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專業圖紙審核要點和常見問題

施工前圖紙審核是施工準備階段的一項重要技術工作,是建設的基本要求。目的是減少施工圖的差錯,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順利進行,降低建設成本。有關各專業技術人員在接到施工圖以後,應認真學習圖紙,瞭解甲方對圖紙設計的要求及相關文件,熟悉圖紙的內容、要點和特點,領會設計意圖,掌握工程情況,瞭解建築結構,以便採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和可行的技術措施。在審核圖紙時,儘量全面地發現圖紙中的問題,以便設計人員對審圖時所提出問題做出修改和補充。

一、建築給排水及暖通專業與有關方面的關係1、專業設計相互之間的關係(1)給排水暖通設備與電氣動力間的匹配是否合理。

(2)電氣線路、管道、通風、空調的敷設位置和走向相互有無干擾,埋地管道或管道溝與電纜溝之間有無矛盾。

(3)連接設備的電氣線路、控制線路、管(水、暖)路與設備的進線接管位置是否相符。

(4)水暖、電、氣、風管道或線路在安裝施工中的銜接部位和施工順序是否明確。

(5)管道井的內部佈置是否合理,進出管路有無矛盾。

2、給排水暖通管道安裝與建築結構的關係

(1)預留、預埋位置與安裝實際需要是否相符。

(2)設備基礎位置、尺寸、標高是否滿足管道敷設的需要。

(3)管道溝位置、尺寸、標高是否滿足管道敷設的需要。

(4)建築標高是否明確。

(5)給排水、暖通、消防管道敷設位置與建築、結構標高、位置尺寸等有無矛盾。

(6)有關建築設計,如主體結構、牆體結構門窗位置、吊頂結構、內外裝修材料等與安裝有無矛盾。

二、 施工圖審查要點

現將建築給排水、消防、暖通工程審圖的幾個大原則和按圖紙目錄分述的要點介紹如下:

1、總說明

(1)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政策和標準規範及《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規定。

(2)設計說明應包括設計依據、設計範圍,給排水、消防各個系統扼要的敘述,管材及接口、閥門及閥件、管道敷設、管道試壓、防腐汕漆、管道及設備保溫等內容。

(3) 圖紙資料是否齊全,能否滿足施工需要。

(4)主要設備、材料表中的水泵、水處理設備、水加熱設備、冷卻塔、消防設施、衛生器具等的造型是否安全合理。

(5)管道、設備的防隔振、消聲、防水錘、防膨脹、防伸縮沉降、防汙染、防露、防凍、放氣洩水、固定、保溫、檢查、維護等是否採取有效合理的措施。

(6)設計意圖、工程特點、設備設施及其控制工藝流程、工藝要求是否明確。各部分設計是否明確,是否符合工藝流程和施工工藝要求。

(7)設計說明及設計圖中的技術要求是否明確。設計是否符合企業施工技術裝備條件。如需要採用特殊措施時,技術上有無困難,能否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

(8)需要採用特殊施工方法、施工手段、施工機具的部位要求和作法是否明確。

(9)是否按消防規範的要求設置了相應的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氣體滅火、水噴霧滅火、滅火器等系統和設施,消防水量計算是否合理。

(10)管道、組件、設備的技術特性,如工作壓力、溫度、介質是否清楚。

(11)有無特殊材料要求,其規格、品種、數量能否滿足要求,有無材料代用的可能性。

(12)是否選用了淘汰產品。

2、給排水、暖通平面圖

(1)生活水池、水箱是否為獨立的結構型式,高層供水設備選型是否節能減耗、衛生,用水高峰期能否滿足用戶需求。

(2)小區供熱設備的規格是否合理,選型是否節能減耗。

(3)給水管道與水加熱設備及可能引起迴流的衛生設備的連接是否有防止迴流汙染的措施。

(4)生活給水泵房及消防泵房、換熱站泵房的位置是否避開了有防振或有安靜要求的房間。水泵機組,吸、壓水管支架及機房牆體頂板是否採取了隔振或消聲措施。

(5)有無廁所、盥洗室佈置在餐廳、食品加工、儀器儲存及變配電等有嚴格衛生要求用房的上層。

(6)地下汙水泵井是否設置密封井蓋和通氣管。

(7)選用的水加熱設備及其佈置、敷設是否考慮了檢修要求。

(8)設計是否合理,有無遺漏。圖紙中的標註有無錯誤。有關管道編號、設備型號是否完整無誤。有關部位的標高、坡度、座標位置是否正確。材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是否正確完整。

