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裡,你可曾記得這個叫“蹇碩”的太監

上一集,我們講到比“十常侍干政”更具破壞性的“太后干政”。董太后在靈帝在世的時候,就一直想慫恿他兒子廢長立幼。靈帝猶豫不定,到快死了,才聽從了小說中另一位戲份較多的“中常侍” 蹇碩建議:要立劉協,先殺何進。

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裡,你可曾記得這個叫“蹇碩”的太監

靈帝同意宣何進入宮,伺機殺之。電視劇中,蹇碩是第一次殺何進計劃的策劃實施負責人。但因為有人偷聽,將他們的密謀告訴了何進。於是,張讓和其他宦官們一致同意,將仍在外面嚴加防守的蹇碩出賣,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他。張讓還親手砍下了他的人頭,讓何太后和何進放過了他們。小說裡,有點不同的是,何進得知消息,帶兵到皇宮要擒殺蹇碩。蹇碩逃進御花園,被何進的同鄉中常侍郭勝所殺。

小說裡十常侍之一的蹇碩,在正史裡卻是西園八校尉首領

正史裡,蹇碩不是十常侍之一,在內廷裡只是一位小黃門。不過,因蹇碩長得高大,而有武略,靈帝讓他當上了西園軍首領。西園軍這支武裝,是靈帝為了分化何進的兵權設立的皇帝直屬禁軍。在京都洛陽西園招募壯丁。開設西園八校尉,其中最大的領導是上軍校尉蹇碩,後來著名的袁紹、曹操、淳于瓊,都在他手底下擔任校尉,並且名義上大將軍何進也歸他鉗制。然而,袁紹、曹操等校尉並不忠於蹇碩,而是跟大將軍何進走得近。袁紹作為西園軍二號人物,對十常侍深惡痛絕,一心想斬草除根,一網打盡。

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裡,你可曾記得這個叫“蹇碩”的太監

只能說蹇碩作為西園軍的大領導,是完全代表靈帝行使權力,因此靈帝可以說是這西園軍的幕後大BOSS。蹇碩其實當上西園軍的老大,其實就是靈帝為了制衡何進的勢力。所以,蹇碩與何進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當靈帝病危的時候,蹇碩心裡明白,一旦靈帝這座靠山走了,何太后的皇子劉辯當上了皇帝,何進第一個要處理的人就是他。

蹇碩曾兩次計劃殺何進,卻遭同僚的暗算

正史裡,蹇碩為了能夠讓劉協當上皇帝,想先除掉手握軍權的何進。他預謀矯詔宣何進入宮,然後殺之。可惜,蹇碩手底下的司馬(應該是負責西園軍的軍司馬)潘隱與何進有故交,在宮門外候何進,暗中使眼色,讓他快跑。何進領會,抄近路回營去了,然後稱疾不入宮。

靈帝馬上就駕崩了,因為沒殺死何進,蹇碩不敢冒天下大不韙。於是,嫡長子劉辯,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新皇帝。

電視劇中,何進逃走之後,藉助袁紹的兵力,點撥五千御林軍,領著曹操、何顒、荀攸、鄭泰等文武大臣,前來皇宮弔唁。曹操在弔唁之時,讓何進在靈帝靈柩前,當場扶持劉辯當皇帝,以正視聽。何進聽從了曹操的建議,順利地讓自己的親外甥劉辯當上了皇帝。

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裡,你可曾記得這個叫“蹇碩”的太監

這裡跟小說劇情大致一樣。只是小說中,潘隱這個人物在兩個場景中出現,第一次在宮門外,沒有像正史一樣使眼色讓何進快逃,而是把他拉到一邊,讓何進千萬不要進宮,蹇碩要害他。再一次,就是他來何進府上,通告了靈帝晏駕的消息,以及蹇碩與十常侍商議的“秘不發喪,矯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的陰謀。

蹇碩,小說裡是十常侍,但仔細品讀原著,可以發現蹇碩其實不在十常侍之列裡。原著小說中,特意用“蹇碩與十常侍商議”的字眼,似乎無意間暴露了蹇碩並非十常侍的事實,也讓後人懷疑小說作者是故意將演義故事做到“三分真七分假”。電視劇中,潘隱在宮門外時,靈帝就已經駕崩,潘隱說的是:“十常侍”秘不發喪,想圖大將軍的性命。這句話其實就將原著中的矛盾點,修正了一下。

在十常侍成功謀殺何進之前,蹇碩曾有兩次機會暗殺何進。第一次單獨預謀,被潘隱攪黃了。第二次,想到寫密信,商議與趙忠等十常侍聯合,並指出是因為蹇碩我統領了皇宮的禁軍,所以才讓他們對剷除我們宦官勢力這件事上,有所忌憚。現在我得罪了大將軍何進,危在旦夕,希望我們共同把上閣關閉,將京城的黨人急捕殺之。

不過這只是蹇碩的一廂情願,郭勝作為何進的同鄉,對何進、何太后還是非常親近的。他知道蹇碩的計謀後,私下裡和趙忠商議,將蹇碩的密信交給了何進。何進讓黃門令(中級宦官)逮捕蹇碩,將其殺了,自己統率其駐兵。

然而,何進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同樣的關門打狗計策,張讓、段珪等人還是將何進砍為兩段,只能說何進大意了。

想了解更多關於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影視改編與原著小說的對比賞析,敬請關注我的賬號。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侵刪。因能力有瓶頸,知識有盲點,如有表述不正確之處,歡迎各位三國曆史愛好者,留言討論,必定虛心接受批評。在此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