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手持瓦盆摔碎,為啥要和瓦盆過不去?

新大風歌


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摔瓦盆,為何要和瓦盆過不去?這是農村的一種喪葬文化,也是傳統的喪葬習俗。在這個傳統喪葬習俗中瓦盆又被人稱為陰陽盆或是老盆。以下為你解析。

1、為何是長子?

根據農村的喪葬文化,約定俗成。當然這個也不是所有親屬都可勝任的,另外就是深受傳統宗法制度的影響,長子有優先的繼承權。當然現在文明法制的社會,長子作為家中最大的兒子,理應優先侍奉前後,以做榜樣。不論是按繁雜的喪葬文化,還是現今的喪葬方式,長子無疑是整個喪葬文化和習俗中最重要的人。

2、為什麼要和瓦盆過不去?

這個當然不是和瓦盆過不去,這個瓦盆的屬於陰陽盆。在逝者停放之日擺放靈前,燒紙以供亡人使用,打點。起靈出殯前,由長子在棺前摔碎。摔碎意味著陽間生人平安,逝者陰間順利。摔瓦盆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喪葬文化,也是對逝者的一種哀思和緬懷。

總結

不同的地區喪葬文化和傳統習俗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大概的寓意都是希望生者平安順利,逝者地下安寧。

以上小肖個人看法,如果有誤,敬請指正。


smile鄉村裡的小肖


問: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手持瓦盆摔碎,為啥要和瓦盆過不去?

農村出殯摔瓦盆,有的地方是摔瓦,這叫"當大事″,意思是頂樑柱折了,塌天了,傾家蕩產發送老人。

摔瓦盆時是掏一簸箕草木灰撒棺前地上,上面鋪一張黃紙,黃紙上用一塊搗衣青石砸上,青石上放著這個瓦盆,眾孝子面對灰石前後依次跪下,主喪孝子手持引魂幡跪在最前面,喪事主管喊聲"起靈″,主喪孝子拾起瓦盆高高舉起,用力往青石上一摔摔碎,扛起引魂幡站起來痛哭著轉身就走,次子雙手端著亡靈牌位緊隨其後,眾孝子也都痛哭著站起來依次跟在後面,再後面就是十六槓的槓夫抬棺,棺後面跟的都是女孝子。

據說摔瓦盆青石下面的草木灰,掀開後有印跡,這印跡是個什麼圖案,故去老下世轉託生就是什麼。

摔瓦盆的不一定非是長子,頭孫頂一子,長子不在時這事就由長孫代替。摔瓦盆扛幡必須出自長房,端靈牌則是次之。

摔瓦盆並不是跟瓦盆過不去,而是"當大事″拆房賣地不過了,也要發送老人。


生產隊長老楊


我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紅白兩事耳聞目睹了很多!關於死了人,在出殯時為什麼摔碎瓦盆?我們家鄉有兩種說法,那就讓我給你們講一講農村死了人的那些事!

在農村,長子不離中堂!也就是父母生活過的老宅。長子有權繼承父母留下的老宅,有權掌管家規!對兄弟姐妹之間留有第一發言權,與人際關係的第一掌控權!什麼事情都以長子為主心骨。比如別人家或親戚有什麼大事,他們都會找到這家的長子來商量事情!理所當然的,等到父母死去後,出殯時要摔破的瓦盆也是由長子來完成!這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以長子為主的集結力的代表權利!

那出殯時長子為什麼要摔碎瓦盆呢?第一種說法在我們家鄉比較多一些!_為老人送葬時用的瓦盆也叫老盆。傳說是老天爺會懲罰死人生前對於糧食的浪費!老盆是用來接老天爺懲罰下來的惡水的!活著時浪費的越多,懲罰的惡水也就越多!如果不用老盆接惡水,死後的人到不了陰間,回不了陽間,只能倫為野鬼了!所以老盆一定要有。兒女為了能讓老人的靈魂少喝惡水,就會在盆底用剪刀鑽洞,手不離剪刀一次成型!不可中途剪刀離盆,也不可手離剪刀,洞口鑽的越大代表越有孝心。惡水流的快了,死後的人喝的惡水就少了!鑽老盆對於活著的人也有一定的占卜靈驗!知果順利了,鑽者一家會平安和順。如果把盆子鑽爛了,上天會懲罰鑽盆者一家,會有不祥的事情發生!當然這些都是迷信!等到出殯的那一天,棺材走到十字路口,也就是靈魂要到陰間報到了,上天的懲罰也結束了!長子會把老盆摔碎在老磚上!(老磚是用來摔盆子的磚塊)摔碎代表著陰陽兩間的人都會太平!如果摔不爛就會有不祥的事情發生!