(9)管道安裝位置是否美觀和使用方便。

(10)管道的佈置、敷設是否滿足規範要求。

3、消防部分平面圖

(1)建築物內不同用房或公共場所滅火設施的選擇是否恰當,有無遺漏的地方。

(2)消防水池、高位水箱及消防水泵房是否滿足規範要求。

(3)消火栓及自動噴灑頭、水泵接合器的佈置是否滿足規範要求。

(4)需要水幕分區或配合防火捲簾分區處是否按規範要求設置了相應的水幕設施。

(5)消防電梯是否設置了排水設施。

(6)寒冷地區、無採暖地下車庫有結凍可能的水消防管道是否有合理可行的防凍措施。

(7)滅火器的造型與佈置是否滿足規範要求。

(8)當有人或防空地下室時,給排水暖通設計應符合人防設計有關規範及當地人防主管部門的要求。


常見問題與分析


【問題1】空調負荷計算

【分析】除在方案設計或初步設計階段可採用熱負荷和冷負荷指標進行必要的估算外,施工圖階段應對空調區進行冬季熱負荷和夏季冷負荷逐項逐時計算。同時要滿足以下條件。

《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8年 4.7.10條,新版:2016。

1、採用計算程序計算時,計算書應註明軟件名稱,打印出相應的簡圖、輸入數據和計算結果。

2、採暖設計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

1)每一採暖房間耗熱量計算及建築物採暖總耗熱量計算;

2)散熱器等採暖設備的選擇計算;

3)採暖系統 的管徑及水利計算;

4)採暖系統設備、附近選擇計算,如系統系統熱源設備、循環水泵、補水定壓裝置、伸縮器、補水器等。

3、通風、防排煙設計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

1)通風、防排煙風量計算;

2)通風、防排煙系統阻力計算;

3)通風、防排煙系統設備選型計算。

4、空調設計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

1)空調冷熱負荷計算(冷負荷按逐項逐時計算);

2)空調系統末端設備及附件(包括空氣處理機組、新風機組、風機盤管、變製冷劑流量室內機、變風量末端裝置、空氣熱回收裝置、消聲器等)的選擇計算;

3)空調冷熱水、冷卻水系統的水力計算;

4)風系統阻力計算;

5)必要的氣流組織設計與計算;

6)空調系統的冷(熱)水機組、冷(熱)水泵、冷卻水泵、定壓補水設備、冷卻塔、水箱、水池等設備的選擇計算。

5、必須滿足工程所在省、市有關部門要求的節能設計計算內容。

《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4.7.10條要求計算書應:

(1)採用計算程序計算時,計算書應註明軟件名稱,並打印出相應的簡圖、輸入數據和計算結果。

(2)一般空調房間應以房間逐時冷負荷的綜合最大值作為房間的冷負荷。

(3)空調系統的夏季冷負荷應包括以下各項,並應按下列要求確定:

詳見《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5.2.4條之規定。

(4)空調系統的冬季熱負荷應包括以下各項,並應按下列要求確定:

詳見《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5.2.12條之規定。

【建議】在建築物公共建築計算完畢後,許多設計人員不知道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經常對計算結果表示懷疑。在此提供數據設計人員參考,如果該建築物是公共建築物處於寒冷地區,建築節能按50%設計,辦公樓熱負荷大約50W/㎡,冷負荷70W/㎡左右,商場熱負荷:大約50W/㎡,冷負荷150W/㎡左右。初步設計時可採用此值估算。

空調冷熱源設計的選擇:

空調冷熱源設計直接關係到該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和使用效果,合理地利用現有的條件,爭取最節省的投資,達到最佳的空調效果,是設計人員所追求的。以下舉幾個實例來說明如何選擇冷熱源。

