之乱爆发。自古有“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之说,对于杨玉环我们褒贬不一,世人大多认为她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她重用了安禄山,还认他为干儿子。是她太过相信安禄山,让安禄山有机可乘。可曾想,杨玉环她只是一个女子,世人权力的角逐,又和她有多大的关系。她只不过是这一场征战中最无辜的牺牲品。

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留下一件遗物,被后人揣摩“变味”

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56年6月,刚刚结束开元盛世的大唐爆发了一场巨大的叛乱。安禄山此时已掌握重兵,开元盛世以后,唐玄宗看到自己打下的江山,十分的骄傲,便开始放纵享乐,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政治上也较少过问,大唐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安禄山此时就趁着这一时机举兵进军长安,唐玄宗让太子李亨继承了皇位,固守长安城,而自己则带着一大队人马逃到了四川,在出逃过程中他也带生了一个人,这就是他的爱妃杨玉环。

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留下一件遗物,被后人揣摩“变味”

在经过马嵬坡这一个地方的时候,唐玄宗遭到了众臣的反对和胁迫,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当时的杨贵妃造成的,为了铲除这一红颜祸水,他们让唐明皇早日做决断,无奈之下,唐明皇只好在马嵬坡和杨贵妃依依惜别之后将其赐死。当时的情景,已无法重现,当事人的心情也无法亲身去体会。我们了解历史,只是从他们留下来的遗物,考古队员的研究就是如此。但是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杨贵妃当时留下的那一个东西,在经过千万人猜测之后,竟有了诸多的解释。那么这一遗物是什么呢?

杨玉环遗物——锦袜

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留下一件遗物,被后人揣摩“变味”

在《唐国史补》中有记载说,当时有一个人捡到了杨玉环的袜子,还就此立下个规矩,若有人要参观贵妃的锦袜,那就得先付一百个铜钱。可以说,这个人的生意头脑是十分发达的,这就好比当今的明星效应。粉丝要想得到偶像的签名照或to签的话,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花高价跟黄牛购买,而当时借杨玉环锦袜赚钱的人,就好比是当今的黄牛了。那么锦袜就是是什么东西呢。我国自古有缠足的陋习,缠足之风的起因也有诸多说法。最为人认同的是南北朝之说。因此有人就认为,这锦袜就是杨玉环的裹脚布。但究竟是不是呢?还需进一步考究。不过,后人围绕这锦袜而延伸出的一些东西,真的很让人感叹,脑洞大开。

扭曲

暂且不说,杨贵妃留下的东西是真是假。毕竟连她的死因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后人对这锦袜的追捧程度算是非常之高了。有些还极具露骨和扭曲。

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留下一件遗物,被后人揣摩“变味”

李远就有一首诗,上面写道:“轻香為著红酥践,微绚曾经玉指搆。三十六宫歌舞地,唯君独步占风流。”可以说,他通过自己的一番联想,将杨玉环生前的风流舞姿再现得淋漓尽致,还把这双锦袜的由来自己给做了一番解释。杨玉环是善舞的,但是经过李远的揣度之后,却显得有些变味了。除了这一个,还有李群玉写的《李远获贵妃袜》,也在自己的想像之后,赋予了杨贵妃锦袜的新的内涵,而且写得极其露骨。正如“如今落在吾兄手,无限幽情付李郎。”这一句,就令人看了十分羞涩。

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留下一件遗物,被后人揣摩“变味”

杨玉环生前遭人怀疑,落得惨死下场。死后她的遗物也被人揣度变味。缠足是中国的传统陋俗,现在的审美观依然不能接受这样畸形的脚掌,和与其搭配的裹脚巾了。先不说杨玉环的锦袜是否真的是裹脚布,但是从这些诗词中,却能看出,这些诗人已经她的锦袜上升为杨玉环的小脚了,还赋予了它香味、形状、大小。现在想来,实在令人瑟瑟发抖。不过,一个时代的文化产生,有其原因存在,我们应该站在理解和尊重的角度来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