第二種說法在我們當地比較少!老盆是用來盛孟婆湯的。孟婆湯又叫迷魂湯,靈魂喝下孟婆湯會忘記前世的一切!兒女為了讓死去的老人還能記住活著的人,會把孟婆盆底處用剪刀鑽洞,也是為了能讓老人少喝點孟婆湯!等到棺材到了十字路口,也就走到奈何橋了。長子以家庭主心骨為代表來摔碎孟婆盆。摔碎代表了陰陽兩界的正式分離!也表現了對孟婆盆的恨,是它無情的帶走了死者的記憶!迷失了死者對前世的眷戀對孩子們的愛!為什麼孟婆要給世人過不去呢?世人的怨恨化作力量摔下了孟婆盆!


晨光無限322


我是湖北恩施地區的農民,我們這邊現在還是推行土葬,也有手持瓦盆摔碎的習俗,不過不同的是,這摔瓦盆之人不一定是長子,而是辦白事的人。打個比方,某家有兩個兒子,其中父親跟著長子,母親跟著二兒子,那麼父親喪事摔盆的就是長子,母親喪事摔盆的就是二兒子。那麼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習俗的由來與含義

這是我所在的這個村子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習俗,據我的爺爺講,從他懂事的時候開始咱們村裡有白事就是這樣做的,無非就是有錢的人家摔好盆,沒錢的人家摔破盆。當然這個習俗也有著其含義。

首先這個盆是用來裝所謂的喜錢的。在老人去世後,我們這邊會請道士來打喪鼓,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道士拿著瓦盆繞著孝子孝孫走,要他們給打發錢。現在一般給的都是五塊、十塊和二十,等把錢給完後,道士們就會把錢拿走,說是幫忙打發天上的神仙(其實還不是自己拿去了),破盆則需要辦喪事的人摔。等到第二天下葬的時候,去世之人真正入土為安後,就摔碎盆子。

這個時候摔盆子代表把老人生前的一切事物都切斷,從此去世之人不管陽間事;也代表著把一切不美好的東西都摔碎。一般來說用的都是瓦盆或者瓷盆,因為這兩種盆子容易摔碎,摔碎之後就撿起來放在墳前,然後就不管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實不同的農村地區有著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自古流傳,只要是不對當今人們生活產生影響的,我們都應該加以批判性繼承。再者身為其它地方的人,也應該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愛茶者九號


山東人通常把親人去世稱為“老了”,所以摔盆子就變成了摔老盆,突出強調的是一個老字。通常認為,親人去世後“三天不離家“,三天後出殯時,老盆摔得越碎越好,聲音足夠大,就是提醒親人該上路了。

老話說“三里不同俗,十里變規矩”,可是葬禮上摔盆子到是沒有太大的差距。首先要知道,一般都是在家中的長子家進行送殯,在棺槨或者骨灰盒從家裡請出來的時候,還有最後一個程序,那就是路祭,就是死者所有的親人,子女等五服之內的人,進行最後的一次祭拜。在所有的祭拜都結束後,棺槨“上路”的之前,一般要由家中的長子進行摔盆。

盆裡面裝的是死者從死亡到“上路”這段時間內,所有燒的紙錢。“盆子一摔,從此不在吃陽間飯,穿陽間衣”。摔的那個盆蚌埠一帶叫摔老盆,學名聚寶盆,基本全國各地都有。在出棺前,這個老盆一直放在棺材前頭。親朋來弔孝的都要在盆裡燒紙。出棺那天,老盆要跟著棺材走。在親朋擺過路奠儀式後,宣佈死者要上路了,這時由死者長子將老盆摔碎。