【問題2】空調冷熱源形式方案的確定

案例:某辦公樓建築面積1萬㎡,建築地點在寒冷地區,6層,高度21.2m,地下一層。

室外條件:有市政管網供水溫度60℃,需交65元/㎡市政開口費,採暖36元/㎡。有城市燃氣,價格2.5元/m³,開口費:38.4萬元/鍋爐每噸。

方案一:市政熱源+風冷模塊

暖通專業圖紙審核要點和常見問題

按採暖熱負荷為500kW,空調冷負荷為700kW。

冬季投資:暖氣開口費:65萬元,使用費:36萬元/年。

夏季投資風冷模塊機組:55萬元,每天8小時,共90天,電價:0.69元/kW·h,使用費:11萬元/年。

空調冷熱源共投入120萬元。全年使用費:47萬元/年。

方案二:熱泵型風冷模塊機組

暖通專業圖紙審核要點和常見問題

初投資:熱泵型風冷模塊機組:60萬元,帶30%熱負荷回收的電輔助加熱器。

冬季採用熱泵型風冷模塊機組,每天8小時,冬季運行120天,電價:0.69元/kW·h。使用費:16萬元/年。

夏季採用熱泵型風冷模塊機組:每天8小時,共90天,電價:0.69元/kW·h。使用費:11萬元/年。

空調冷熱源共投資60萬元。年度使用費:27萬元/年。

方案三:採用變頻多聯機,250萬元(包括室內機組)。某些品牌沒有帶電輔助加熱功能,所以,按150W/㎡估算冷負荷的,這樣選出的機組製冷量偏大,但制熱量正好滿足要求。室內機也是偏大,但加熱冷卻速度快,用戶感覺這空調效果好。另外,變頻多聯機有計量功能。

暖通專業圖紙審核要點和常見問題

【建議】 通過以上3個方案的比較,對於多數像辦公樓性質的建築物來說,如果不考慮分室計量的話,除嚴寒地區外,應首選風冷熱泵機組。如果要考慮出租,需分室計量收費,應首選變頻多聯機。運行費用:夏季:10萬元/年;冬季:17萬元/年。共計:27萬元/年左右。

【問題3】商場冰蓄冷空調形式的設計

案例:某大型義烏小商品市場,主要以百貨批發客戶為主,零售為輔,建築面積20萬㎡,早上9點鐘開業,晚上17點關門。建築層數3層,高度14m。甲方要求冬季室內溫度保持在16℃,夏季室內溫度保持在28℃。

【分析】 該類型商場由於人數比較少,按0.1人/㎡考慮,商場的總人數為2萬人左右。基本上跟辦公樓的人數差不多,商場的燈光師安裝普通日光燈,室內照明負荷按35W/㎡考慮,經用軟件計算後得出的冷負荷為70W/㎡,熱負荷為45W/㎡,按總冷負荷為1.2萬kW,熱負荷為0.9萬kW設計。考慮商場開門時間只有8小時,人員稀少,如果採用市政管網,開口費:1300萬元;暖氣使用費:720萬元/年(36元/㎡)。甲方不願意承擔。採用地源熱泵,由於商場位於市中心沒有足夠的位置和水源供打井使用。後經過多次方案評審,決定採用冰蓄冷+燃氣鍋爐方案。

該項目最終設計按冰蓄冷空調分量蓄冰模式設計,冰蓄冷系統基載+雙工況離心主機和蓄冰裝置為串聯方式,空調系統配備基載離心機1臺,空調工況800RT(進出口溫度12℃/7℃);雙工況離心機組兩臺,空調工況800RT(進出口溫度12℃/7℃)、製冰工況520RT(出口溫度-6℃),機組分別在空調和製冰兩種工況下運行。系統選用不完全凍結式蓄冰盤管,系統總蓄冰量為6736RTh。整個系統採用部分負荷蓄冰,即晚上23:00開始製冰,到早上6:00結束,早上9:00開業時,全空氣空調器開始送風。到7月份中午最熱時,製冰蓄冷不能要求時,開啟基載離心機組調峰。製冷機房總投資930萬元。機房面積:700㎡左右。制熱部分採用燃氣鍋爐供暖。

【問題4】酒店空調系統的設計

案例:某五星級酒店,建築面積65000㎡,四層;健身中心11000㎡,三層;商業街9000㎡,二層;貴賓樓4100㎡,三層;共計建築面積85779㎡。其中健身中心有標準游泳池,要求全年室內溫度:28~30℃,洗浴中心要求冬季室內溫度:25℃。經軟件負荷計算:冷負荷為67000kw,熱負荷為5840kW。如何選擇空調冷熱源。外部條件:項目位置處於城郊,區域內容積率低,有一個近萬㎡的人工湖,市政配套有燃氣,無市政熱力管網。

【分析】本項目共有四個單體,最重要的單體是酒店,將製冷機房設在酒店的地下室,由於該區域容積率低,採用地源熱泵應該是首選,原設計是採用直燃式溴化鋰機組,室內系統是按水系統設計的,改為地源熱泵不會影響室內部分的設計。考慮到土壤源熱泵佔地面積大。投資高,水源熱泵投資省,人工湖需要補充水等因素,最後決定採用水源熱泵+調峰機組(離心機組)方案。採用地下水源熱泵系統,應符合《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7.2.1條的要求。

各種建築物的功能不同,使用要求不同,製冷機組的選擇也相應的不同。我們應該根據建築的需求及負荷變化選擇機組。如果建築物各個時段的負荷變化非常大,我們在選擇機組的時候最好是2臺或以上,這樣當負荷變化小的時候,只運行其中的一臺機組就能滿足使用要求。製冷機組的選擇應儘可能的接近實際所需,以節省投資費用。

本工程空調系統的總冷負荷為6700kW,熱負荷為5840kW。根據《全國民用建築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篇6.1.5條確定冷水機組的裝機容量時,應充分考慮不同朝向和不同用途房間空調峰值負荷同時出現的幾率,以及各建築空調工況的差異。

《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規範》暖通空調·動力 2009版 第6.1.5條

冷水機組的單臺容量及臺數的選擇,應能適應空調負荷全年變化規律,滿足季節及部分負荷要求。當空調冷負荷大於528kW時,機組數量不宜少於2臺。該項目甲方要求選用水源熱泵機組,打井部分由甲方負責保證水流量400m³/h,水溫17.8℃。由於井水只有400m³/h,不能滿足全部都採用水源熱泵,故選用了2臺水源熱泵機組,每臺螺桿機組的冷負荷為2034kW,熱負荷為2184kW,需井水夏天136m³/h,冬天165m³/h,(溫度15℃/7℃),1臺離心機組冷負荷為2813kW。

夏季先運行2臺水源熱泵機組,當系統冷負荷增大時,啟動離心機組調峰,將螺桿機組用過的水(272m³/h,水溫29℃)和剩餘井水(128m³/h,水溫18℃)混合(400m³/h,25.48℃),再作為離心機組的冷卻水(568m³/h,32℃/37℃),冷卻塔系統的設計僅作為備用補充。

冬天運行2臺水源熱泵機組,當系統熱負荷增大時,啟動雙紋管空調換熱器(2100kW)調峰來滿足供暖要求。


《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規定,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乾球溫度,應採用歷年平均保證不少於50h的乾球溫度。

在中央空調設計計算時,為保證在室外計算乾球溫度的情況下,使系統能滿足要求,負荷設計留有一定的富裕量,而平時使用時並不能達到滿負荷,所以有較大的裕度,一年中負載率在50%以下的時間佔全部運行時間的60%以上,因此,選用製冷機組時,60%的負荷應選用水源熱泵或土壤源熱泵,40%的負荷採用常規機組,常用機組主要用於調峰,這樣可以降低初投資,以取得最佳的投資效益。

【建議】 空調冷熱源系統地選擇一定要根據該項目所處的地點,如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冬冷夏熱地區和外部條件,以及如電、水、汽、天然氣、工業廢水、環境要求等;甲方自身的條件等,經技術經濟分析後再決定設計方案。