為防有的人力氣小一摔不碎的尷尬,所以會事先找塊大點的石頭放在盆邊,照著石頭摜。山東部分地區還有在老盆下墊三塊石頭的習慣,把盆支起來如同過去架鍋燒飯。所以,老盆摔掉後意味著死去親人也要去陰間生火做飯了。沒有子嗣的,就由過繼之子摔老盆。古代帝王駕崩,由皇子摔老盆,誰摔,江山就是誰的。


聚焦三農資訊


在農村婚喪嫁娶都是非常隆重的大事,尤其是白事,更加的隆重,就比如說村子裡同一天有一家人辦喜事,有一家人辦喪事,如果兩家在村子的道路上相遇了,那麼這個時候結婚的要先讓出喪的人先走。沒有辦法這就是農村的禮儀,認為死者為大。在農村的喪事當中,規矩不僅僅只是這一點,還有有趣的一點是“摔瓦罐”,下邊老張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人死了之後,並不會立即的掩埋,也不會像城裡人那樣送進太平間或者送進殯儀館,反而在農村死者要放在堂屋裡至少三天,這三天的時間裡面是留給親朋好友來弔唁的,意思就是見死者最後一面。這個時候,死者前邊會擺上長明燈,長明燈的燈油一般是清油,因為用煤油或者柴油的話,燃燒的太快了,而燈芯則是自己的同輩人用棉花親自用手搓的,搓得又細又長,這樣的燈芯才能夠燒的長長久久,因為在人出殯之前,這個燈是不能滅的。

等到出殯這一天,家族裡邊的長輩一聲“起”,這個時候嗩吶就會想起來,然後就會有四個壯年抬起棺槨,開始走向墓地。這個時候家族裡邊的長子要提前到村子的十字路口,放上瓦罐燒紙,等到出殯的隊伍完全的過去之後,家中的長子要使勁將這個瓦罐在十字路口摔碎。這個是很有講究的,因為瓦罐一碎,而且碎的位置是村口十字路口,代表的是死者已去,以後墳地就是死者的家,從此和這個家再無瓜葛,如果再回來那就是客,沒有家族裡面的人請,就不能回來。

但是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會出現差錯,這個摔瓦罐也是這樣,有的瓦罐比較結實,也有的人力氣比較小,總之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造成了瓦罐一下沒有摔碎。這個時候我們是不能夠再摔第二下的,因為我們送的是自己的親人,而且是長輩,如果摔第二下的話會被看作是不孝。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把這個瓦罐捧回家裡邊,放在死者的排位底下,以後逢年過節都要給死者在這個瓦罐裡面放上飯菜和酒水,因為瓦罐沒有摔碎,意味著死者家裡的飯還沒有吃夠。一直要延續到死者第三年送牌子,這個時候再有家裡人將這個瓦罐捧到死者墳前,狠狠的摔爛即可。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為什麼在農村家裡的長子一定要和瓦罐過不去,其實不是和瓦罐過不去,而是關係到農村的一些傳統。不過現在也有一些年輕人,顯得對農村的傳統毫不在乎,甚至網上還有直播自己奶奶出殯的,這種做法在老張看來非常的不合適,簡直是大逆不道,雖然我們不提倡封建迷信,但是對死者的尊重和緬懷卻是不能少的,只是我們在選擇的過程當中,應該保持自己的理性,用科學的角度去審視,不相信迷信,也要尊重傳統。


老張談三農


看這個問題大家回答的很熱鬧,筆者也來湊個熱鬧,說一下摔瓦盆的來歷和意思。

民間喪禮的“摔喪”好多叫法因為此盆一般置於死者靈前,守著死者的屍體,所以又叫“摔屍盆”;因為民間忌諱說死,以老了代稱人死了,所以又叫“摔老盆”。

在我的家鄉,摔瓦盆也叫摔盆,由逝者的長子頭頂瓦盆,至出村路口處,由管事的喊一聲,長子朝地上提前備好的磚頭上狠狠地一摔,摔得越碎越好。其實這一摔,除了上述我們所說的告別陽世以外,還有著另一層特殊的意義,就家庭權力的交接和遺產繼承的確立。在民間,頂灰盆者將繼續逝者的大部分家產,同時,逝者生前所擁有的家庭權力,也將轉移到摔盆的孝子身上。所以,這實際上是一種繼承關係的確立,只能由家中長子擔任,如果長子去世,則其他兒子以長幼次序擔當,兒子都去世則由長孫擔當。而無子女者,則從侄子中選擇摔盆者,摔盆者視為逝者的子女,確定繼承關係和承嗣義務,在繼承了逝者房產過日的基礎上,承擔著逝者殯葬費用和以後祭祀義務。在舊時貧窮時候,常會出現逝者侄子間爭搶摔盆的現象,目的便是為了爭奪遺產。

摔灰盆的風俗由來已久,據傳陶業的祖師爺范蠡死前選擇繼承人時,確立了這個規矩,為他摔盆者,即為他的繼承人。其實,自從莊子鼓盆而歌開始,盆便與人的生死有了不解之緣,摔灰盆的風俗在明清以後尤為重視。許多著述對此有記載,如《紅樓夢》中就有因秦氏無出,丫環名寶珠願為義女請任摔喪駕靈之任的記錄。

當然,隔裡不同俗,做為一種風俗的形成,摔灰盆的說法有所不同,如有的地方說是取歲歲平安之意,有的地方說是為了到陰間少喝迷魂湯,有的地方說是為了在陰間少喝生前浪費的髒水,有的地方甚至把一個圓孔擴大到多個孔。但不管怎麼說,隨著盆碎灰飛,棺材被抬起,紙錢高高揚起,逝者便正式被送往去陰宅,一生就此畫上了句號。這一摔真猶如壯士出征前摔碎壯行的酒碗,大有人們對於死亡的尊重之感


西瓜阿昊


喪葬文化形成遠遠流長,老人去世出殯時有起靈官左手中掌一隻水碗,右手拿一把切刀。切刀官材頭上拍兩下,喊一聲:“起靈"抬棺的人們抬棺出門,起靈官面對棺材說上幾句話,意思亡人一世從今天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了。

起靈官用切刀將碗砍爛,代表亡人一路世緣完了。

有些地方人講些迷信,起靈碗有人搶下,表示家裡人病人什麼的不願離開人世,以求吉利。

喪葬文化十分廣大,十分濃重!






郭璽清


說一點我所知道“摔喪盆”的因與果。

據老人傳說;人死後,魂魄暫時不會離家。棺前置一盆,多用砂盆。凡前來奔喪者,進來第一項便是在棺前盆中燒化冥幣。並同訴說。

為什麼會有這樣儀式呢?

因為人死後,魂魄離開肉體,但陽間親情又不忍離去。便在棺材周邊遊蕩。人死成鬼,鬼生陰,而陰會襲陽而傷人。於是,人們在棺前置一盆,盆內燒化紙錢。這魂魄便藏於盆內等待收錢。並可以聽取親友的訴說。

我問過行家。盆內燒化紙錢的火,不會驚到魂魄嗎?行家說;盆內燒化紙錢的火,不是陽火,是陰火。而陰火可以滋養魂魄。

侍停喪期滿出殯,長子摔喪盆,要用力摔,摔的越碎越成功。喪盆碎,魂魄無依,這時會出現招魂帆。魂魄會符在招魂帆上隨帆而去。

這是我知道的摔喪盆的因與果。

這好像是一種迷信行為。

但我覺得,這並非完全迷信,這是人們對死者的最後遵重和安慰。也是一種喪葬文化。由其是對死者親屬和奔喪人的一種心理安慰。


宇外遊A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在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摔瓦盆是當地的一種自古流傳下來的殯葬習俗,並且瓦盆還要一次摔碎,不能摔第二次,我們這把這種瓦盆叫做喪盆子,這個盆在沒出靈時是在靈堂前,陪靈燒紙時用的,出靈後在墳前由長子將盆摔壞,摔不壞也不能摔第二次,這寓意是家中老人不在了,以後家中由長子主持,如長子不在便按次序向下排,也就是說誰摔盆以後家中誰掌權,這在古代是不可更改的,那是權利的象徵,

外現代已經沒有那麼多講究了,瓦盆也越來越難找了,替代的是鋼盆或鐵盆,下葬時只要由長子象徵性的摔一下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