【問題5】 商場空調系統的劃分和末端設備的選擇設計

案例:某中型商場(位於山東),建築面積39000㎡,高度36.3m,層數8層。一層為超市,二至五層為百貨。六層為娛樂小吃,七至八層為辦公。甲方要求六層的每個房間分別計量。七層、八層按層出租需按層計量。

暖通專業圖紙審核要點和常見問題

【分析】 商場由於人員較多,燈光散熱,食品加工等原因,會散發大量的熱量,人們逛商場穿的衣服都是根據室外的氣候而更換的。因此,對於商場空調來說,設計人員主要是解決夏季空調的問題,冬季送熱風時間很短,負荷很小。根據調查嚴寒地區(山東)某大型商場,冬季的熱負荷在50W/㎡,而夏季冷負荷通常在150W/㎡左右。供暖時間從每年的12月15日至次年的2月15日,只有2個月60天左右。而供冷時間一般從5月1日—10月1日左右,長達5個月150天時間。大部分商場採用全空氣組合式空調機,有吊頂式和落地式兩種,近年來由於甲方追求營業面積,大部分採用吊頂式空調新風機組,優點是不佔用營業面積,缺點是不方便維修,噪聲大。所以,為了避免噪聲過大,選用吊頂式空調機組一般風量不超過10000m³/h,而採用落地式的話,可以選用更大的機組,吊頂式空調新風機組可以直接在迴風箱處增加新風管道,通向新風井或室外,新風口通過調解新風閥來調解新風量大小,在此提醒各位設計者,該新風閥一定要與回水管的閥門連鎖,當回水管溫度低於5℃時,要及時關閉新風閥,以免室外新風凍壞空調器的換熱盤管。編者每年冬天都會碰到這樣的案例。隨著變頻多聯機的發展,近幾年來,商場末端採用變頻多聯機的也越來越多。其優點是開啟時間長短隨業主,可以準確計量業主的冷耗量、熱耗量,有利於出租收費。缺點是投資高,需另加新風系統。

根據以上分析,該商場一層超市,二至五層百貨部分,採用吊頂式空調機組和新風機組,新風機組通過新風管道連接新風井和室外新風口,過渡季節儘量利用新風來作為冷源,以達到調節室內溫度的目的。冬季和夏季將新風調節到最小設計新風量,從而有利於節約能源。

選用的空調機組表冷器是六排管的,供回水溫度為7℃/12℃,冬季供回水溫度為60℃/50℃。6層選用多聯機,主要為了冷熱計量,風口形式是四邊出風型,另外又設了一套新風系統。室外機放在七層屋頂。七、八層按設置計量表,採用的末端設備是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風機盤管承擔室內的冷熱負荷。

【問題6】 辦公樓空調系統的劃分和末端設備的選擇設計

案例:某政府辦公樓建築面積11000㎡,共6層,高度23.6m,一層大廳,二~五層為辦公用房,六層為會議室。

【分析】 辦公樓一般採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而且效果比較好,隨著多聯機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室內採用風管式風口的室內機。但是大廳和會議室是否也用這種方式卻值得商榷。因為大廳夏季送冷風,氣流向下,效果沒問題,能滿足要求。但冬季,辦公樓一樓大廳高度超過8m,用風機盤管向下送,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廳溫度總達不到要求;而會議室採用風機盤管,噪聲處理是一個問題。該辦公樓一~五層採用風機盤管+新風系統,每間房間設FP-6.3型風機盤管;設三檔調速開關,盤管進出水管設二通電動調節閥。

【建議】

1、大廳冬季可採用地暖方式,夏季轉換為風機盤管。

2、大廳裡設吊頂式空調機組,在一層樓板下設旋轉式噴口。冬季測下送風,夏季側送風。

3、會議室採用落地式或吊頂式空調機,集中送風,在風管上設消聲減震裝置。

【問題7】 空調新風方式的選擇

【分析】 根據《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736-2012,第3.0.6條和《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新版2015)第3.0.2條的規定,公用建築、工業建築應設新風換風裝置。

《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736-2012 3.0.6條民用建築室內人員所需最小新風量應符合以下規定:

1、公共建築主要房間每人所需最小新風量應符合表3.0.6規定。

表3.0.6民用建築主要房間每人所需最小新風量/(m3/(h·人))

暖通專業圖紙審核要點和常見問題

2、設置新風系統的居住建築和醫院建築,其設計最小新風量宜按照換氣次數法確定。

3、高密人群建築設計最小新風量宜按照不同人員密度下的每人所需最小新風量確定。

暖通專業圖紙審核要點和常見問題

設置新風系統有以下幾種方案:

1、採用新風換氣機,將室內排出的空氣,經空氣換熱器,與室外的空氣進行冷熱交換後,室內汙濁的空氣排出室外,室外的新鮮空氣進入室內。能量回收率能達到65%~70%,該方案一般應用於中小型建築。

採用的方式為吊頂式新風換氣機,在此特別提醒設計者,設計風機盤管系統加新風系統時,新風宜直接送入各空氣調節區,不宜經過風機盤管機組後在送出。

2、在衛生間設有排風機,將室內空氣由衛生間排風口排出大氣,衛生間形成負壓,新風由各房間的窗戶頂部的風口進室內,同時被過濾掉灰塵。這種新風方式一般用於住宅。

3、在大型公共建築中,一般採用新風機組這種形式。

新風由室外進入新風機組,經過濾、加熱(或冷卻)、加溼後通過風機送入管道,由管道送至風口進入房間,這種新風處理要求較高。不光溫度、清潔度要滿足要求,並對溼度也需進行處理,長應用於計量站、高級酒店等要求比較高的場所。

【問題8】 空調房間的氣流組織如何設置

【分析】 空調房間的氣流組織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的舒適度,對於恆溫恆溼房間,氣流組織的選擇直接關係是否能達到恆溫恆溼的要求。《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5.4條詳細說明了氣流組織設計的原則,下面結合實際工程說明各種氣流組織的應用。

《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2009版5.4條

【建議】

1、客房送風口採用雙層百葉,調節解決房間供冷、供暖的氣流均勻問題。

2、解決大空間室內垂直方向的溫度梯度可在不增設負荷的情況下,增設底部迴風,通過豎向風管頂部靜壓送風的純氣流置換方式。

3、帶中廳和穹頂的商場、酒店、別墅,適當增加底部送暖負荷和頂部送冷負荷,以大幅節省運行費用;也可採用在一層中廳地面不用空調而僅僅敷設地暖的方式,其達到的熱舒適度更高。

【問題9】 基本的數值選取問題

【分析】編者認為冷熱負荷計算按設計計算除了規範要求外還應重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商店、百貨等室內人員數、照明數設計取值與實際不符的情況。

2、設計標準的確定。

3、民用空調新風系統應設加溼系統。

【建議】

1、商店空調人數取值:大型百貨一層取1.0~1.2人/㎡,其他層按0.5~0.8人/㎡;商店照明負荷按35~45W/㎡。多功能廳0.8~1人/㎡,照明負荷50~60W/㎡。

2、住宅建築、辦公樓等應設計空調,否則建成後再行安裝會造成浪費。空調形式應綜合國情,力求節約和節能。

3、民用建築的空調新風系統設計應考慮冬季加溼,以使室內保持溼度30%~70%,從而利於室內人員的健康,同時減少靜電危害。

【問題10】 噪聲與振動問題

【分析】 暖通空調工程設計中,因消聲和減震考慮不周失敗的案例很多,尤其是對噪聲控制要求較高的錄音棚、演播室、高級病房。雖然溫度、氣流組織的設計滿足了使用要求,但由於噪聲問題也會導致不能正常使用。

【建議】

1、與建築專業結合好,條件不具備的要增設消聲處理的送回風靜壓箱消聲,不可一味借用建築空間和吊頂夾層等。

2、空調室外機組和冷卻塔的選址,宜選用低噪聲機組;冷卻塔設計採用無風機超靜音冷卻塔,即可減少噪聲、黴菌汙染、避免擾民,又可大幅降低運行費用。

3、不應在民用居住建築的底層和頂層設換熱站和製冷機房,民用公共建築在底層和頂層設換熱站和製冷機房時,要考慮使用屏蔽泵,將製冷機用工字鋼架空支撐等措施來消除噪聲與振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